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hin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CU-c/481665.htm 歷史學家說靠譜 當事專家詳解張飛曹操親戚關係 幾天前,有報導說四川一學者經過「20年潛心研究」, 發現三國時的曹操與張飛不僅是對頭,而且是親戚! 消息傳開,有人質疑,有人嗤之以鼻。 12日,記者採訪了新聞主角——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員沈伯俊先生。 關於「20年研究親戚關係」 沈伯俊是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員, 兼任中國《三國演義》學會常務副會長,潛心三國學研究20年, 著有《三國演義辭典》、《校理本三國演義》、《三國演義》評點本、 《羅貫中和〈三國演義〉》等多種著作, 在國內三國研究界頗有名氣。 此次媒體報導他「20年研究披露張飛是曹操侄女婿」後, 一些讀者和網友不以為然, 嘲諷他居然花了20年時間才研究出張飛和曹操的這點親戚關係, 對此,這位著作等身的老先生很是委屈。 他說,自己20年來出版了十幾本研究三國的論著、上百篇學術論文, 哪像別人說的,20年只研究張飛和曹操的關係。 沈伯俊說,當時電視上熱播《三國演義》電視連續劇的時候, 他為四川等地的幾家媒體先後撰寫了幾十篇關於三國的小文章,篇篇短小有趣, 比如:「呂布的兵器是不是方天畫戟?」、「荊州到底在哪裡?」、 「諸葛亮躬耕的南陽在哪裡?」、「蔣幹是不是庸才?」、 「孫夫人名叫孫尚香麼?」等等。 這些文章後來被收錄在一本名為《三國漫話》的書中, 由巴蜀文化出版社於2000年出版,後還被翻譯成韓文和日文。 至於「張飛是曹操侄女婿」,不過是其中一篇而已。 這次又被媒體兜出來, 是因為不久前四川一記者看到這本書,發生興趣,於是採訪了他並報導出來。 沈伯俊說,學者們在研究三國文化時, 常會感到歷史與文學既密不可分,又不斷「打架」,許多問題難以自圓其說。 他主張運用一種「大文化」的廣闊背景,將史學、文學、哲學等各種文化視角結合起來, 既不能過於拘守傳統的史學角度,否定和排斥各種衍生文化現象, 也不能將小說中的演義當作歷史事實來對待。 他說,自己研究三國文化多年,最樂於做的事就是追尋歷史事實, 結合民間傳說的傳播演變,給人們提供有益而有趣的三國文化知識。 關於亦真亦幻的三國故事 沈伯俊隨口又給記者講了幾個有趣的三國小知識。 張飛並非字「翼德」 提起張飛的字,很多人會說:字「翼德」。其實,這是個錯誤,張飛字「益德」。 最權威的依據是陳壽的史書《三國志》。 《三國志·蜀書·張飛傳》寫得明明白白:「張飛字益德,涿郡人也。」 此外,《三國志·蜀書·關羽傳》、《法正傳》也稱張飛的字為「益德」, 《三國志·魏書·呂布傳》注引《英雄記》、《吳書·周瑜傳》注引《吳뼊跔n也都稱張飛的字為「益德」。 這些材料互相印證,無可辯駁地說明,張飛的字就是「益德」。 沈伯俊在考證後認為,自宋元以來,一些人因為張飛名「飛」,便不顧史籍的明文記載, 望文生義,擅自將「益德」改為「翼德」。 「空城計」是虛構的 《三國演義》中著名的「空城計」是不是史實?沈伯俊說:不是。 因為《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中並無這樣的記載。 不過,早在魏晉時期,就出現了有關諸葛亮使用「空城計」的傳說。 東晉王隱的《蜀記》一書,記載了西晉人郭沖寫的關於諸葛亮的五件事, 裴松之注《諸葛亮傳》時曾加以引用,其中第三件事就是「空城計」的藍本。 這個故事很有傳奇色彩,但連裴松之本人都不信, 他指出,諸葛亮屯兵漢中時,司馬懿尚為荊州都督,鎮守宛城,根本不曾到漢中一帶, 直到曹真死后,他才與諸葛亮抗衡於關中,可見郭沖所言並非史實。 然而羅貫中看中了這個傳說,把它納入諸葛亮首次北伐的情節系列中, 經過精心加工,創造出了一個撼人心魄的生動情節。 劉備壓根兒不是「皇叔」 《三國演義》中的劉備寬仁愛民,深得人心,同時身為「皇叔」,血統高貴。 但沈伯俊在查明劉備和漢獻帝的世系之後,認定劉備的「皇叔」身份有假。 先說劉備,《三國志·蜀書·先主傳》明言劉備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 出自劉勝之子劉貞一支; 但對此後的世系卻沒有交代,便徑直寫到劉備的祖父劉雄、父親劉弘。 《三國演義》第20回倒是提供了一份完整的劉備家譜, 其中開列了從漢景帝、劉勝直到劉弘的十八代祖先。 照此說來,劉備就是漢景帝的十九代玄孫了。 但沈伯俊認為, 《三國演義》提供的這份家譜 「真假雜糅,大部分是靠不住的,劉貞這個支系很早就沒落了, 經歷過兩漢之間的改朝換代和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風暴之後, 更是家世衰微,譜牒不明」。 再看漢獻帝。 東漢自和帝劉肇以後,皇帝大多短命,而又往往無子, 太后及其娘家的外戚們為了長期把持政權,總喜歡用支系的幼兒來繼承皇位, 因而堂兄弟相承、叔侄相承屢見不鮮。 漢獻帝的父親漢靈帝就是在漢桓帝死後,以支屬入繼大統的; 而他本人又是在其兄漢少帝被廢後即位的。 這樣一來,弄得世系紛紜,一般人很難理清頭緒。 不過,細加排比梳理,仍可推算出漢獻帝劉協是漢光武帝劉秀的第八代玄孫, 也就是漢景帝的十四代玄孫。 羅貫中出於「尊劉」心理,想方設法要把劉備中斷了的家譜銜接起來, 然而他拿出的劉備家譜卻經不起推敲。 按他列出的家譜,劉備實際上要比漢獻帝低好幾輩! 關於「張飛是曹操侄女婿」 曹操是夏侯淵的族兄 「這並非奇談怪論,而是實實在在的史實。」 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員、中國《三國演義》學會副會長沈伯俊解釋說, 曹操和張飛的親戚關係實際上是通過夏侯淵一家搭建起來的。 他們的關係得從曹操的父親那一輩兒講起。 曹操的父親叫曹嵩,是東漢末年大宦官曹騰的養子,由此得姓曹。 而曹嵩其實是夏侯氏之子, 也就是說,若從血緣的角度上講,曹操本姓夏侯, 和其手下愛將夏侯惇、夏侯淵是同族,夏侯惇是他的堂弟,夏侯淵也是他的族弟。 他們之間的親戚關係在史書《三國志》和小說《三國演義》中都有記載。 在曹魏集團內,夏侯惇、夏侯淵家族尊榮無比, 以至於陳壽在寫《三國志》時, 乾脆把夏侯惇、夏侯淵與曹仁、曹洪等曹氏宗親合為一傳,名為《諸夏侯曹傳》。 沈伯俊認為,除了他們自身的才干能力之外, 與曹操的血緣關係也是他們受寵的一個重要原因。 張飛是夏侯淵侄女婿 那麼,張飛和夏侯家族又是怎麼扯上關係的? 「張飛作為劉備的心腹大將,無論就其家世出身還是政治觀點來看, 本來是很難與夏侯氏家族產生什麼瓜葛的。」沈伯俊說, 「不過,在那天下大亂、人的命運變幻無常的年代里,由於一個偶然的機會, 張飛成了夏侯家的姑爺。」 這層姻親關係,羅貫中筆下隻字未提,但沈伯俊從《三國志》中發現了線索。 據《三國志·魏書·諸夏侯曹傳》注引《魏略》 ,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發生了這樣一件事: 「時(夏侯)霸從妹年十三四,在本郡,出行樵採,為張飛所得。 飛知其良家女,遂以為妻,產息女,為劉禪皇后。」 意思是說,夏侯霸(夏侯淵次子)的「從妹」、也就是夏侯淵的堂侄女, 很偶然地被張飛擄為妻子,所以論起輩分來,張飛算是夏侯淵的堂侄女婿。 張飛既是夏侯淵的堂侄女婿,而曹操又是夏侯淵的族兄, 由此,張飛也可以說是曹操的堂侄女婿。 不僅如此,就連蜀漢後主劉禪,也算是曹操的隔房侄孫女婿。 因為張飛和夏侯淵堂侄女所生的女兒,後來成了劉禪的皇后。 後主劉禪也認夏侯家親戚 自從建安五年曹操率軍擊敗劉備重占徐州以後,曹、劉集團一直處於尖銳對立的態勢, 夏侯家族和張飛雖然結成了親戚,卻沒有機會走動。 不過,即使在雙方兵戎相見之時,也並沒有完全忘記這層關係。沈伯俊舉了兩個例子。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進兵爭奪漢中地區,與鎮守漢中的夏侯淵交兵。 隨后,夏侯淵在定軍山被黃忠所殺。 張飛之妻聞訊後,便「請而葬之」,算是對這位堂叔盡一點孝道。 又過了數十年,魏、蜀兩國的開創者們均已謝世。 魏正始九年(公元248年),司馬懿發動政變,誅滅曹爽集團,獨攬曹魏大權, 時任右將軍、「征蜀護軍」的夏侯霸怕被株連,惶惶然投奔蜀國,在陰平道上迷了路, 身上帶的糧食吃光了,只得殺馬充飢,步行趕路。 蜀漢方面聽說此事,急忙派人迎接。 夏侯霸到了成都,劉禪親自接見,還特地向他解釋道: 「卿父自遇害於行間耳,非我先人之手刃也。」 劉禪還指著自己的兒子說:「此夏侯氏之甥也。」兩家的親緣關係由此可見。 此后,劉禪對夏侯霸「厚加爵寵」,一直讓他做到車騎將軍, 夏侯霸成為蜀漢後期重要將領之一。 歷史學家說此事靠譜 中國社科院歷史所秦漢研究室的研究員朱大渭告訴記者, 張飛娶夏侯氏之女為妻一事,史書上確有記載, 是南朝的裴松之為史書《三國志·魏書·諸夏侯曹傳》作注時所寫的。 這件事最初出處應是西晉人所寫的《魏略》, 只不過《魏略》一書早已失傳,只能通過裴松之的引用而了解一二。 朱先生說,《三國志》寫作年代距離三國較近, 其中人物、事件、時間、地點都是接近歷史真實的。 南朝裴松之為其作注時,又引用了當時的上百本相關書籍,成為重要的補充材料。 《北京日報》2004年1月16日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252.113 ※ 編輯: jimmyduh 來自: 203.73.252.113 (03/07 07:43)
Geigemachen:好文,推.. 推 61.230.53.226 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