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再讀楞伽經筆記(七) 原文 ◎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二(*摘要)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 世尊。唯願為我說心、意、意識、五法、自性相眾妙法門。此是一切諸佛菩薩。入自心境 。離所行相。稱真實義諸佛教心。唯願如來為此山中諸菩薩眾。隨順過去諸佛。言說藏識 海浪法身境界。 翻譯 那個時候,大慧大菩薩又對佛陀說:「佛陀,希望(您)為我解說心、意、意識、五法和自 性相等等這些微妙的法門。這些是一切諸佛菩薩進入自心境界、遠離所分別的(各種)相、 被稱為真實義理、諸佛所教導的心。希望佛陀為這(楞伽)山中的諸菩薩,隨順過去諸佛( 所做),解說如來藏識海浪的法身境界。」 原文 爾時。世尊告大慧菩薩摩訶薩言。有四種因緣眼識轉。何等為四。所謂不覺自心現而執取 故。無始時來取著於色虛妄習氣故。識本性如是故。樂見種種諸色相故。大慧。以此四緣 。阿賴耶識如瀑流水。生轉識浪。如眼識。餘亦如是。於一切諸根微塵毛孔。眼等轉識或 頓生。譬如明鏡現眾色像。或漸生。猶如猛風吹大海水。心海亦爾。境界風吹起諸識浪。 相續不絕。 翻譯 那個時候,佛陀對大慧大菩薩說:「有四種因緣眼識轉變(而生起),哪四種?就是:因為 不能察覺(一切事物)是自心所顯現而(對其)執著取著、因為從久遠以來取著於(各種)事物 的錯誤習慣、因為識的本性如此、因為喜歡能看見各種物體。大慧,因為這四種緣,阿賴 耶識就像瀑布的流水,產生轉識的波浪,譬如眼識,其他的(識)也是如此。在一切感覺器 官的細胞中,眼識等轉識有的一次突然生出,就像明鏡中出現各種物體的影像;有的逐漸 生出,好像是強烈的風吹動海水。心海也是這樣,境界的風吹起了各種識的浪,互相連續 而不停止。 原文 大慧。因、所作相。非一非異。業與生相相繫深縛。不能了知色等自性。五識身轉。大慧 。與五識俱。或因了別差別境相有意識生。然彼諸識不作是念。我等同時展轉為因。而於 自心所現境界。分別執著俱時而起。無差別相。各了自境。大慧。諸修行者入於三昧。以 習力微。起而不覺知。但作是念。我滅諸識入於三昧。實不滅識而入三昧。以彼不滅習氣 種故。但不取諸境名為識滅。...... 翻譯 大慧,因緣和所造作(事物)的相並非相同、也並非不相同,業和(事物的)生起互相牽繫而 牢牢綁在一起,而不能了知事物的自性,(所以)有五識的身轉而生起。大慧,當五種識在 一起,有時因分別境界的不同而有了意識的生起,但是諸識並不會有這樣的念頭:「我們 諸識同時互相輾轉成為因。」而在自心所顯現的境界中同時生起了分別和執著,(這些境 界)沒有不同,(只是)各自了知自己(所顯現)的境界」。大慧,修行的人進入禪定,因為 修習的力量微弱,(識)生起而不能察覺,卻這樣想:「我消滅了諸識,而進入禪定」,事 實上並沒有消滅識而進入禪定,因為他沒有消滅習慣的種子,但以不執取各種境界為「識 的消滅」。 思考 雖說心不可說、不可得,但它的顯現,還是依照著因緣法則,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 說「有」的話就有一切事物,說「無」的話就有涅槃。涅槃可以看做是因緣法,若想要消 滅生老病死和種種煩惱,則要透過對十二因緣法的理解和實踐。也就是說,要斷除對宇宙 身心所有的疑惑一一無明。 什麼是無明?就是把由物質組成的個體,妄認為是自己的色身 ,把根、塵、識因緣和合 而成的受、想、行及六識認為是自己的心。 但從一切唯心來看,這些所謂的「五蘊」,本來沒有實體,甚至應該說並未曾生起過,那 又哪來的消滅呢? 然而,最重要的是要如何消滅無明、達到這種覺悟呢?末學認為有三個要點: 1.諸行無常:即小乘所修的「人無我」,由觀察、修習一切無常,斷除愛欲,而得到「我 是虛幻的」的境界。 2.諸法無我:即大乘所修的「法無我」,藉由對「一切唯心」的理解,明白諸法(因緣法) 並沒有主宰性,主宰者是不可得、不可說的心。 3.涅槃寂靜:中道能導致涅槃 ,當我們同時達到人無我和法無我的境界時,就能斷除無 明,得到涅槃,證得覺悟。 又,這三個條件就是三法印。雖說有其他宗派,認為是四法印,但其實其內容大同小異, 三法印中就有包含了四法印了。 (待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23.110.22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709857040.A.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