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當觀「想」無常 那麼哪裡來這麼多 : 哪本比較老 哪本比較真 哪本「可能」比較不真的說法 經文說法同中有異古中有新,正證明了諸法因緣生,緣生法故無常 末學無常的「想」與諸多佛經的產生都是有因有緣的,不是無緣由的. : 這豈不是生「不厭離」:這個說法很正確 我不可以離開他 : 生「喜貪」: 這個說法比較正確 我要抓住他 : 完全與經典違背的說法了嗎? 在此,末學欲求的不是各種視聽嗅味觸的五欲 也不是各種不同部派論師與後出的說法, 而只是希望能夠依 佛陀的教說而行,出離諸多煩惱,如此而已. 正因為末學尚未具備辨別經文是本師 釋迦佛陀與諸多論師說法的能力, 故也期勉自己對諸多經文不先入為主假設是否為佛所說, 應盡因緣之機親近諸善知識,聽聞諸善知識對末學在經說教法上的疑惑, 以期能夠內正思維(如理作意),行法隨順法. 茲節錄雜阿含經卷第二十一卷561經如下: -------------------------------------------------------------------------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俱睒彌國瞿師羅園,尊者阿難亦在彼住。 時,有異婆羅門詣尊者阿難所,共相問訊慰勞已,於一面坐,問尊者阿難:「何故於沙門瞿 曇所修梵行?」 尊者阿難語婆羅門:「為斷故。」 復問:「尊者何所斷?」 答言:「斷愛。」 復問:「尊者阿難!何所依而得斷愛?」 答言:「婆羅門!依於欲而斷愛。」 復問:「尊者阿難!豈非無邊際?」 答言:「婆羅門!非無邊際。如是有邊際,非無邊際。」 復問:「尊者阿難!云何有邊際,非無邊際。」 答言:「婆羅門!我今問汝,隨意答我。婆羅門!於意云何?汝先有欲來詣精舍不?」 婆羅門答言:「如是,阿難!」 答言:「如是,尊者阿難!彼精進、方便、籌量,來詣精舍。」 復問:「至精舍已,彼精進、方便、籌量息不?」 答言:「如是,尊者阿難!」 復語婆羅門:「如是,婆羅門!如來、應、等正覺所知所見,說四如意足,以一乘道淨眾生 、滅苦惱、斷憂悲。何等為四?欲定斷行成就如意足,精進定、心定、思惟定斷行成就如意 。如是,聖弟子修欲定斷行成就如意足,依離、依無欲、依出要、依滅、向於捨,乃至斷 愛,愛斷已,彼欲亦息。修精進定、心定、思惟定斷行成就,依離、依無欲、依出要、依滅 、向於捨,乃至愛盡,愛盡已,思惟則息。婆羅門!於意云何?此非邊際耶?」 婆羅門言:「尊者阿難!此是邊際,非不邊際。」 爾時,婆羅門聞尊者阿難所說,歡喜隨喜,從座起去。 --------------------------------------------------------------------------- 依於欲(解脫出離煩惱的欲)而斷欲愛,是有邊際(可究竟苦邊)的. 至少,在本篇經文中,以欲(修行的欲望)離欲(煩惱)不是不符合經說的. : 正因意根與前五根性質不同,故特別分開論述,若同為色法 : 應與第二段耳鼻舌身合併 : 此四大應視為四大所成之色蘊,不該視為意根為四大所成 : 如百法明門論 天親菩薩造 茲再次將雜阿含第306經的討論重點節錄如下: [ 前 句 ] [ 後 句 ] ┌───────────────────────┐ ↓ (前句與後句所提的可一一對應) ↓ 1.[、色緣生眼識...俱生受、想、思],[此四無色陰、、色],此等法名為人... ┌────────────────────────┐ ↓ (前句與後句所提的可一一對應) ↓ 2.[觸緣,生身識...俱生受、想、思],[此四是無色陰,身根是色陰],此名為人... ┌──────────────────────┐ ↓(前句與後句所提的難道不是一一對應的??) ↓ 3.[,法生意識...俱生受,想、思],[此四無色陰、四大],士夫所依,此等法名為人 1. [後句]的,指的就是[前句]的眼(根) [後句]的四無色陰,指的就是[前句]的識、受、想、思 可以看出前後句所分別提到的眼(根)與四無色陰(識、受、 想、思)是完全對應的, 而且是在該句(1.)就對應完畢的,[後句]的沒有指向其他別句的什麼東西 [後句]的指的就是[前句]的眼(根) 2. [後句]的身根,指的就是[前句]的身(根) [後句]的四無色陰,指的一樣就是[前句]的識、受、想、思 可以看出前後句所分別提到的身根與四無色陰(識、受、想、思)是完全對應的, 而且是在該句(2.)就對應完畢的,[後句]的身根沒有指向其他別句的什麼東西 [後句]的身根指的就是[前句]的身(根) 3. 假若按照同樣的對應關係(相同的語意邏輯)的話, [後句]的四大,指的就是[前句]的意(根) [後句]的四無色陰,指的一樣就是[前句]的識、受、想、思 若前後句所分別提到的意(根)與四無色陰也是完全對應的話, 那麼就應該在該句(3.)就對應完畢,[後句]的四大也應該不會指向其他別句的什麼東西 也就是說,[後句]的四大指的就是[前句]的意(根) 假若該句(3.)[後句]的四大指的並不是[前句]的意(根), 而將此四大應視為四大所成之色蘊而不視為意根的話, 那麼表示第3句的語意邏輯與前面第1.2.兩句不同 世尊在世說法時,不論各種身分地位宗教年紀性別學養的人都能夠與之對談無礙, 故依末學之管見,實難相信 佛陀會在接續而非分開的語句後面, 突然接一句語意邏輯與前面兩句不同的說法,讓不夠聰明的眾生(如末學)摸不著頭緒 簡單的說,關於意根,以下是兩種可能: (兩者皆是或兩者皆否的論述,暫不討論) 一. 意根(意內入處)是非色,不可見,無對(如雜阿含經322所載) 如此,則前述雜阿含306經討論的第3.段經文的語意邏輯便與前面第1.2.兩句不同 或是雜阿含306經為部派論師所造,置於契經內 連同阿毘達磨順正理論的討論都是在不應有疑處(雜阿含322經)產生爭論, 而該討論的雜阿含306經卻不討論. 二. 意根是四大(色法)(如雜阿含經306所載) 如此,則雜阿含306經的第3.段經文的語意邏輯便與前面第1.2.兩句一致, 則雜阿含經322可能為部派論師所造(正如阿毘達磨順正理論紀錄的爭論) : 正因無色界處無色蘊,隨佛法師說意根是色法,那無色界眾生豈非無意根 : 既無意根,如何能獨存心識, 佛語: : 意、法為緣生意識 : 故無意根則無意識,意根又存在於無色界中,故意根為非色方符合經教 無色界眾生有無意根? 末學不知道. 但我相信無色界眾生的生死業報不是雜阿含經(南傳相應部)的討論重點 因為雜阿含(相應部)說法的對象與重點都是針對現世的有情眾生,尤其是針對"人" 如 印順導師之語:「諸佛皆出自人間,終不在天上成佛」 轉出自《增一阿含經語:「諸佛世尊皆出人間,非由天而得也。」 (《增一阿含經》卷26《大正》2.694上) 要修行,要成佛,要離苦得樂(菩提樂)都是在人間 「有分心、根本識、阿賴耶識」等各部派後佛教「非色的業報所依法」 與「意根是四大(色法)」的說法,是否有著明顯的不合? 相信這應該是隨佛法師在文中希望我們注意到的問題. 「緣識名色,緣名色六入」 如何的六識因緣,是如何的影響色受想行(名色), 又是如何的色受想行等諸(名色)因緣,是如何的影響當下與未來六根生 正如ffvbnm大德所說的:名色是佛教界最難解的. ※ 編輯: wizer 來自: 1.165.173.115 (10/14 00:22)
AHJKL:名色不是佛教界最難解的,最難解的是眾生的貪嗔癡 10/14 01:29
AHJKL:眼見色,故生眼識,眼見色 這當中還要傳達到大腦知道 10/14 01:30
AHJKL:耳鼻舌身也是一樣,大腦有主管 嗅覺語言運動神經聽覺視覺 10/14 01:31
AHJKL:,恰巧一一對應。關鍵在於"意根",緣意法,生意識, 10/14 01:34
AHJKL:大腦也有主管"思考"組織(色),故知意根的存在, 10/14 01:35
AHJKL:但思考本身並"非色",如 以大腦思考(意根)某一數學題, 10/14 01:36
AHJKL:眼見色(數學題目),知道這是數學的題目沒錯(眼識),但是沒 10/14 01:37
AHJKL:做過,以"意根"(大腦)去思考如何計算,這時就需要"法"(公式) 10/14 01:38
AHJKL:,法並非一定是佛法,也有世間法、非法等.... 10/14 01:39
AHJKL:意根是色,但思考本身並不是色,雖有大腦,但無法把思考數學 10/14 01:40
AHJKL:題給"色"化,只能知道腦波有在動而已。 10/14 01:41
AHJKL:無法將腦中幻想的數學架構圖給色化,故知"意非色" 10/14 01:45
AHJKL:又舉一例,如某男幻想女色(意淫),以大腦去幻想(意根自行 10/14 01:46
AHJKL:產生受想思),因"識"故(以前有看過圖片),故純粹以意根幻想 10/14 01:47
AHJKL:,或者如夢中幻想女人事物等,此時可知道,並無外界對應的 10/14 01:48
AHJKL:六塵,純粹是某男自行意淫(或夢淫)所致,幻想本身就"非色" 10/14 01:49
AHJKL:,但是某男確實藉由大腦幻想出一個"女人"出來,這個幻想女人 10/14 01:49
AHJKL:是由意根自行想出,非屬六塵、六根。就是"非色"。 10/14 01:51
AHJKL:一般說來因為有外界的六塵,因欲貪故,故身六入處(名色), 10/14 01:53
AHJKL:但若無末那識,就難以解釋自行創作、幻想劇情、人事物, 10/14 01:54
AHJKL:的現象存在,也就是要有一個人如理做意的"識"(我稱他為末那 10/14 01:55
AHJKL:識,也是五蘊的識)去驅動六根,難以解釋此現象。 10/14 01:56
AHJKL:至於阿賴耶識我是認為是假名的,非"常有不變",也很難去解釋 10/14 01:57
AHJKL:人可以驅動意根(大腦)去幻想創作一個未有的人事物劇情出來 10/14 02:06
AHJKL:(非色),但不能驅動眼睛去看到一個未有的東西出來(眼花不算) 10/14 02:07
AHJKL:,除非是幻想,耳鼻舌身也一樣,故知意根是一個很特別的現象 10/14 02:08
AHJKL:耳朵也不能聽到沒有聲音的東西,鼻子也不能聞到聞不到的 10/14 02:09
AHJKL:舌頭也是,身體也是沒碰到也不能硬說有碰到。但意根可以去 10/14 02:09
AHJKL:想像(以"色"自行去驅動"非色"),但意根本身也不是被動式的, 10/14 02:10
AHJKL:也是要有一個操控意根的xx(我稱它為末那識),才能驅動意根 10/14 02:11
AHJKL:去想像。意根也不會自行去幻想,除非阿賴耶識在夢中或平常 10/14 02:12
AHJKL:有意無意,淺藏的心意識自行浮出。 10/14 02:12
AHJKL:所有的"識"都在人腦裡,有關人腦的結構至今醫學尚無法全解釋 10/14 02:15
AHJKL:。佛陀於聲聞乘中,亦教導苦與滅苦之道,故專精此道即可。 10/14 02:16
ffvbnm:佛教界名色十八部派各個說法不一樣 10/14 09:18
ffvbnm:重點在於已經滅苦嗎 懂在多知識不能滅苦 只是哲學 10/14 09:20
wizer:感謝AHJKL與ffvbnm,末學該多觀察自身了... 10/14 09:27
sneak: 的現象存在,也就是要有 https://noxiv.com 08/13 11:26
sneak: 耳朵也不能聽到沒有聲音 https://daxiv.com 09/17 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