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我這個不虔誠的佛教徒(或說不算佛教徒?但嚮往且讚歎求解脫法是沒錯), 對於這板最近的爭議本無話可說。 就我個人而言,確實不怎麼欣賞所謂「心靈法門」, 感覺就像個媚俗的玩意。 不過這是個人的喜好問題。 但這裡倒是想藉機推個正字。 看 minpanda 大似乎也是很在乎用字正確的朋友,因此來說說。 就是這位盧先生的稱號「盧臺長」的「臺」。 由於他是對岸出身的,對岸亂合併一堆漢字,所以看起來都用「台」, 但這個源頭看似與「澳洲東方華語電視臺」有關,那麼應該正字作「」。 「台」、「臺」兩字,並非異體字關係,而是徹底不同字。 其關係就如同「干、乾、幹」如同「面、麪」般。 兩字相混在特定情況下會造成語意混淆,不是好事。 按: 二字古音不同,前者屬陽聲母(即今陽平聲),後者送氣陰聲母(音同胎,或作怡詒之 假借)。當初用法也不相通。「臺」由建物轉指與之相關者,「台」則一指天星。 故而例如 「三臺」:指三種「臺官」,尚書臺、謁者臺、御史臺; 「三台」:以上天之台星借指三公宰輔。 注意到某些時期三公可能位高而實權未必重,而臺官則可能位較卑而較受寵信。 另外山西「五臺山」(疑與臺地、山高有關)與浙江「天台山」(顯然與天星有關,又 浙江台州)二者用字亦異,今浙人讀「台州」之「台」仍作the,與讀de之常用「台」異 音(可恨智障阿共亂混淆漢字,不過此字如今在華人區與日本皆常混,下述)。 目前懷疑「臺」「台」始相混發生在中晚明,唯之後長期以來正式文書仍保持分別。何時 大量混淆,待考。 之所以說「臺」「台」正式相混發生在中晚明,至少元朝文獻可證當時未混。例如《元典 章》中不乏諸種簡字或異體字,如体(體)、斈(學)、处(處)、囯(國)等等,且亦 有一書而二者並用(处、處;囯、國),然而「臺」「台」的分野卻很清楚:但凡官稱或 單位,皆用「臺」(含異體),「台」則僅用於音譯字樣。 中晚明相混的案例似乎首先出現在書信敬稱「台端/臺端」之類的?待考。唯此後長期以 來一般其他用法上二者未混,部分音譯詞似偶或相混(烏里雅蘇台/臺?)但那畢竟不牽 扯正式字義。一直到很後來,「炮臺」才有俗寫成「炮台」的?待考。 順帶提「臺灣」。此字應作「臺」而非「台」,當初對音是閩南語不送氣的tai(這個t- 比較像法語習慣的t-,或者英語style的t,英語t在音節首經常送氣,讀法不同),故而 亦作「大員」,並不是「胎」音。到了二字相混的今日才產生混淆。 至於日本,其實看戰前文獻,經常還是有區分的。是二戰後被麥克阿瑟強制減省漢字(本 來是要求要廢漢字)才造成一堆戰後的省併與亂來。今天日文維基有些地方都還會強調 「舊字體」是什麼,反而一堆不明就裡的臺灣人在那無聊亂用新字體套在歷史人物歷史地 名上頭。例如: https://reurl.cc/0x7Yk9 要之,與佛教有關的兩大名山,「五臺山」與「天台山」恰好各用一個,而大多數情況下 該用的都是「臺」而非「台」。這一點是稍稍值得辨析的。覺得「台」、「臺」兩字是異 體字關係的,應該也要很讚同「乾女兒」等於「幹女兒」,「下面」等於「下麵」吧。 那麼佛教點呢?首先漢傳佛教兩大歷史名山的用字別搞錯是其一(順便提,照理「天台」 的「台」是要讀一聲ㄊㄞ,不是二聲。), 參看 https://taigi.fhl.net/dict/gm.php?fn=B/B0333.png
https://taigi.fhl.net/dict/gm.php?fn=B/B0060.png
他的「台」旁邊是「タ‧イ」,表達的是一聲 thai, 他的「臺」旁邊是「タˇイ」,表達的是對應二聲(臺語第五聲)的 tâi, 很明確是不同音的。 (至於《廣韻》或《康熙字典》很容易搜,我就不列舉了。) 佛教點之二,勿以小學而輕慢之: 萬金川先生〈文本對勘與漢譯佛典的語言研究〉一文 (用google搜有pdf) 提了好些一字之差對佛典理解的差異, 也舉了例子有些大牌教授未肯細心爬梳比對, 又不肯謙虛參照果樸法師勤奮用功的成果(即便果樸法師亦略有不及處), 結果也是有所誤解。 佛教點之三, 某些反素食的狂徒扯來扯去就只會扯提婆達多扯梁武帝 (蕭衍確實是個奸雄、才子兼治國能手,可謂小一號的帶信仰心的曹操, 但光憑他個人要讓漢傳整個走向素食?你何不問問那些關隴軍閥的意見?) 其實素食在印度乃至不光是印度都由來已久。 提婆達多如何,史料有限不敢多論 (季羨林想搞翻案也是無聊,即便大乘《法華》也認可提婆達多不簡單。 當然自以為了不起的南傳大可徹底否決一切大乘, 只是這些個傢伙論起深度論起實踐也未必比得上大乘乃至非佛教的耆那), 耆那教可是有他一整套理論與實踐在那。 當然,這裡既是佛教板,非佛教的不必多說。 而也確實,打著佛教名號卻亂來的傢伙, 有許多他們層次之低淺還遠不如根本不是佛教但有其整套體系在的其他傳統。 但佛教大乘(含密乘)基本上是以不違背根本精神的意義下通融各種方式, 這是我個人的看法。 但這篇的重點其實只是藉機提出漢字之辨析而已。 -- Few men think; yet all will have opinion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7.227.10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639907569.A.C63.html
luciful3 : “臺”是繁體字 12/19 19:11
不是簡繁的問題(其實簡體字亂省併搞亂了不少漢字體系且增歧義), 應該說,傳統以來,此二字就是不相通不同字, 根本不能互換※ 編輯: khara (114.37.183.121 臺灣), 12/19/2021 20:12:19
hseo : 放下吧 12/19 20:24
嗯,必要的擇善固執有時候還是有意義的。
bugger : 以前都沒聽過這說法 感謝分享 12/19 20:49
感謝。確實我至少希望多些人能知道這情況。
bugger : 以目前民眾混用的程度 可能未來會變成通用字吧? 12/19 20:50
可以理解。包括國際上因對岸強勢而造成許多亂省併的混淆也通行著。 我確實也未必能撼動這一切。 但至少為了保護漢字文化,我能做幾分算幾分。 盡己之後,仍不能挽回,那就是天意了。 但我並不希望以此作藉口而任憑漢字文化走向頹衰。
happytiger : 語言本身就有積非成是過程 這也是語言會變動的本質 12/19 20:54
happytiger : 約定俗成是語言的合理現象 古音也是更古的積非成是 12/19 20:54
happytiger : 在做演化過程 本質是溝通橋梁 所有語言都有這種特性 12/19 20:56
要看情況。 這不太好當萬能藉口,否則各國也都有正寫法(Orthographia)的制定豈不都屬徒勞? 可以看得到的是,例如英語世界,lite還不能輕易取代light, 多少表示他們還是有在堅持保護一切詞源演變。 總之看看吧。 我的意思也只是藉機推廣訊息。感謝您參與討論。 ※ 編輯: khara (114.37.183.121 臺灣), 12/19/2021 21:28:15
happytiger : 你講得沒錯 不過大家認為都是錯的都幾乎可以辨正 12/19 21:42
happytiger : 不過積非成是造成語言的演變 是非常正常 這種拿捏 12/19 21:43
happytiger : 用政府規定用字還蠻奇怪 我是覺得沒有一定 12/19 21:44
happytiger : 我是覺得 臺台二字混用沒差 下面跟乾女兒混用 除了 12/19 21:45
happytiger : 特意用弦外之音來暗指之外 我還沒看過會認為這是同 12/19 21:46
happytiger : 字 而且古字跟今字 古成語跟今成語差異性也很多 12/19 21:48
happytiger : 目前也是採同時認同在使用 說穿了 除了考試 12/19 21:49
happytiger : 沒人在乎這種事 你知道我在講甚麼 能溝通就好 12/19 21:49
bartwang : 我們台南的孔廟寫的是"全臺首學" 12/22 1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