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Detectiv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你變我、我變你;你殺我、我殺你」的解謎推理奇觀/既晴 已經讀過《死了七次的男人》(1995)的朋友,相信讀者很容易對西澤保彥筆下強烈的遊 戲性、明朗的節奏感留下了鮮烈的印象。 在西澤這部首次引入科幻設定的作品中,雖說是發生了血腥的謀殺案、雖說命案後的關係 人氣氛總是十分低迷──但是,西澤絕不會讓筆觸耽溺在傳統推理小說裡由來已久、鬱悶 沉滯的情緒之中,反而讓主角立刻打起精神,以輕巧、詼諧的態度,讓讀者跟著一起投入 純粹的邏輯解謎活動;相對於時下所流行的、厚重浩繁的磚塊書,西澤保彥設定簡單、篇 幅節制的故事特徵,不只完全沒有讓人望而興嘆的凝重與艱澀,也令人不由得感覺到西澤 比起其他推理作家,多了一份容易親近的特質。 本書《人格轉移殺人》(1996)是西澤的第五部作品,也是繼《完美無缺的名偵探》( 1995)後的「SF新本格推理」第三作,除了包含前述既有的西澤保彥風格以外,更首度 將故事背景拉到美國加州的荒野地區,成為一部充滿異地情趣、幻想性更加洋溢的作品。 故事的開頭敘述了現今的某年代,在加州S市郊外農地中,有一座名為「對換圓」、別稱 「第二都市」的秘密科學研究中心。中心裡有一個奇特的「房間」,據研判是超越人類科 技的外星人所留,若有兩人、或更多人同時入內,就能夠進行「人格交換」。然而,卻沒 有人知道外星人為何製造、遺留這樣的設備,於是,CIA派遣科學家前來,設法瞭解這 樣的科技究竟對美國能有什麼好處…… 正如同《死了七次的男人》一樣,《人格轉移殺人》既同屬科幻推理,西澤會一開頭就清 楚地告訴讀者明確的設定。接著,故事是把時間拉到十餘年後,在同樣的地區,案件關係 人全數登場,在一次突然其來的地震下躲入人格交換實驗室裡,並在封閉的空間中發生連 續謀殺案。然而,在人格交換後,到底是「誰」打算殺「誰」,即開始考驗讀者的推理能 力了。 好萊塢電影非常熱愛「時空反覆」題材,而「人格交換」同樣也是一拍再拍、毫不厭倦。 早期,有母親與女兒交換人格的《怪誕星期五》(Freaky Friday,1976),這部電影近 年又重拍新版《辣媽辣妹》(2003);八○年代末期,更是一口氣出現父子人格交換的《 像兒子像爸爸》(Like Father Like Son,1987)、《小爸爸大兒子》(Vice Versa, 1988),以及祖孫人格交換的《重返十八歲》(18 Again!,1988)等同類電影。 男女人格交換的電影也不少。有沙文主義男死後,被上帝丟到凡間當女人的《變男變女變 變變》(Switch,1991);或嬌生慣養的女高中生被詛咒變成男人的《小姐好辣》(The Hot Chick,2002);以及男女冤家互換人格後,盡情糟蹋對方身體來報仇的《女男變錯 身》(It's a Boy Girl Thing,2006)等,在在都顯示了這個題材真是歷久不衰。 在日本方面,東野圭吾也曾經發表過一部車禍後母親的靈魂進入女兒體內,代替女兒繼續 活下去的《秘密》(1998),不僅改編成電影,還獲得第五十二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 然而,完全以人格交換為主題的解謎推理,在《人格轉移殺人》之前卻相當罕見,倒是頗 為令人玩味。我認為,也許單純的人格交換,從推理小說的角度而言,就像網路上流傳以 久的邏輯習題「哪國人養什麼寵物」一樣,只是耗費時間排列組合的勞力作業而已,卻難 以在真相揭露後獲得驚奇或滿足。 西澤顯然也很清楚這件事,必須想辦法突破此一窘境。首先,他新增了兩個科幻設定。第 一是「人格的不斷交換」,其次是「人格的不定時交換」。亦即,謎團的複雜度與變化性 得以大幅增加,在不同的時間點,就必須立即切換到不同的立場來思考,才有可能找出前 後一致的因果線。不僅對主角是如此,對兇手也是如此。 甚而,西澤利用這樣的科幻設定,擺脫了「單一視點只能觀察事件單一角度」的常例。儘 管是在這個只有六人的封閉空間中,進出各房間充滿限制條件的情況下,只要掌握了主角 視點,就能藉著人格轉移來拼湊、還原整個現場的全貌,也無須因襲普遍的推理小說做法 ,必須靠多重視點才能達成同樣目的,而且,還更進一步地解決了「公平性」的問題。 解謎推理,為了讓讀者能夠充分參與,當然得維持一定程度以上的公平性。一般咸認,「 使用『非兇手角色』的單一視點,完整、詳實地詮釋案情」是「最沒有爭議」的處理方式 。但,單一視點常受限於這個角色的行動力。而且,為了讓情節更豐富、更有趣,現代的 作者往往不會採用這麼單調的做法,多半會選擇使用兩個以上的視點來交叉進行。 其他類型的推理小說順理成章,不過,在「暴風雨山莊」形式的作品中,由於登場人物本 就有限,若採取多重視點,等於替讀者刪減了嫌疑犯的部分人選。嫌犯人數愈少,讀者愈 容易鎖定真兇範圍,意外性降低,當然對作者不利。有一些作者,會採取曖昧、模糊的描 述方式來隱藏兇手,亦即「明明他是兇手」,但輪到他「表現內心思維」時,卻使用了「 看起來像是無辜者、但若是非得解釋即便兇手也可以這樣說、讀者最後仍只好同意」的複 義描述。 本作則漂亮地解決這個難題。視點始終維持一致性,無論人格位於哪個身體,對敘事方式 都不會造成妨礙,而且是絕對公平、百分之百。 此外,西澤藉著故事中的科學家,更強調了這六位人格交換者「在相遇之前,彼此都沒有 任何殺人動機」。換句話說,殺人動機是出現在他們相遇之後。這是故事的第三項設定, 也具體保證作者毫無隱瞞,昭示了人際關係互動的所有線索。 《人格轉移殺人》在西澤的作品中,是難得一見地僅利用單純的設定,即能將謎團的複雜 化發揮到最大極限、並能兼具公平性與意外性的特殊作品。只要讀者能夠悉心掌握書中的 設定與線索,必能比作者早先一步抓到兇手。 那麼,請準備好紙筆,開始迎接西澤的解謎挑戰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228.144.98 ※ 編輯: cielo1318 來自: 220.228.144.98 (05/24 16:02)
Curvey:不過這種菜店的問題好像不應該在這裡大聲討論(笑) 06/27 13:47
Curvey:抱歉,推錯了~ 06/27 1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