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討論鳩摩羅什,其實這段故事還較有意思。 佛馱跋陀羅(buddha-bhadra),此云「覺賢」,慧皎《高僧傳》有傳: 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T2059_002 他雖名氣不如鳩摩羅什,但亦是佛典東傳之重要譯師。 這裡要問的是他與鳩摩羅什(kumāra-jīva,此云童壽)的紛爭。 慧皎《高僧傳》基本上仍依中國紀傳體傳統,在傳主之傳中隱惡揚善。 因此在鳩摩羅什的傳中看不到他與佛馱跋陀羅的衝突所在。 但在佛馱跋陀羅的傳中就不得不寫明白了。畢竟這是佛馱跋陀羅南下的關鍵。 時秦太子泓欲聞賢說法,乃要命群僧,集論東宮。羅什與賢數番往復, 什問曰:「法云何空?」答曰:「眾微成色,色無自性,故雖色常空。」 又問:「既以極微破色空,復云何破微?」 答曰:「群師或破析一微,我意謂不爾?」 又問:「微是常耶?」 答曰:「以一微故眾微空,以眾微故一微空。」 時寶雲譯出此語,不解其意,道俗咸謂賢之所計,微塵是常。餘日長安 學僧復請更釋,賢曰:「夫法不自生,緣會故生。緣一微故有眾微,微 無自性,則為空矣。寧可言不破一微,常而不空乎?」此是問答之大意也。 鳩摩羅什剛開始歡迎且親待佛馱跋陀羅,但後來二者漸生罅隙, 除了覺賢大剌剌的風格外,在佛法觀點上的差異或亦一因。 當時居南朝的釋慧遠,雖與鳩摩羅什通信卻無機緣親迎其南來, 卻抓住佛馱跋陀羅離開關中的機會,迎接這個有助翻譯的人才, 讓佛馱跋陀羅另外開啟了一片天。 有關覺賢與童壽的這段爭論,有存德的〈佛馱跋陀羅被擯緣由考〉 http://www.lingshh.com/14-a/cunde.htm 存德的看法是,覺賢是帶華嚴思想的有宗,而與童壽一派純空宗格格不入, 故而遭排擯。 這段看法各位覺得如何? 或者說,在有限的資料中,各位覺得應如何詮釋二者的佛法觀? 其實當時外域(五印度乃至內亞等地)來華的各種僧人甚夥, 所持佛法觀亦未必等同,而華土「格義」亦各有別(例如慧遠即曾破斥「心無」), 所以像是菩提達摩之離棄梁武,亦不無可能是觀點差異,而受禪宗後人美化。 當然這不是說梁武這個梟雄本身沒問題就是: 他這人確實有很深的習氣(我在隔壁板提過一點點), 但佛法理解顯然比石勒、姚興深得太多就是。 (不過不提佛法,純就世間法來說,拓跋家的貴氣比起一堆篡位者要高得太多。) -- Repetitio est mater studioru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7.149.24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652643502.A.B06.html
BRIANERIC2 : 那個極微就是色空不二,但是一般9成9都是從空的這一 05/16 21:43
BRIANERIC2 : 面去入道,從(有)這面也可以入道,但是比較少 05/16 21:43
BRIANERIC2 : 從空來入道大腦比較容易理解,ㄧ切法空,ㄧ切事物無 05/16 21:49
BRIANERIC2 : 自性,然後從粗到淺破除執著。 從有的話,悟性須要 05/16 21:49
BRIANERIC2 : 從空來入道大腦比較容易理解,ㄧ切法空,ㄧ切事物無 05/16 21:49
BRIANERIC2 : 自性,然後從粗到淺破除執著。 從有的話,悟性須要 05/16 21:49
BRIANERIC2 : 很高,因為從有來入道是緣著法界的作用深入自性, 05/16 21:49
BRIANERIC2 : 但是頭腦的慣性很容易附著這些現象 05/16 21:49
感謝 B 大的看法。確實不同面契入與個人因緣有關。 從空從有兩種不同方向切入確實可能互相不理解。 ※ 編輯: khara (114.37.224.107 臺灣), 05/16/2022 21:5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