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Aromatherap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前幾天有好幾位朋友在 MSN 問我, 想應徵肯園有什麼注意事項. 雖然我現在已經不是肯園人, 但是這個板上的板友, 應該有些人對該工作有興趣, 所以就想在這裡分享一下小小的心得. 事實上今年的徵人啟事, 裡面雖然叫應徵者去看 "發現肯園" 這本書, 但該書出版至今已經 6,7 年, 其實裡面所描述的狀況, 跟現況已有差距, 因為肯園是個不斷變動的地方. 所以首先要做的, 是去肯園店裡接受一次療程 (如果從來沒去過), 並且與肯園人聊一聊, 告訴她/他, 你的本意是想要應徵, 以多瞭解工作性質. 這不是一個光靠熱情就可以做的工作, 但熱情是你心智上的必須品. 這是一份能夠讓人享受"學習"的工作, 但"學習"靠的是主動與分享, 而非坐著等人來餵養知識. 履歷表中, 若對肯園太歌功頌德 -- 毫無效果 若說因為喜歡 AVEDA 所以來應徵肯園 -- 保證刷下 面試時最好避免使用化妝品, 香水. 當然, 真的錄取之後, 這兩樣東西也逐漸與你無緣了 ..... 在此提供我當年寫的 "發現肯園讀後感", 給各位參考. 也就是因為寫了那篇文章, 我才進入了肯園. 原文載於 : http://blog.roodo.com/mughal_rose/archives/1641253.html (一) 開啟 晚上8:30,撐著一把破傘,漫步過水坑大大小小的福林橋, 一路晃盪到誠品士林店。 在新書區苦尋二十分鐘後,終於忍不住問櫃檯人員 : 「小姐,我想請問一本新書放在哪一區...」 她露出困惑的表情反問了我書名兩次, 在鍵盤上敲敲打打, 終於開口說了兩個字 : 「醫學。」 走到醫學類書櫃前面, 各種各樣另類、傳統、順勢療法、減肥瘦身、抗癌壯陽、 林林總總的冊子裡, 終於看到白色不起眼書皮上,印著黑色的大字 : 發現肯園。 抱著誠品紙袋離開時,懷裡突然多了一股興奮, 但是並未因此而加快腳步, 反而放慢速度, 邊吹帶涼雨的微風, 邊享受閱讀新書之前的那種期盼。 這時的我來沒有料想過, 四個小時後, 期盼能夠轉化為更大的滿足與不滿足。 (二) 回到洞裡 很驚訝「原寸佑君」一章居然放在全書的最後一個部份, 僅僅先於「後記」。 就一般企業文化、或是社會常識而言, 經營者或是創始人之傳或論, 似乎都該擺在最顯眼的位置。 最好是開宗明義就提醒閱聽者 : 「who's the big man.」 但是「原寸佑君」除了蓼蓼幾句身家交待以外, 其他全是她透過現實、卻大聲嚷嚷著理想的另番風景。 不知怎麼的,我突然想到柏拉圖的洞穴比喻故事 ... 那位在洞穴外目睹真實世界的幸運兒, 為何會回到陰暗的故鄉, 將自己的所得,分享給只看得到火光下影子同伴呢 ? 這是長久以來讓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 做心物知識上的貴族, 聽起來比回去披荊斬棘地傳道、要來得容易多了。 但是, 還是有人選擇了比「駱駝進針眼」更難的門。 昨天跟你提過, 初進哲學系之時,曾埋怨過好話都給前人說盡, 這一代的騷人能做的只有睡覺。 但看完這本書,卻認份地憶起 : 幾乎所有的先知,無論神聖與否, 都免不了糟受誤解、忽視、 甚或連生命都見棄。 而居然有人願意, 去做這些不尋常的事 ? (三) 實驗林 攝影師說︰肯園有點共產主義的味道。 看完一些提到肯園人要過集體生活的文句, 又不禁要聯想到某一個曾存在過的特殊團體。 『耶穌家庭』。1921年,中國華北。 這是基督教在中國「本色運動」的一個奇例。 加入此一教派團體的人, 必須有如出家一般, 放棄俗世的人際關係、與任何私有財產觀念, 加入集體公社。 他們並非被強迫,而是出於自願與共同需要所組成。 廢掉姓氏並互稱兄弟姊妹之後, 「家庭」成員以集體耕織、自食其力、收入均享的方式, 營造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 甚至已經快接近柏拉圖「同妻共子」的理想了。 但畢竟這是宗教團體,而非人民公社。 工作並非他們的全部。 「家庭」成員的主要活動,是學習、分享心得、聖經研究與祈禱。 平均一天的禱告時間在五小時以上。 為何我會聯想起這個中國教會史上的獨特組織呢 ? 也許是因為 "faith" 與 "learning" 吧...。 「一群基於共同信念所祖合的人, 抱定相似的理想一齊工作、生活、創造價值。」 聽起來很誘人,也很駭人 ! 光一句「初期可能必須放棄個人的獨特性」, 就足夠想成為肯園人的新手望而生畏了。 在資訊的耳語之下, 「放棄獨特性」簡直是帶有負面評價的語詞。 雖說是初期,但所謂初期到底需要多久? 恐怕誰也沒辦法有確切的答案。 你曾問我,之前的XX公司到底是給了啥好處, 讓我會想要去那裡工作 ? 當時來不及回答。 但是真正的理由是︰ 那個公司的該職位能提供我學習管道與正當性。 於是在面對像肯園這種 : 更強調學習重要性、卻學習著截然不同事物的環境時, 兩者的分別立即兩判。 只是,乍看「放棄獨特性」, 真的會怕這裡要的,是不是只是一塊可塑性強的黏土 ? 直到把書翻了第二次, 才終於發現了 Keyword : 歸零。 若說溫老師把肯園人當做不同的種子來比擬, 那對我而言, 一個傳統但不失禪宗況味的「倒空自己」, 可能更容易被理解。 即使倒空了自己,每個人仍都是不同的器皿。 即使加滿了水,每個人仍都會發出不同的樂音。 我想要捨棄掉知識, 只保留下感受性、以及體驗刻畫在這感受性上的一切故事。 像是光腳踩在濕潤泥土上的觸覺; 或是抱住我愛的那棵紅檜時、與她心跳熨貼的感動。 「倒空」不是為了發現肯園, 而是發現自己。 畢竟在這之前, 從來沒想過自己的身體跟靈魂,到底是怎樣的器皿, 又能容納哪些東西。 雖然如此,但真要倒空, 可不像南泉斬貓一樣明快。 對自己而言,這也是種新鮮的實驗。 向來高張鮮明旗幟的我、視能盡情笑盡情哭為至福的我、 畢竟少了五分沉潛。 『到底能做到什麼程度呢 ? 』 對自己興緻盎然中。 (四) 瞎子摸象 「自然」是頭象,而我是天生的瞎子。 我住在象圈裡, 與牠吃喝相同的食物、 撫抱著牠一起入眠、 我用牠鼻子噴出的水柱淋浴、 與牠一起高興地叫著並用腳踩地。 我聞著牠的氣味並想像牠的模樣。 就是這樣一個貪心的瞎子。 「自然」究竟是什麼 ? 我表達不出來。 老子說︰「百姓皆謂我自然。」 因為與自然在一起, 所以不知道, 到底什麼是自然。 十歲之前,我寄居在教會裡, 房屋後方有一個生態豐富而美麗的土堤, 滿布各種草花、矮樹、昆蟲、與鳥鳴。 高中以後, 翹課逃學到山區,已經成為慣性。 享受在溪谷底發呆的整個下午。 大學,花東陽光下堆肥發酵的味道, 趕不完所以乾脆共存的蒼蠅兄弟們...。 等到不再能隨意地穿梭在山林時, 「瞎子摸不到象」開始變成我的嚴重焦慮。 接觸精油其實是抓住自然的象尾巴以解脫苦悶, 一種再平凡不過的生活態度。 請原諒我這麼說吧! 假如能將脖子以下都悠遊地浸淫在冰涼的新武呂溪, 或許這輩子都不會對精油有這麼大的興趣了。 若能真正回歸, 我願意做個粗野不文缺乏美感的人。 所以,芳療是一種鄉愁, 是舒緩被困在都市裡沉重感的重要方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4.66.48
Syunn:不用香水可以理解, 但是請問為什麼化妝品也不適合用呢? 謝謝 03/03 16:25
aaeon:應該不是不適合用...而是會慢慢不使用...最後自己DIY保養品 03/03 20:57
amberwaves:不化妝 可能是卸下裝飾 回到原本的自我吧 03/03 21:16
amberwaves:另外 有化妝, 在身體工作時也是一種負擔... 我覺得啦 03/03 21:18
smartcat:看到這篇文章...讓我覺得自己投的履歷...好遜=.= 03/03 22:34
limingbalm: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風格 把自我表現出來就好了 別緊張XD 03/03 23:43
smartcat:嗯嗯 謝謝你的安慰^^ 03/04 00:10
Tuberosa:其實身體工作者化妝很不方便 試過就知道 XD 03/04 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