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offe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ET58 (58)》之銘言: : 小弟亂亂沖也半年有餘,最近才把手搖磨豆機換成小飛馬600n : 壺換成hario的雲朵壺,濾杯則是v60。日前咖啡展在試喝某家的淺焙耶加後覺得不錯就買 : 了半磅回家,但就是沖出來只有頭的酸及尾段的水感,想請問: : 1.目前磨豆機刻度是設在4.5或是5 但是手沖過程蠻容易積水的,而且 : 剛開始雖然液面會有泡沫但是後頭只剩透明的水面(不知這是否正常 : 然而試過加大刻度後味道只剩下酸苦味,不知該如何調整 : 2.爬了些文章,注水過程好像有分細水一次沖完,也有分多段式加長萃取時間 ,個人目 : 前是採用第二種,不知是否為造成味道差異的原因? : 3.購買時有詢問沖泡溫度大概是91至92度,而我也差不多是91度開始悶蒸20秒之後沖泡, : 過程約2分鐘,粉水比1:12,不知這樣的數據是否適用淺焙豆? : 先前試過了肯亞、耶加、巴拿馬,沖煮出來風味差異不大就當自己木舌了 : 但是展覽現場喝到厲害的就開始想找出問題點,希望自己別再糟蹋好豆子XD 我又忍不住回了,咖啡界前輩不要再罵我了..... 1.磨豆機幾乎都有細粉 有人說細粉不好,一定要篩掉 但我當新手時,看到Mazzer Robur的粒徑分析 問說:怎麼那麼貴的磨豆機也有細粉?不是愈平均愈好了嗎? 有前輩跟我說:不是喔!就是因為這樣的細粉,才成就Robur的好! <--請想一想 但是,600N這樣的磨豆機,如果你沒能力處理 與其跟它的細粉去拼搏 是不是乾脆篩掉好了? 但是,篩掉後有沒有喪失一些東西? 這些東西你覺得重不重要? 2.不同的豆子,自然有其不同的好的部分與不好的部分 我們學習手沖,就是教你怎樣隱惡揚善 但是,你要去辨識得出惡在那裡?善在那裡? 才知道要揚什麼?隱什麼? 3.金杯萃取的課程,很多人以為就是教濃度與萃取率要在某數值之間 結果一直抱著那樣的濃度與萃取率沖,結果不好喝,就罵金杯理論 但事實上,教的其實不是數值,而是對於濃度與萃取率的控制 在萃取率的控制上,萃取率愈低就愈酸,愈高則愈苦 適當的萃取率,我個人認為,甜明顯,能支撐住酸,使酸柔和 再加上一點隱約的苦,是否更有層次? 如果豆子有好的苦,留一點是不是對層次與後韻有幫助? 可是如果苦有帶澀與不好的質感,是不是就不要萃出來比較好? (注意:苦跟澀是不同的東西,苦是味覺,澀是觸覺 苦,不一定會澀) 那些變因可以控制萃取率? 水溫?粗細度?浸泡(萃取)時間? 4.可是細粉不是會堆在下面而阻塞住,使流下的速度變慢? 那讓它不要在下面,而在上面,是不是就不會塞住? <--昨天我在桃園咖啡節擺攤沖咖啡分享 有手沖賽選手看到我沖,才知道當初買宮廷壺與雲朵壺,卻被限制了沖煮想法 5.過度萃取是什麼意思? 可是,某前輩沖#227沖了八次,到第八次雖然很淡,但依然是正向風味 這不是過度萃取嗎?怎麼還是正向風味? 6.悶蒸的意義? 所以不同豆子,悶蒸時間都相同嗎? 7.最重要的事,壺要拿穩拿好,不然,什麼都不用說 最後,我的豆子,我教買我豆子的人手沖方法是 如果用V60,磨到比一般人告訴你的粗細度再細1/4 如果是小飛馬,就用1.5,如果是大富士,就用2.5 然後用95度以上高溫,水燒開就直接沖 粉水比1:17-18 <--有沒有跟你們不一樣?為什麼? 學習手沖,只去follow別人怎麼沖,你就怎麼沖,這樣是不會進步的 唯有去思考背後的意義,能舉一反三,才會進步 100多篇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5.178.20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offee/M.1511789483.A.5DD.html ※ 編輯: mechtec (123.195.178.203), 11/27/2017 21:32:37
lovecmgirls: 推一下,我喝過目前最好喝的手沖店家之一用的還是 11/27 21:35
lovecmgirls: 十年沒換過刀盤的小飛馬磨出來的,粉超級不平均 11/27 21:36
lovecmgirls: 可是豆子對了技術好,不平均的粉反而喝起來更豐富 11/27 21:37
aortic: 提問的人有能力處理好這些為什麼? 11/27 21:47
其實,我不是針對提問的人喔 看得懂是幸 看不懂,不去問人,也不去想,那就是命了
Zeldaman: 推樓上 11/27 22:00
arthur55: 能力是時間、經驗和思考換來的,推小豆老師 11/27 22:06
※ 編輯: mechtec (123.195.178.203), 11/27/2017 22:11:13 ※ 編輯: mechtec (123.195.178.203), 11/27/2017 22:11:46
FrankLampard: 推老師 11/27 22:38
jaw109: 細粉我會在萃取的最後階段加回去 11/27 23:11
ben745018: 我是烘豆的 每天都會試咖啡 但是是用虹吸式 我覺得有苦 11/27 23:45
ben745018: 味浮現對我來說就算過萃了 應該只要前端的香氣 苦味反 11/27 23:45
ben745018: 而會讓香氣不明朗 我沒試過手沖所以不知道差別在哪 我 11/27 23:45
ben745018: 煮的只有淺焙跟中焙 深焙的幾乎沒有 11/27 23:45
riceangel: 1.溫度,虹吸的溫度穩定,手沖會往下2.虹吸是浸泡,手沖是 11/27 23:57
riceangel: 濾沖,簡單分的話 11/27 23:57
riceangel: 自己覺得,虹吸的調性從熱到冷 跟手沖不太一樣.當然這也 11/28 00:00
riceangel: 是自己覺得。 11/28 00:00
riceangel: 我也覺得虹吸萃取時聞到有苦味就過萃了 11/28 00:07
riceangel: 萃取是物理過程,但自己會覺得虹吸跟手沖是不同萃取器 11/28 00:21
riceangel: 具。 11/28 00:21
ben745018: 謝謝樓上大大分享 我還是先專心煮好賽風 11/28 01:07
addy760627: 不行..我不行吃苦..... 11/28 09:06
addy760627: 但是咖啡烘培勢必有苦 多跟少 所以常常喝到為了避掉苦 11/28 09:12
addy760627: 味 選擇發展不足..... 11/28 09:12
Domos: 推手法,就我理解應該是快沖。建議提供一下萃取時間 11/28 09:48
ohsexygirl: 覺得不能能227跟平常沖煮豆來相較 11/28 11:28
ohsexygirl: Geisha本來就比較耐沖煮 11/28 11:29
addy760627: geisha這麼厲害? 11/28 11:36
ben745018: geisha都是走淺烘焙 就算過萃 苦味也是類似檸檬皮的苦 11/28 12:03
ben745018: 淺烘的豆子要用力一點味道才會完全釋放 不是只有geish 11/28 12:03
ben745018: a這樣 11/28 12:03
skysensor: 以前剛學手沖時用小飛馬會拼命篩細粉,篩到一個很乾淨 11/28 12:49
skysensor: 後來改成篩掉一些就好,讓他細粉嚴重問題減輕但是還有 11/28 12:49
skysensor: 有些細粉反而讓咖啡風味更多樣化 11/28 12:50
prokofieff: 感謝老師分享 11/28 15:06
MccDog: 個人認為提到227沖八次是完全不同的例子,像是鮪魚大腹肉 11/28 15:43
MccDog: 跟赤身兩個油脂含量是不同等級一樣,就算是超小塊的大腹 11/28 15:43
MccDog: 肉一樣屌打赤身的油脂含量啊。至於過萃個人的理解是豆子 11/28 15:43
MccDog: 裡面的好東西都已經被榨乾了,所以接下來萃取出來的味道 11/28 15:43
MccDog: 當然都是壞味道。 11/28 15:43
其實一樣 只是一般的豆子,可能有好有壞 但#227這樣的豆子,壞的很少 (前提:烘得也要好,只是喝了那麼多次的#227,真的有高下) 所以到後段都一定會過萃嗎?高溫會過萃嗎?粉很細會過萃嗎? 所謂的『過度』兩字,是不是應該看豆子,而不是只要高溫、只要磨細就一定會過萃?
dannytsai: 實用推 11/29 10:31
jack85715: 細粉有分好的細粉跟差的細粉 主要是看粒徑分佈 有好的 11/29 16:15
jack85715: 粒徑分佈也讓我們可以去針對風味萃取做調整 也就是穩定 11/29 16:15
jack85715: 縱使萃取率達到一定的程度 也是有分好的萃取跟不好的 11/29 16:15
jack85715: 萃取 所以其實是環環相扣的 但是好的機器卻可以幫助我 11/29 16:15
jack85715: 們穩定一些參數 並不是說不好的機器煮不出好咖啡 然而 11/29 16:16
jack85715: 是 當你要對你的手沖做修正的時候 不好的機器 不穩定 11/29 16:16
jack85715: 的研磨 不確定性 會成為你的變動參數 自然而然也會難 11/29 16:16
jack85715: 以修正 11/29 16:16
正確 所以,好的磨豆機產生的細粉,是好東西,篩掉很可惜 不好的磨豆機,與其去跟它拼,還不如篩掉 是否應該學著去判斷? 不過,也要知道怎樣去利用細粉 同樣的,也不要每次都叫新手篩粉 ※ 編輯: mechtec (123.195.178.203), 11/29/2017 16:33:09 ※ 編輯: mechtec (123.195.178.203), 11/29/2017 16:36:51
jack85715: 沒錯 有時候 細粉是萃取到後段甜感的來源 也使得層次 11/29 17:31
jack85715: 分明 我也是有感而發 當整個沖煮過程時總要思考這樣做 11/29 17:31
jack85715: 是否合理 或是 反問自己做與不做差別在哪 才能在針對 11/29 17:32
jack85715: 不同支豆子當你有特別想表現的風味時 你才知道怎麼做 11/29 17:32
jack85715: 有正確的沖煮認知 更可以幫助自己進步 11/29 17:32
riceangel: 細粉是萃取到後段甜感的來源→這要看豆子跟焙度吧.. 11/29 17:58
riceangel: 加上萃取時間..跟萃取的擾動方式.... 11/29 17:58
riceangel: 以時間軸簡說 萃取後段大部分都是甜感 焦糖等大份子的 11/29 18:05
riceangel: 的物質 這個時候 細粉內的物質已被萃取完畢了吧? 11/29 18:06
jack85715: 所以我才說有時候 當我們今天可能要把萃取往前拉時 這 11/29 18:18
jack85715: 時候的細粉已達後段萃取 的情況 11/29 18:18
jack85715: 或許應該修正一下 並不是那麼的絕對 但我主要想表達的 11/29 18:22
jack85715: 是 細粉其實也是咖啡好喝的一環 11/29 18:22
dreaminc: 整篇就是講不清楚 12/02 09:41
我都講到這樣了,聽不懂,怪我嗎? 聽得懂,你幸。聽不懂,你的命。怪不了別人。 你是我的誰? 你又沒付錢給我,我有必要講嗎? 想學,又用這種態度 那就請你付錢找老師上課
vein828: 小豆大是想激起民眾自學啦~ 12/02 10:13
riceangel: 磨豆機、豆況、沖煮情況→手沖 不就是磨粉、沖煮不然? 12/02 17:02
riceangel: 偏好跟風味是難以描述的 如同南部粽北部粽 怎麼知道每 12/02 20:07
riceangel: 人喜歡的風味.. 12/02 20:08
riceangel: 沖煮沒有那麼難 但沒有想像中的簡單..也沒有那麼容易說 12/02 21:57
riceangel: 清楚,光水質就可以出一本書..怎麼說得清楚? 12/02 21:59
※ 編輯: mechtec (123.195.178.203), 12/04/2017 00:5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