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Aromatherap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芳療師收入之殘酷個人意見 (系列2) 芳療師在做什麼 ? 內容殘酷直白, 用字討厭機車, 個人意見純粹討戰 原文刊載於 https://www.facebook.com/idearoma 老實說, "芳療師" 是個很籠統, 很不精確的名詞. 我舉個例子, 它就好比工程師這種職稱一樣, 可以是軟體工程師, 建築工程師, 銷售工程師 … 冠上一樣的名稱, 所做的事卻天差地遠. 正因為名詞的不精確, 於是往往給人太多錯覺與遐想. 肯園成立15年, 並不是第一個有芳療師的公司, 卻是相當早將 "芳療師" 視為獨立職別的機構. 在此之前, 台灣美容界就已吸收芳香療法概念為己用, 特別是一些國際美容師, 進修後即成為第一代芳療講師. 而醫藥界也嗅到精油商機, 例如寶齡富錦就是早期便引進精油的製藥公司, 走的也是沙龍路線. 在當年, 芳療只是美容師事業規畫其中一種生涯選擇, 很少有人在完全沒有美容背景之下進入產業, 肯園溫老師雖然曾在相關公司上班, 但可以算是非美容體系出身的第一位芳療名師, 同時她也帶動一批無美容背景的產業新人, 因此台灣芳療業界出現了幾條叉路. 一條是 「傳統派」 : 延續第一代美容結合芳療的傳統, 以與護膚最相關的英系芳療為主軸. 美妝科系畢, 或具經驗的美容師, 跟著產品代理商或技職工會, 可習得精油知識並獲產品支援, 美容師丙級或乙級當然是基本, 臨床執業內容除了做臉, 做身體以外, 養生方面仍然全包. 若入行得早, 通常都能成功創業或領一份優渥的抽成薪水, 而若能憑國際美容師或比賽考試評審位子, 便更具權威性, 出書講課, 影響力深遠. (即使某些早期芳療知識如今已稍嫌過時) 早期走傳統派路線的人, 不特別重視英美地區高門檻的「國際芳療師認證」 他們多半已得品牌商直接發的資格, 畢竟美容界各種資格考試 (與可用錢買的學歷) 已多如牛毛, 錦上添花拿到芳療師認證的人屬於珍貴的少數. 以前一般從業者並不需要認證, 產品銷售與包套便能有不錯收入. 但這個狀況一直到後來國際認議題發燒, 才有所改變. 不可否認的是 : 網路時代崛起, 消費者長江後浪推前浪, 也不得不促使傳統派求新求變. 現在許多技職工會, 本土協會, 或妝管科系, 也積極的開始分考照大餅. 芳療認證被大幅推廣, 有證照已不是什麼稀有的事. (但沒有任一芳療證照真正在國家規範與法律體制內) 而在一般消費者心中, 美容師, 美療師, 美體師, 按摩師, 推拿師, 芳療師… 這幾個名詞混雜的很厲害. 另一條路徑則是「理想派」 : 溫老師獨創了一種將芳療結合人文的教學方法, 但習藝後學生卻缺乏舞台可實作發揮, 因此才有肯園 SPA 的成立, 以 "芳療師" 職稱來定義在肯園的工作者, 所關切者也由臉部肌膚轉移重心至身體, "手技" 改稱 "手法" 而偏重其藝術表現, 重新定義了芳香療程的目的與方式. 「理想派」芳療師雖也有些具美容背景, 但毫無相關經驗者亦不少. 至此, "芳療師" 幾乎已脫離原本依附於美容業的性質, 成為自然療法中一種獨立職業. 理想派路線一改與客戶之間的服務業對價, 強調一種平等而不剝削的關係. (甚至有時治療師性格發作, 客戶還會感覺芳療師姿態略高一滴滴) 此理想派新路徑一出, 立刻吸引了一群人, 因為看似 "滿足嗜好, 獲得尊重, 一技之長" 這三項一起到位. 於是無論是擠進大公司每期招考, 或是成為產品銷售店家, 都是理想派的目標. 也有人模擬類似概念來自創公司或工作室, 部份傳統派芳療師亦轉進理想派. 當然, 也有人碰巧是高學歷讀書人, 因緣巧合在國外或國內學習過專業芳療, 自己按個性當起了理想派芳療師. 算時勢所趨. 越到中後期, 高學歷及人文社會科學出身的理想派芳療師越多. (也不太聽說父母抱怨栽培孩子唸大學她卻跑去做按摩了.) 在日趨嚴酷的現實社會中, 人文科畢業生因缺乏職業專長, 而慢慢傾向將芳療工作視為避風港. 但理想派首先會遇到的還是經濟問題. 畢竟台北市以外市場並未成熟到完全接受理想派主張, 即使肯園這類指標性企業, 也一樣得經過好幾年結算沒賺錢的日子, 且理想派倡導用油種類需更廣泛, 雖擴大了市場產品線, 卻也增加罕見精油的庫存壓力, 還必須為了學習精油而投入大量金錢來進修, 於是許多人為了現實因素, 又回到傳統派向美容界靠攏, 希望尋找折衷點. 「能量派」芳療師, 是依附於傳統派或理想派的一種副型. 無論因為競爭激烈, 或是因個人興趣與體質, 有些芳療師開始修習能量療法, 包括靈氣, 凱龍, 水晶, 頌缽, 頭薦骨, 天使, 彩光, 印加...等 事實上因芳療界的學習系統龐雜, 能量療法本來就很容易與芳療合流或搭配, 只是它們多半有自己的產品, 若無觸類旁通的療程融合力, 就必須取捨. 而能量派學習歷程也是另一個條錢坑之路, 必須懷抱很高的熱情與某些資質, 才能脫穎而出. 目前有個情況是 : 願意接受能量療法的客戶, 往往也會願意去學相關課程, 造成從業者數量膨脹比想像中更快速. 做教學比自己開業賺更快的狀況. 路線之別並沒有結束, 因為約莫 10 年前, 新的路線, 也就是「醫護派」, 開始在台灣一支獨秀興起. 「醫護派」的出現並不奇怪, 近來歐美各芳療會議常有醫護背景芳療專家出現, 這也是一種國際潮流. 但台灣醫護人員所承受之工作壓力與逐漸惡劣的大環境, 更使投入芳療學習者絡繹不絕. 各大芳療機構也相當歡迎這些原本就有底子的人報名, 似乎專業背景會給予他們更多機會. 但學習完之後, 轉換跑道並不像想像中容易. 原有的醫護類工作仍然處處有缺, 芳療類工作卻不知從何找起 ? 醫護派芳療職缺很少存在市場上. 自己創業是個選擇, 但畢竟不安穩. 雖然看起來安寧療護或孕產婦幼兒照護大有可為, 不過安寧領域已有一些公司團體無償投入. (贏得好名聲, 有些公司因而虧錢) 孕產婦隨台灣出生率逐年減少, 且醫護派所學的芳療體系多半趨向保守謹慎, 臨床上與正統醫療搭配一定需要取捨, 無用武之地似乎成為某些朋友的感慨. 除非真能很快創造出新市場, 否則醫護派芳療師, 短期內收入可能比不上傳統派芳療師, 又不像理想派芳療師可以享受 "吃風"的意境, 最後回歸本行的機率並不小. 另一慢慢成形中的派別是「心理派」, 只是他們的職稱通常不冠以芳療師, 而以心理師, 社工師, 諮商師, 或學校輔導老師為主流. 心理派所面臨的問題是缺乏好的進修管道, 坊間芳療講師雖主張精油情緒療效, 但均非心輔科班出身, 無法給予更系統化的芳療心理教學, 使心理派往往得依賴自己來把理論和實務經驗結合, 必須有很強的自我整合能力, 否則就要土法煉鋼跌跌撞撞折衝出一條新路. 而客戶或案主對精油接受度不一, 有時甚至得自掏腰包讓對方使用精油. 傳統派, 理想派, 能量派, 醫護派, 心理派, 不管是哪一派, 都有一群 "芳療師", 但大家想的做的均不相同. 想要成為芳療師之前, 最好先考慮好自己的條件與目標.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2.105.91.8
ohmyelaine :推解說仔細 03/13 15:53
vita513 :內容好豐富,超用心 03/13 18:27
gobye55 :任何人只要有心都能成為芳療師(年輕+肯學 03/13 20:02
gobye55 :正規班出身 一旦放棄芳療(轉行也不是很好轉 03/13 20:04
gobye55 :10H上班時間 吃飯只有15分鐘 沒客人就是CALL+寫功課 03/13 20:07
gobye55 :下班偶而要留下來練技術~抗壓性要很高 要抓時間看報 03/13 20:09
gobye55 :銷售能力要好是必要 按摩只抽一咪~理想跟現實要看清 03/13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