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rit-pop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From: honeypie (和泥派) Board: Stones Subject: 滾石新春團購系列(一)STICKY FINGERS Date: Tue Mar 5 00:00:03 2002 STICKY FINGERS (1971) Andy Warhol設計的封面,這可能是他僅次於VU那支大香蕉的知名 封面設計吧。當年的LP版,那根拉鍊可是貨真價實的,拉開之後 可以看到裡面的內褲...。 1968-1973年的滾石,是他們最最巔峰的時代,渾身上下散放著墮 落敗德的頹靡氣味,像盛開至極將欲凋落的花朵,在夜晚不斷吐出 薰人欲醉的甜味。Sticky Fingers是他們自創Rolling Stones唱片 公司之後的第一張專輯,也是滾石踏入七○年代的第一張唱片。 從放下唱針的第一秒鐘開始,Brown Sugar的前奏轟然切進來,這 是Keith Richards永垂不朽的Open G riff最偉大的範例,也是有 史以來最令人難忘的搖滾單曲前奏之一。姑且不論這歌提到的黑奴 啦口交啦性虐待啦是多麼令衛道之士蹙眉,它那該死的節奏吉他和 轟轟然震得你屁股坐不住的鼓擊,和嚇死人的薩克斯風獨奏(且向 Bobby Keys脫帽致敬!),還有Mick Jagger那挑釁的就像封面那 條洗磨得泛白的牛仔粗布一樣的聲嗓,再說一次,這是搖滾史上最 完美的單曲之一,句點。 而這才只是開場曲而已! (看,我可以這樣一首一首寫下去,然後寫出數萬字...) 然後呢?Sway的雙吉他疊成的犬牙交錯的浩浩音牆和Keef與Mick 看似恍然其實滴水不透的合音,漂亮到極點的slide間奏。Charlie Watts和Bill Wyman不愧是最偉大的搖滾節奏組!你更會驚異的是, 弦樂怎樣在已經這樣滿溢的音場裡昇起,讓你魂飛天外。 然後呢?然後是,滾石最最令人心碎,也最最美麗的抒情曲,Wild Horses。對這樣美麗的一首歌,說什麼過度的解釋,都是褻瀆。只 要記得紀錄片Gimme Shelter裡,他們在錄音間裡聆聽剛錄好的這首 歌,Keef閉上眼睛把腳跨在錄音座上,跟著輕輕哼唱起來,那雙尖 頭蛇皮靴跟著晃啊晃的畫面,那已經是永恆。 然後我們在Can't You Hear Me Knocking裡竟然遇到了In A Silent Way時代的Miles Davis,且聽聽後半部如何從剛硬的搖滾轉到出神 的fusion狂飆,滾石小子們的耳朵一直是向外張著的...。 然後,老藍調?沒錯,有史以來最迷幻的老藍調,You Gotta Move, slide吉他,Mississippi Fred McDowell,硝煙漸散,是躺平的時 候了。什麼是「頹廢」?這首歌的聲音就叫頹廢。 然後是Bitch,千千萬萬搖滾樂團恨得牙癢癢巴不得是自己寫出這 首歌貝斯跟吉他火爆交織的簡潔riff。然後是I Got The Blues, 你如何能想像銅管樂器和搖滾樂可以疊出這樣壯美的圖像? 然後是Sister Morphine,這是Marianne Faithfull寫的歌,蒼白 悒鬱無路可出的末日景觀,午夜救護車遠遠揚起的尖嘯,醫院床上 染著乾涸血跡的被單,漂游在夢魘之外的幽魂。 然後是Dead Flowers。Gram Parsons或許教會了他們怎樣聽鄉村音 樂,但這樣的歌仍然只有滾石作得出來。「把凋萎的花束寄到我的 婚禮上吧/這樣我將不會忘記擺一把玫瑰/在妳的墳前」。若要唱 一首不甘心的失戀的歌,還能有更殘忍更自暴自棄的意象嗎? 收場曲?Moonlight Miles。只能說這首歌把整張專輯又提到了另 一個高度。過度的藥物(『我的腦袋裝滿了雪』)和性愛,疲憊 虛脫的靈魂,「望向窗戶是一張熟悉的臉/夜晚竟如此漫長」...。 恍惚的弦樂和東方音階的吉他,把空間拉大拉遠,成為一整片望不 到邊的,醒不過來的夢境。 這張專輯的歷史意義,隨便哪本期刊、哪個網站都可以找到一大堆。 我只能說,聽搖滾而不識此碟,簡直是不可饒恕的錯誤。 EXILE ON MAIN STREET (1972) 假如要選出搖滾史的第一個二十年所留下最偉大的雙專輯,我會說, Bob Dylan的Blonde On Blonde,Beatles的白碟,和Rolling Stones 的Exile On Main Street。 三十年來所有期刊票選「搖滾史上N張最XX經典」的榜單,Exile On Main Street的地位幾乎無法搖撼。我也懶得一一列出了,想自己 查榜的朋友請到這個網站瞧瞧便知︰ http://www.rocklist.net 兩年前夜半聽此片黑膠,乃有如下心情,剪貼出來︰ 十年前在瀚江訂的LP,雙專輯裝在美麗的彩色紙袋裡, 可以展開的硬紙封面裡外拼綴了一幅幅古怪魅異的黑白照 片,比方一張嘴裡撐塞了三粒水果的人頭。一個蒙面的女 子穿長裙坐在電椅上等待行刑。腹語術的玩偶。諸如此類。 凌晨三點,窗外大雨滂沱,用不太大的聲音聽這張LP, 炒豆聲都被雨聲攔去了。泥漿滾滾的搖滾樂,散放著深不 可測的神祕力量。彷彿從吉他聲線裡嗅到了Keith血液中奔 流著的海洛英,在Charlie轟轟然時近時遠的鼓擊和Bill 肌肉筋脈般律動的貝斯裡看到緩緩崩潰的歷史,Mick的聲 嗓深深埋在這些古怪卻又不失優雅的聲音的波濤下面,既 像先知又像落魄的乞丐那樣吟哦嘶吼著。 深不見底的夜裡聽這張黑不可測的唱片,再合適不過了。 (3/2/2000) 初聽這張專輯是高中時買的卡帶,滾石代理的。第一次聽,糊 裡糊塗不知道聽了什麼,只覺得又悶又長,於是擱在一旁,改 聽Sticky Fingers,馬上進入狀況,於是與這張專輯失之交臂 ,又過了好幾個月。然後不知怎地再度挖出這張重聽,奇怪, 好像有點兒意思了。覺得裡面藏滿了線索,影影綽綽,在向我 招手。然而不管怎麼聽,都難以逼近那深邃豐饒的源頭。 於是把卡帶內附的歌詞拿出來研究,發現沒什麼大用,因為錯 字太多(我的英文程度多少也是那陣子自己校對歌詞操練出來 的),Mick Jagger的聲音又埋在層層疊疊的樂器底下,怎麼聽 都聽不真切。但就在一遍一遍反覆聆聽這張專輯的過程裡,它 的根鬚就這樣蔓生延伸到我的體內,再也拔脫不去了。 十多年過去,聽這張專輯怕不有上千遍。但仍然不覺得已經通 透。每次聽,仍然有新的感受,仍然覺得這是窮畢生之力也聽 不完聽不透的作品。這幾個嗑藥嗑昏了頭每天開派對的酒鬼, 怎麼可以做出這麼恐怖的音樂呢,但願我知道。 1971年,滾石為了躲避英國政府查稅而跑到法國南部去住。Keith Richards買了一間花園豪宅,有個巨大無朋的地下室。於是他 們把地下室改裝成錄音間,以那座現在已經成為錄音史傳奇的 Mobile Unit(裝在一輛卡車裡)錄製整張專輯,那輛卡車就停 在花園當中。酷熱的夏季,地下室的牆壁不斷淌著蒸汽凝結的 水珠,各方閒人日以繼夜來到這幢巨宅探班鬼混,派對從未停 止,美酒佳肴當然還有各種各樣的助興藥品,從大麻到海洛英 ,伸手可得。流浪漢和時尚名流混處一室,性的氣味瀰漫在蔚 藍海岸的空氣裡...。 Stones的這張新作完全沒有deadline,他們玩一玩,鬧一鬧, 然後鑽進地下室錄音。Mick寫好一首歌,Keef彈一彈和絃,先 錄一段demo,然後第二天,鋼琴手Nicky Hopkins或者薩克斯風 Jim Price進去試一試不同的編曲,可能Mick Taylor或者Charlie Watts會出出主意,可能他們會換別首歌試試。在這樣閒逸的 狀況下,Mick和Keith寫出了一大堆的歌,錄了無數個take, 每首歌都有一大堆版本。沒有人知道最後該怎麼收場,就這樣 繼續無窮無盡地磨下去。他們反正是自我放逐的一群,正當幹 些波希米亞風格的事情。 而Keith Richards的海洛英癮在此時已經根深蒂固,他常常忽 然「失蹤」好幾個小時,大家都心知肚明他去幹嘛了。他常常 好幾天不睡覺,然後一躺下來就昏睡四十八小時。許多朋友在 燠熱窒悶的地下室錄音間來來去去,各自貢獻了一些聲音,有 的用上了,有的沒用。他們的製作人Jimmy Miller把無數層聲 音疊了又疊、壓了又壓,使整張Exile On Main Street聽起來 就像蒙著一道無法穿透的、窒悶炎熱的霧氣,所有的聲音元素 在這一大塊渾沌裡進進出出,浮起沈落,樂器之間彼此漏音, 鼓和貝斯經常並不守住固定的節拍,而在走音和偏位的邊緣猛 飆亂跑。這一整片聲音,深得望不到底,處處迸散著漫渙的火 光。 最後,Mick抱著一大堆的母帶,決定這應該要做成雙專輯。然 後他們把帶子送到好萊塢,疊錄了更多的女聲合音和銅管,把 原就密密麻麻的音場做得更加滴水不透。1972年,Exile On Main Street正式發行,據Keef說,這個標題就是他們錄製這張 專輯時的狀態,一群被放逐的浪子,在大街上。Main Street 是無數美國小鎮都會有的一條貫串城區的幹道,往往某條highway 進了城就改名叫Main Street,出了城便恢復原名。這部雄渾 壯偉的鉅作,正是滾石探索美國音樂集其大成的總驗收--藍 調、鄉村、靈魂、福音,從Gram Parsons教給他們的白人歌謠 到國會圖書館留下來的二○年代密西西比田野錄音,Exile On Main Street探索了搖滾樂所從出的美國文化最深邃的靈魂, 也替後世樹立了一座絕難攀越的巨碑--或者該說,一條切進 美國音樂古老的心臟地帶的Main Street。 Exile On Main Street剛出版時,媒體一片惡評,有的罵它混 音亂七八糟,有的罵它自我耽溺莫名其妙。不過我想,當年開 罵的樂評人現在應該都恨不得那些文章被大家忘記。Exile On Main Street,如今大家都同意,是搖滾樂誕生至斯,最值得紀 念的扛鼎之作,可能也是滾石最好的一張唱片--不幸的是, 它也是滾石最後一張真正擔得起「偉大」兩字的專輯,結束了 他們從1968年起算的輝煌年代。 這張專輯,值得逐曲細細寫評述,加上注釋,寫成一本書。不 過我們並沒有那麼多時間,還是先用耳朵聽聽看吧。老話一句 ,聽搖滾而竟然不識此碟,只能說是你的不幸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2.156.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