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tzboy (三聲無奈)》之銘言: : 如佛陀前世為常不輕菩薩時 : 受僧眾木杖瓦石投打 : 因此快速地消除了累世的業報 : 更如金剛經所云 : 佛陀前世為忍辱仙人時 : 受歌利王節節肢解 不生瞋恨 : 圓滿了忍辱波羅蜜 原PO這個體悟很不錯。另外,我個人的心得: 我們的感官之對外界有所取、有所捨, 愛憎在其中,就是痛苦的來源。 這些愛憎有些與對生命的執取有直接關係, 例如刀割會痛、乏水乏食會渴會餓。 會恐懼黑暗、會受不了強光、難以忍受高分貝音量。 有些則與習氣有關,例如愛吃不健康的食物, 或者愛看某些視覺刺激、聽覺刺激。 反之則某些東西難以下嚥、某些噪音難以忍受。 這噪音甚至可能是別人所愛者。 (例如隔壁開趴,撥放你不愛的那型的音樂傳入你耳) (印象中某哲學家說過「哲學家都該耳聾」) 樂與苦,看似背反,實則同根,都是對感官訊息有所取有所排斥的結果。 所謂地獄, 正是在某些機緣下讓你陷入所接觸者都是你所極不願接觸的訊息。 或許除了以「忍辱」這個觀點(也很優秀)外, 也可以試著「看空」, 觀察到一切眼耳鼻舌之所接觸,都不過是一堆訊號。 甚至生命的存在本身也不過是因緣和合的產物。 對這都盡量不要有所執取產生愛憎。 這就是離苦的根本。 當然,剛開始大概難以挑戰最根本的對生命的執著, 要像忍辱仙人那樣被節節肢解而不生瞋恨大概是很難 (其實還不只是瞋恨,而是酷刑所造成的巨大衝擊), 但不那麼直接觸及生命存續的一些習氣則盡量試著去超脫它, 或許還是很不錯的。 ************ 我記得是,據說年輕的數學家 Niels Abel 到德意志地區時, 剛好住在哲學家黑格爾附近之類的, 然後年輕數學家喜歡搞狂歡會啥的, 惹得哲學家超級不爽。 這也許也不是什麼殺生因緣, 其實我也很可以理解這種感受: 小屁孩高興地大吵大鬧但我們想安靜看書時會很受不了。 很難忍,沒錯。 不過以佛教的立場則確實該把這種聽覺上的苦受給空掉。 -- Immer mit den einfachsten Beispielen anfangen.                     David Hilbert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7.231.7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632327368.A.65E.html
tzboy : 感恩k大師兄法布施 受教了 09/23 00:20
tzboy : k大 其實您的問題廣欽老和尚語錄 09/23 00:37
tzboy : 就有開示過了 譬如想讀書時 屁孩在吵 09/23 00:38
tzboy : 這些都是逆境因緣 修行就是要在逆境去修去悟 09/23 00:39
tzboy : 順境無道可修 09/23 00:40
tzboy : 還有藕益大師的十不求行也是在說這個 09/23 00:42
感謝!拋磚引玉,學到了!^^
tzboy : 末學也是在好幾年阿姨的尖銳開門聲 09/23 00:44
tzboy : 的苦中去參 才有這突破性的小小心得 09/23 00:45
tzboy : 觀察師兄的文筆推敲應也是聰明智慧之人 09/23 00:46
※ 編輯: khara (114.37.231.77 臺灣), 09/23/2021 00:47:18
tzboy : 若在逆境中去參悟成就當在末學之上 09/23 00:47
tzboy : 諸佛菩薩以魔為法侶 何不把吵鬧的屁孩 09/23 00:50
tzboy : 當成自己修禪定的對境呢?阿彌陀佛 09/23 00:51
tzboy : 我心不執於萬物 何妨萬物常圍繞。 09/23 00:54
tzboy : 末學的父親在準備考試時 隔壁在施工 09/23 00:56
tzboy : 電鑽聲連我都受不了 但末學的父親 09/23 00:57
tzboy : 一副老神在在的念他的書 真的很佩服 09/23 00:58
tzboy : 可說是禪定的功夫到家了 末學也還在學習 09/23 00:59
令尊真的是定力甚佳!值得敬佩學習!
tzboy : 感恩師兄心得分享 蹦出這些火花 09/23 01:00
nmamtb : 南無阿彌陀佛 09/23 03:43
※ 編輯: khara (114.37.231.77 臺灣), 09/23/2021 04:04:20
soulism : 大多數人忍受境界之苦只能強忍硬忍,佛教徒能用因緣 09/23 10:02
soulism : 分析苦因,了解苦的生滅變化,在理智上去忍受苦,能 09/23 10:02
soulism : 減少心苦。但是苦的感受是不會斷的,這時還有一個方 09/23 10:02
soulism : 法是禪定,禪定的專注力可以令心不在五識上作意,故 09/23 10:02
soulism : 受而無受,無受就不生苦。所以修行人若定力好,不只 09/23 10:02
soulism : 可以減少許多身體的苦受,還能享受從內心生起定樂。 09/23 10:02
soulism : 這樣無論境界再不好,具有攝心能力,都令心不受干擾 09/23 10:02
soulism : ,還能歡喜在定樂中。 09/23 10:02
確實。戒、定、慧應並重,意義即在此。 徒知嘴上佛學卻欠缺定力,真正面臨考驗時不易過關。 ※ 編輯: khara (114.37.226.179 臺灣), 09/23/2021 12:00:13
tzboy : 淨空老法師法語:六度應從布施 持戒 忍辱 精進 09/23 13:46
tzboy : 禪定 智慧 如蓋房子般一層一層蓋上去 若缺少加行 09/23 13:47
tzboy : 如布施度做不好 持戒也是東倒西歪 09/23 1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