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rit-pop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quiff (酒吞童子)》之銘言: : 尤其以技術面來說製作人跟Engineer在很多方面的角色是相互重疊, : 在藝術面,樂團又與製作人互相重疊。 : 單純從聽眾的角度, : 很難辨識製作人在一張唱片的製作中佔了多深或多淺。 : 這跟製作人與樂團的行事風格跟工作風格不無關係。 : 其中的模糊地帶太多,一個局外人根本無從釐清。 : 與其相信權威,我選擇不去相信。 我不覺得 QoQg 提到這位製作人是為了要希望鼓吹誰能夠跟著相信這麼一個權威。 是名牌也好,是巧合也罷,總之總也是一張牌... 每提出一張牌都好比多一種切入角度。 就像也有人是為了 quiff 的捉刀才去買五月天素人自拍的。 我也曾經為了 John Leckie 去找了一堆後來壓根不想重聽的唱片啊... 能夠這麼提出另一種連連看的方式也蠻有趣的啊... 只是一種注意相關音樂的切入角度而已。 只可惜這位 Martin Hannet 已經掛掉了,能連的就剩下那些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16.1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