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HING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 zhongxia:看到嘉道中衰我很想說同光中興。。。 08/18 17:18 : → proletariat:太平天國該算是道光的吧?咸豐:我屁股都還沒坐熱.... 08/18 17:52 呃,這問題要回答起來其實是很大的一個問題,因為我懶得重打那麼多字,所以以下直接 節錄自我還沒出版(大概十月才會出版,如果沒有更晚的話XD)的新書《橡皮推翻了滿清》 之中的一小部分內容來回答這個問題XD ----------------- 馬爾薩斯......於1803年發表了《人口論》第二版。就在他進行這場考查之旅的同時,在 地球的另一邊,廣大的中國土地上,也正在印證他的理論。 康熙晚年人口約一億人左右(註三),在乾隆六年時,人口總數為一億四千多萬人,而到 了乾隆末年,人口已經增加到三億一千萬人以上,較康熙晚年時增加為三倍之多。 註三:清朝初期因戰亂未平,以及人民隱匿戶口以圖少繳稅負等因素,人口數據低估相當 多,如順治時期人口僅一千九百多萬人,明顯低估。到康熙時宣布「永不加賦」,消除了 隱匿人口的誘因,人口統計才比較可信,乾隆六年以後以「保甲計口」,以地方的保甲來 統計人口,此後有準確的人口數字。 早在康熙的時代,康熙就已經對人口成長感到憂心忡忡,他認為天下太平,人口繁衍,但 土地卻不會增加,如此下去每戶所分到的地越來越少,人民怎能生活?康熙更曾證言多餘 人口已經普遍開墾山坡的邊緣農地(註四)。 註四:康熙曾說:「本朝自統一寰宇以來,於今六十七八年矣。百姓俱安享太平,生育日 以繁庶。戶口雖增,而土田並無所增。分一人之產,供數家之用,共謀生焉能給足?」 在1714年也曾指出:「今人民繁庶,食眾田寡,山地盡行耕種,此外更有何應墾之田,為 積穀之計耶!」 在康熙年代之所以還沒發生馬爾薩斯所預言的悲劇,主要歸功於農作物上的改良與引進新 作物,康熙末年,華中地區推廣「李英貴種稻之法」,使原本一年只在秋收收穫一次的華 中地區,能一年收穫兩次,收成倍增;另一方面將福建的旱稻引進其他省份,使原本不宜 種植的山坡地也能種旱稻。 最具革命性的,則非引進原產於美洲的高產量作物莫屬,明末時,中國就已經輾轉引進番 薯與玉米,到了乾隆年間人口壓力下,大量人口往山坡地、丘陵地移居,番薯與玉米適合 種在山地,又有耐旱、耐貧瘠,適應力強的特性,最值得稱道的是產量比種稻穀物高上好 幾倍,可「畝收數十石」,成為支持人口的重要基礎。 除了作物本身以外,康熙更得到了另一項外來的幫助,那就是前一章所談的銀子。在1685 年海禁結束後,對外貿易使得白銀源源不絕流入,提供足夠的通貨,讓商業規模擴展,也 造就了大規模的穀物交易,康熙晚年的福建學者蔡世遠曾觀察到...... 在糧食貿易發達的情況下,市場發揮「看不見的手」的調節功能......據學者計算,在全 國市場跨地域長程轉運銷售的糧食,高達三千多萬石,而在市場販售的糧食總量更高達 二十億零八百多萬石之譜...... ......基層民眾的生活已經跟商品經濟越來越分不開,長江下游地區所出產的紡織品轉賣 到全國以及海外,養活了數以百萬計的手工業者。 外來的高產作物,與外來的銀,就這樣支撐起人口的成長,造就了歷史課本上所說的康雍 乾盛世。然而,馬爾薩斯的《人口論》之所以被稱為是陰鬱的科學,正是因為「出來混總 有一天要還」,儘管以高產作物與商業一時可支撐更多人口,但人口更多,人口成長也就 更快,終究還是會有支持不住的一天。 到了乾隆時代,「天下已無不耕之土、不毛之地」,老百姓用盡各種辦法擠出一丁點地也 好,田頭、地角,與屋子前後的「十邊地」也全都種上了莊稼,於是「地無棄土」,本來 不能種植的鹽鹼地,也想辦法種植苜蓿、柳樹以「治鹽改土」,連這些地都擠不出來的時 候,多餘人口就只好外移,湧入東北、遷往台灣,遷入在清初戰亂中人口減少較多的四川 ,更湧進了丘陵與山區的邊緣農地。 越往這些山邊、水邊的貧瘠農地,開墾種植的投資報酬率越來越低,陜西巡撫陳宏謀記錄 乾隆初年時:「各省沃土皆已開墾,山坡水濱,曠土尚多,但地氣淺薄,種一年,需歇一 二年。」在這種土地上討生活,農民的日子也就越來越難過。乾隆初年,安徽省廣德的李 知縣,寫道當地「歲豐一年之收,僅支一年之食」,像廣德這樣的山區地帶,土地貧瘠, 也缺乏水利設施,一年下來所種的糧食剛好夠一年吃而已,若是稍有減產就要鬧糧荒了, 但是在人口爆炸的壓力下,農民仍然繼續流入這些邊緣地區。 在湖南與貴州交界,許多多餘人口,在清廷「改土歸流」(註六)政策幫助下,深入原本 是苗族居住的區域,引起苗人與漢人衝突不斷,由於清廷派出的官員往往偏坦漢人,雙方 仇恨越演越烈。 到了乾隆末年,全國人口已達到三億以上,各地的人口壓力都已經到了極限,就好像是一 壺將近要沸騰的水,就在1795年,乾隆統治的第六十個年頭──乾隆在下一年將政權交給 嘉慶,自己擔任太上皇──由苗族首先爆發起義。 清廷派遣部隊前往鎮壓貴州與湖南省西南部的苗族起義,當部隊經過湖北,漫無紀律的士 兵沿途搶劫、姦淫,導致官逼民反,於是緊接著苗族起義之後,湖北也發生白蓮教起義。 ...... 嘉慶的麻煩還不止於此,福建、廣東沿海也是山多田少的地區,當人口成長三倍,多餘人 口只好往海上謀生,其中一部份就成為海盜......總計擾亂沿海長達20年之久。 緊接著,又輪到華北出事,在直隸、山東、河南各地興起與白蓮教教義十分相似的八卦教 ,從其中分出支派天理教,教眾總數高達兩萬人以上,1813年,天理教領袖李文成被捕, 教徒只好劫獄並提早發動起義,一口氣就佔領了直隸南部以及山東滑縣、曹縣與定陶,但 天理教不僅是攻佔州縣,他們還想到要直攻紫禁城,首領林清買通太監,率領兩百五十名 教徒攻入紫禁城,計畫刺殺嘉慶帝。 從民變四處爆發看來,清朝到此已經進入「朝代週期循環」的末期,一腳踏入「一治一亂 」的天下大亂階段,然而,就在天理教於紫禁城內與滿人旗兵進行殊死戰的時候,發生一 件極具象徵意義的事。 當雙方混戰之中,皇子綿寧也加入戰局,他取出平時被禁止在紫禁城內使用的火槍,在天 理教眾將要翻越內宮宮牆之際,開槍擊斃一人,擊傷一人,因而逐退教眾,最後援兵抵達 ,將入侵的天理教眾一網打盡。 ...... 清宣宗,也就是道光皇帝,在位的時間是1820年至1850年,他與父親嘉慶皇帝的統治期間 一起合稱「嘉道中衰」,可說歷史評價有夠差,但嘉慶將全國有如一鍋沸水四處起義的情 況平息了下來,道光執政30年之中,也未再發生大規模民變,說起來應算執政有方,只因 鴉片戰爭戰敗,父子倆就被掛上「中衰」的惡名。 然而30年的休養生息,只是讓馬爾薩斯的陰影更為龐大,在道光任內,人口總數成長到四 億三千萬人。 ...... 先前提到自1808年拿破崙引發半島戰爭起,全世界陷入銀荒,但由於嘉慶年間四處平亂耗 費了一億兩千萬兩的銀子,這些銀子從府庫流入市面,讓銀荒的現象延遲了好久才出現。 ...... ......到天理教起義結束之後一年,1814年,1102文錢……沒有太大的變化。 自1814年之後,銀荒的現象就越來越明顯,1817年一兩銀漲至1217文錢;1827年漲破1300 文,來到1341文錢;1835年漲破1400文,1420文錢;鴉片戰爭前夕的1838年已經漲到1637 文錢,此時道光皇帝為「銀漏」大發雷霆;然而到1845年時,一兩銀已經漲破驚人的2000 文錢的價格,來到2025文錢 ...... 當銀價升到原本1000文錢的兩倍時,連商人都受到相當嚴重的打擊,與洪秀全同為花縣出 身的駱秉章......當時記錄道:「向之商賈,今變而為窮民,向之小販,今變而為乞丐。 」 這簡直就是現代經濟大蕭條的場景,商人倒閉變成窮人,小販淪為乞丐,工人失業、罷工 ,而稅收以銀計算,相當於無形增稅,更引起抗稅暴動,在1842年到1849年間,就發生了 一百一十次抗稅暴動。 嘉慶年間造成全國動亂的人口壓力,現在變本加厲,1834年,道光治下的人口就已經突破 四億人,足足比嘉慶年間還要多出一億。正當洪秀全開始「傳教」的時候,整個中國又如 同一鍋達到沸點的沸水,隨時隨地都要沸騰。 ------------------------------------------- 所以勉強可說是道光(任內)的錯,不過最根本的原因還是人口與經濟問題(銀荒) -- 國家研究院==> HistoryRes 歷史研究院==> DummyHistory 架空歷史板 歷史的如果問題 架空歷史小說連載 歷史小說連載 架空歷史板線上讀書會 架空歷史小說/電影/影集/漫畫/動畫/遊戲衍生討論 相關歷史及其他知識...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36.229.151.63 plamc:轉錄至看板 DummyHistory 08/18 20:41
zhongxia:其實乾隆末年還有大片肥沃未耕地啦:東北跟外東北XD 08/18 22:18
heavensun:還有台灣 因此也吸了不少移民 08/18 22:34
zhongxia:額,臺灣能吸的百萬計,東北外東北的話可是千萬乃至上億 08/18 23:00
oldfatcat:阿吉仔表示:還是給我看到了啊……"Orz 08/18 23:02
Neurontin:好厲害的文章 好看! 08/19 02:20
Neurontin:可是 人就一直生啊XD 道光能怎辦 哈哈 08/19 02:21
larksong:若在康雍乾盛世時, 向南洋擴展, 移民並置州府, 或許能減 08/19 03:47
larksong:輕壓力. 這可能比在中土推動工業革命簡單些. 08/19 03:48
larksong:一直沒弄懂, 漢民族南移到長江珠江到海濱後, 為何就沒再 08/19 03:53
larksong:往南發展 ? 一直有民眾下南洋, 但政府就停在海濱了. 08/19 03:55
heavensun:因為安南問題...失去安南後 很難陸路控制東南亞 08/19 10:33
heavensun:明朝搞不定安南...讓安南脫離中國...走海路不易控制 08/19 10:35
proletariat:朝廷沒控制東南亞,但是華人去得可不少. 08/19 11:29
proletariat:所以就算在安南納入版圖置州縣也不見得能解決問題. 08/19 11:30
ps20012001:追根究底仍是 清廷因為明鄭+海盜 以及游牧民族的習性 08/19 13:26
ps20012001:而不崇尚海外的擴張 就算人民往外遷移 沒有本國的照應 08/19 13:27
ps20012001:往往會被迫融入當地 不然就是拘束在華僑聚集之處 08/19 13:28
ps20012001:而理想 其實多是能衣錦還鄉 並非在當地落地歸根 08/19 13:29
erthe:所以清朝其實才是該要尋找海外殖民地的國家...XD 08/19 22:41
ps20012001:鴉片戰前 就凸顯漢民族最大的缺點... 08/19 23:08
ps20012001:天朝地大物博 萬物具備 不屑溝通外洋.(外籓朝貢例外.) 08/19 23:10
larksong:最近在讀一些書,才注意到天朝用來作銀兩與銅錢的銀礦與銅 08/19 23:35
larksong:礦都需要外界輸入, 這樣要穩定幣制真有困難. 08/19 23:36
ps20012001:銅礦都有固定生產..銀礦是因為鴉片大量輸入才開始不足 08/19 23:45
ps20012001:因此 要做兌換的銅錢幣值 大幅貶值 民生開始受到影響 08/19 23:46
ps20012001:因為 以錢幣繳納為主 人民必須用更多的錢更換銀兩 08/19 23:48
ps20012001:然後 由南美輸入的銀 也可以用更低的價位 大肆收刮 08/19 23:51
heavensun:銀還是要國際貿易 不能不屑溝通外洋 08/19 23:56
deludedfool:原PO可不可以不要用起義這個詞?這是很對岸意識形態 08/20 00:49
deludedfool:的用語 08/20 00:49
deludedfool:後面用的民變就比較好 中性 無褒無貶 08/20 00:50
heavensun:武昌起義要叫武昌民變... 08/20 01:03
phoenixhong:嗯...反共義士駕機起義..要叫駕機民變... 08/20 01:32
ckshchen:我也覺得起義民變根本沒有什麼對岸意識 08/20 01:58
ckshchen:劉邦陳勝吳廣也都是叫起義,人家打這篇這麼認真,考據多 08/20 01:58
ckshchen:計較這個根本沒意涵的用語 08/20 01:59
deludedfool:武昌起義本來就是贊同革命一方(國民黨+共產黨)的詞 08/20 20:43
deludedfool:反共義士也是意識形態啊 你看國民黨現在敢不敢這樣講 08/20 20:44
ckshchen:國民黨+共產黨的詞和你說的對岸意識好像牴觸了呢? 08/20 22:22
aaa8841:氣候變遷也有作用,從水旱災頻率、河道問題可見 08/20 23:35
deludedfool:武昌起義另說 把古代民眾蜂起都標榜成農民起義 08/22 00:54
deludedfool:就是對岸才會做的事 連殺人如麻的黃巢 李自成都是起義 08/22 00:55
biglafu:對岸不是都叫農民大起義嗎 08/22 15:42
biglafu:然後死了都叫壯烈犧牲 08/22 15:43
Darius1979:應該要學蒙古西征 把人全部放到外面去 又是另一批黃禍 08/23 17:56
CHERRYCOLA:然後帝國快速內鬨 08/23 18:08
bluejackwu:跳脫國共歷史觀去分析!可以說是實證歷史的分析!很中肯 08/24 23:07
nysouth:厲害講到了根本問題 09/01 11:05
switcherBPC:清政府若引導走向海外殖民,可惜.. 09/25 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