看板 AfterPh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教改將滿30周年/當年大學窄門如今文憑含金量降 教團:廣設大學功過難論 2024-04-05 16:00 中央社/ 台北5日電 民國83年的「410教育改革大遊行」促成廣設大學等政策,近來卻因少子女化、教育商品 化等備受各界批判。然而教育團體提到,教改30年來,也為台灣經濟和社會文化轉型帶來 助力。 410教改提出落實小班小校、廣設高中大學、推動教育現代化、制訂教育基本法等訴求, 對台灣的教育政策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尤其是廣設大學,促使台灣在後續約10年間大學數 量暴增。 根據教育部統計,83學年度時全國有23所大學、35所學院、72所專科(共130校);「410 教改」後不少專科升格,到最高峰的96學年度,全國有100所大學、49所學院,專科剩下 15所(共164校)。 而近10年來大學受到少子女化海嘯衝擊,不少學校面臨生存危機,紛紛轉型退場。到111 學年度,全國為126所大學、10所學院、12所專科(共148校)。 高教工會理事長周平接受中央社電訪表示,410教改有其時代背景,30年前台灣的產業從 世界分工下處於「半邊陲」狀況,逐步往技術密集、資本密集發展。另一方面,30年前台 灣也正從威權時代轉移到民主化、自由化、國際化發展,社會批判「大學窄門」,並期盼 政府減少對大學的控管。種種力量匯集起來,對教育改革賦予很大的期待。 然而,周平指出,410教改希望增加公立大學,但後續的高教擴張卻偏向「撿便宜」政策 ,讓大量專科升格,如今私立大學仍占6到7成。且相較於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國 家,台灣投入的高教經費仍然偏低,許多學校用最小成本辦學,教學品質堪慮,也讓教改 備受批評。 周平認為,教改30年來,從「事後諸葛」來看,少子女化與大學擴張政策確實有牴觸,但 今天台灣的經濟、民主、文化和公民素養的提升、高科技產業的榮景,一部分也要歸功於 大學培養出大量高素質的人力,「雖然大學生素質可能不比菁英教育時期,但平均水準是 有提高的。」 周平也提到,年輕一代經歷大學洗禮,受過論述、思辨的訓練,並學習接受不同的意見, 進而形塑出現今最可貴的民主環境,這些也都可歸功於教改。 全國私校工會發言人尤榮輝表示,410教改發生之前,台灣累積了半個世紀對高等教育「 窄門」的不滿,政府後續的政策,主要還是順應民意對高等教育的渴求,然而,大學數量 一下子膨脹的太快,急就章、便宜行事的政策讓大量五專升格,「質」卻沒有明顯提升, 形成當下浮濫的狀況。 尤榮輝表示,從正面來看,教改提供大量高等教育人才,確實對台灣的產業有所助益。但 負面的後遺症則是文憑的「含金量」下降,不少學校招生「寧爛勿缺」,導致大學生素質 急速下降。 「政府不得不亡羊補牢,解決廣設大學後留下的弊端。」尤榮輝呼籲加強私校退場、轉型 ,提供誘因改辦為社會迫切需要的長期照顧、社會住宅、其他文教事業。公立學校也要持 續整併,並檢討學費調整措施。 尤榮輝表示,執政者應從410教改吸取經驗,制訂政策時應把眼光放的更長遠,考量到人 口變化、產業變遷等更多的因素,避免急功近利、討好選民的政策,缺乏長遠和前瞻的發 展藍圖。 https://udn.com/news/story/6885/7879703?from=udn-catebreaknews_ch2 教改將滿30周年/教團指技職生屢成受害者 教部:強化產業合作 2024-04-05 16:10 中央社/ 台北5日電 410教改促成政府廣設高中、大學,逐漸形成「先普高後技職」的升學選擇,後續又遇到 少子女化,教育團體認為,技職生屢屢成為受害者。教育部表示,將積極強化產業合作, 建構優質技職環境。 民國83年的「410教育改革大遊行」,即將滿30週年,政府後續廣設高中、大學,對技職 產生深遠影響。根據教育部統計顯示,83學年高中(普高)學生約24萬人,高職(技高) 學生約52萬人;103學年高中學生約33萬人,高職生降到42萬;到了108學年,就讀高中的 學生30萬人首度超過高職,高職生人數也跌破5成。 私立學校文教協會秘書長藍培青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在民國40、50年代,政府在 教育資源上力有未逮,因而鼓勵私人興學,當時成立的私校多以技職為主,培育許多基層 和中層人力,是國家經濟起飛的重要助力。 在410教改遊行的倡議下,政府開始廣設高中和大學。藍培青提到,當時政府為了滿足學 生和家長的需求,教改倡議往普通高中和大學傾斜,影響到技職教育發展,形成「先高中 後技職」的升學傾向,排擠到高職生存,其中以私校的衝擊最大,導致近年退場的學校以 私立高職或技專為主。 觀察教改一路走來,藍培青發現,技職教育已被逐漸地摧毀,變得越來越像普通教育,技 職的老師很多來自各大學畢業的博士,卻沒有實務經驗,就連技職的評鑑也和高教越來越 像,即使教育部後來想亡羊補牢,但本質未改變的話,技職教育仍會被認為是次等教育或 選擇。 「教育不該一元化」,藍培青認為,往公共化的方向走不一定是對的,教育需要更多良性 的競爭,如果不讓技職和私校有更多生存空間,最後技職只會成為樣板,難以因應產業需 求,而政府資源有限,公立學校之間也會產生排擠效應,最終導致整體素質下滑、高教平 庸化。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侯俊良表示,410教改的方向和目標沒錯,但規劃時卻沒有 注意到相關配套,也未適度去修正,才導致技職教育受影響。 「技職教育的品質必須提升」,侯俊良提到,技職學生與職場之間,應該要有更細部的對 接,技職培養出的人才,可能對應未來10年、20年的職業發展,因此技職教育不單是教育 部的問題,需要和勞動部、國發會共同討論,並邀請業界共同參與,檢討當前的相關政策 是否已過時。 侯俊良認為,技職教育要能因應未來的趨勢,唯有創造出良好的就業環境,才有誘因吸引 學生願意選擇技職教育,如果無法讓學生和家長意識到或感覺到技職教育未來是有發展的 ,政府即使補助再多學費也未必有用。 對此,教育部表示,近年已推動多項重大政策,強化技職教育環境,包括優化技職校院實 作環境計畫、新南向技職人才計畫、技專校院高等教育深耕計畫、建置區域產業人才及技 術培育基地計畫等,共投入總經費約新台幣953億元。 為鼓勵更多學生投入技職,在國中階段推動職涯探索課程,讓學生及早認識技職體系的發 展。產學攜手合作計畫2.0也擴大辦理,並從高中職向下銜接到國中端。 為了加強技職學生的就業能力,教育部補助學生職場參觀、校外實習、參與全國技能競賽 及國際技能競賽選手所需的訓練材料費,近年也規劃讓獲得全國技能競賽國手資格的學生 ,未來能以公費生制度進入教職。 https://udn.com/news/story/6885/7879714?from=udn-catebreaknews_ch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176.190.7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fterPhD/M.1712386623.A.BC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