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經文內容有不可見無對,可不只此處,難道就不能是慣用語,論師沿用? : 這裡可以看出之前提322經南傳沒有的用意了,雜阿含322經明確指出 : 意內入處者,若心、意、識,非色,不可見,無對,是名意內入處。 經文內有"不可見,無對"用語的,可能是論師口吻,也可能是慣用語沿用, 末學原意並不想要妄自臆測經文是否是 佛陀或是論師所說, 只是大般若涅槃經與正法念處經可能不是初次集結所傳誦的經說. 對末學而言,重點是在同一個部派誦本(說一切有部)的雜阿含經當中 (包含: 1. 第一次結集、 2. 百年內至第二次結集增新以及 3.部派分化後的增新三部分) "意根是四大(色法)"跟"意根是非色"兩種明顯矛盾的說法,究竟應當如何去理解? 哪個說法可能是古老經說? 哪個說法可能是部派論師祖師大德的意見置於契經(修多羅)中? 末學尚未正式皈依任何寺門或法師座下, 只是希望依 佛陀之教而信受奉行,這才是末學的原意. 對於可能非初次集結誦出的經說,末學唯有尊重. : 再者法師說雜阿含306經將意根說為四大,且看原文 : 緣意,法生意識、三事和合觸,觸俱生受,想、思,此四[無]色陰、四大,士 : 夫所依,此等法名為人 : 請問法師,哪一句將意根說為四大?! 末學無法也不能代表隨佛法師,若有經說禪法戒律教史上的問題, 還請大德與諸位板友請教法師. 分享此篇文章目的並非引起爭論, 而是希望藉由討論身心六入處的實況相關的經文,來更瞭解自身的身心狀況, 以自利利人,自助助人. 茲將CBETA的雜阿含第306經全文轉錄如下: ------------------------------------------------------------------------- [0087c18] 如是我聞: [0087c18]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0087c19] 時,有異比丘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作是念:「比丘云何知、云何見而得見法? 」作是思惟已,從禪起,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獨一靜處, 專精思惟,作是念:『比丘云何知、云何見而得見法?』」 [0087c23] 爾時,世尊告彼比丘:「諦聽,善思,當為汝說。有二法。何等為二?眼、色為 二……」如是廣說,乃至「非其境界故。所以者何?緣生眼識,三事和合觸,觸俱生 ,此四無色陰,此等法名為人,於斯等法作人想、眾生、那羅、摩[少/ 兔]闍、摩那婆、士夫、福伽羅、耆婆、禪頭。 [0087c29] 「又如是說:『我眼見色,我耳聞聲,我鼻嗅香,我舌甞味,我身覺觸,我意識 法。』彼施設又如是言說:『是尊者如是名、如是生、如是姓、如是食、如是受苦樂、如是 長壽、如是久住、如是壽分齊。』比丘!是則為想,是則為誌,是則言說,此諸法皆悉無常 、有為、思願緣生;若無常、有為、思願緣生者,彼則是苦。又復彼苦生,亦苦住,亦苦滅 ,亦苦數數出生,一切皆苦。若復彼苦無餘斷、吐、盡、離欲、滅、息、沒,餘苦更不相續 ,不出生,是則寂滅,是則勝妙。所謂捨一切有餘、一切愛盡、無欲、滅盡、涅槃。耳、鼻 、舌,觸緣,生身識,三事和合觸,觸俱生,此無色陰身根是色陰,此 名為人……」如上說,乃至「滅盡,涅槃。意識、三事和合觸,觸俱生 ,此四無色陰四大,士夫所依,此等法名為人……」如上廣說,乃至「滅盡、涅槃。若 有於此諸法,心隨入,住解脫不退轉,於彼所起繫著,無有我。比丘!如是知、如是見,則 為見法。」 [0088a19]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 末學以為,由本經的上下三段經文的前後句比較後可以看出: 四無色陰係指識(六識身: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 ↓ ↓ [緣生眼識...俱生][四無色陰],此等法名為人... [身觸緣,生身識...俱生][無色陰身根是色陰],此名為人... [意識...俱生][四無色陰四大],士夫所依,此等法名為人... ↑ ↑ ---------------------------------------------- [ 前 句 ] [ 後 句 ] 六 六 六 受 此四(識,受,想,思)是無色陰 緣 生 ->觸-> 想 眼根,身根是色陰(耳,鼻,舌亦同) 根 境 識 思 由此看出第三段經文的四大 所指的應為對應的意根 (若第三段經文後句的四大不是指意根,則找不到前句的哪部分可以對應四大) ※ 編輯: wizer 來自: 114.35.23.37 (10/12 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