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1] 佛典當中,將十善業道稱作「非律儀非非律儀」。 摘自:達賴喇嘛尊者法語 「非非律儀」的意思就是,他不是否定斷除十惡業的律儀,他不是否定,所以代表負 負得正,也就是「他是」斷除十惡業的律儀就對了,所以叫做非非律儀。 因為在下士夫所修的法義裡面,最主要斷除的就是十惡業,行十善道,所以他不是不 斷除十惡業的律儀,他是斷除十惡業的律儀。由這種的方式,來獲得清淨戒律儀的,這是 第一士夫。 於是又說到第二,中士夫的成就,亦有成就正受聲聞相應淨戒律儀,第二個成就,就 是說到了如同聲聞乘、獨覺乘等,與此相同的淨戒律儀,那就是以別解脫的出離心,所得 的淨戒律儀,這是中士。 上士就說到了,亦有成就正受菩薩淨戒律儀。如果有某個補特伽羅,成就並正受菩薩 的淨戒律儀者,稱為上士。 >>>>> [1] 佛典當中,將十善業道稱作「非律儀非非律儀」。 「非律儀」指十善業道並非佛陀的制戒,然而,「非非律儀」指十善業道也並非不是 戒,十善業道也是一種戒,這樣的戒,雖然它不是佛陀制戒,但也是一種戒,屬於性戒。 何謂性戒?屬法性之理,無論佛出世或不出世,此法性是法爾、法如、法是,所謂善 因得樂果、惡因得苦果的業果,由十善、十不善而致善、惡趣,此法性之理,不違法性。 佛陀制戒,例如別解脫戒,別解脫戒例如五戒,五戒是在性戒之上制戒,所以五戒是 性戒、制戒雙舉。中士夫受持別解脫戒,有沒有隨順下士夫的性戒?有的,別解脫戒就含 攝性戒;上士夫受持菩薩戒,有沒有隨順別解脫?有的,菩薩戒是三聚淨戒含攝別解脫。 中、上士夫不但不違性戒,且更在十善業道遠離三惡趣的基礎上,進一步希求三乘菩提。 一切戒律,以十善業道的性戒為基礎,不違法性。《佛說十善業道經》:「一切人、 天依之而立,一切聲聞、獨覺菩提、諸菩薩行、一切佛法,咸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 [2] 佛典說到「毗尼(戒律)住世,則佛法住世」特指比丘戒,有比丘戒才有僧團住世弘法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707790224.A.FC2.html ※ 編輯: cool810 (61.71.1.180 臺灣), 02/13/2024 14:46:02
kissung :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自淨其意 是諸佛教 02/14 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