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Detectiv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嘔心瀝血圖文版請上:http://blog.pixnet.net/lueren/post/5522530 克莉絲蒂推理劇《The Hollow》 呂仁(20070626)   這部推理舞台劇,我是在2006年4月3日前往劍橋觀賞的。本劇是Agatha Christie Theatre Company 推出的第一部作品,演出時間為2006年1月23日至6月24日,長達五 個月的期間,在英國各大城市都演出,由於我居住的附近城市並無演出,因此就趁著 前往劍橋牛津附近遊覽時,抽了一天晚上的空檔,前往觀賞這部戲。   由於先前的一些經驗,讓我低估英國推理迷的熱度,這心得我還特地寫了一篇推 理雜文,有興趣的讀友可以前往一覽。後來我才發現我居然沒有特地為《The Hollow 》寫一篇文章,這真是太對不起我的銀子與無法觀賞演出的推理迷朋友了,所以我現 在趕緊來補一篇,以饗讀者(就是您啦!)。   根據阿嘉莎.克莉絲蒂官方網站的資料,本劇首度搬上舞台是在1951年6月7日, 於倫敦的Fortune劇院,比起知名的《捕鼠器》(The Mousetrap)還早了一年。同時 這也是繼1946年《尼羅河謀殺案》之後,克莉絲蒂在劇本裡,第二次將小說中偵探白 羅的角色抽掉,換上一般的偵探了。依我外行人的看法,要是偵探是白羅的話,那觀 眾的目光都會集中在這個白羅身上了吧!把「這個白羅」拿來與電影、電視、小說裡 的白羅互相比較,然後品頭論足。拿掉白羅,劇中人物的重要性就較為平均了,畢竟 觀眾是來看人物間的利益情愛糾葛,而不是來幫「白羅模仿大賽」打分數的。   為了不讓我少少的英鎊花得太不值得,我做了若干行前準備。首先,翻翻原著小 說,小說我很早以前就看過了,而且兇手是誰還記得一清二楚,所以我是一定享受不 到謎底揭曉時的意外性了;其次,看看改編電視作品,2004年David Suchet曾經演過 這部作品的電視版,我手邊剛好有,於是趕緊拿來預習,演員們都表現的很好,故事 情節也一流,沒話說。死者與原著一樣,死在池邊(與遠流的譯名《池邊的幻影》相 呼應),然後說出本劇最令人參不透的死前留言。有了萬全準備,要充分了解這部舞 台劇是不成問題的。   這天恰好是在劍橋巡迴演出的首日,在劍橋市中心的 Chambridge Arts Theatre 上演。照例,我想省寄送票卷的郵資,所以我並未事先購票。同時我原先打算買最便 宜(10英鎊)的位置,結果到了劇院一問,10英鎊早就賣光光了,好吧,都大老遠跑 來了,還是得看,於是我咬牙買了24英磅的中間第八排的座位,算是觀賞角度很好的 位置。晚上七點三十進場,售票小姐沒唬我,這場幾乎是滿場,前前後後上上下下全 都是人,還都是中老年人,由於身處劍橋,使我不禁多想,這位老先生是教授,那老 婦人是院長,旁邊那對夫婦是美國來的史匹曼教授伉儷。現場年輕人並不多,也沒有 其它的亞洲臉孔。   舞台就設計成一個客廳,而這個客廳的兩面牆壁,是往右傾斜10度左右的設計, 旁邊的公關劇照可以大致看出來我所描述的樣子。牆壁傾斜的設計,讓我很自然想起 這表面上相安無事的家庭,實際卻已是傾斜到一個程度,搖搖欲墜了。中場休息前的 那聲槍響,正式宣告這家庭緊繃的關係破裂,再也無法挽回。因為我看過原著,所以 我一直留意飾演兇手的演員是否將該角色所承受的心理壓力與現實磨難給表現出來, 所以我看得很感性。結果槍聲一來,兇手從舞台佈景後開槍,所以現場觀眾無法得知 是誰開的槍,此時死者往後一仰,緩緩跌坐地上,表示已身亡,按理說,這是很震驚 的一幕,一來是心中期待的事情無可避免地發生了(不然你幹嘛來看推理劇?),二 來則是槍聲很突然,很響亮,是會把觀眾嚇到的音量。結果在座的老先生老太太們, 似乎因為被槍響嚇了一大跳,然後便咯咯笑了起來,而且是一堆人在笑,使得在笑聲 中死去的死者,看來實在滑稽。   死者死在客廳裡,沒辦法,總不能真弄個池子上舞台吧!加上房屋傾斜的設計, 這時遠景版的譯名《空幻之屋》就較遠流版為佳了。中場休息時,兩個小販站在走道 前賣東西,仔細一瞧,原來是冰淇淋,現場可說是人手一個,跟台灣劇場裡禁止飲食 的文化大大不同。   總體說來,這出舞台劇給我極大的滿足,可以充分了解劇情,舞台用色強烈,佈 景也合乎情節,演員雖無巨星卻也表現稱職。我買了一本要價 2英鎊的節目單,拿了 很多張小傳單(有些朋友應該收到這份微薄的紀念品了),另外我還向劇場職員要一 張海報,帶回家作紀念,看劇至此,真是太幸福啦! -- 呂仁有兩個分身,一位芳名白莎、一位名喚唐諾呂仁有兩個女兒白莎小女兒唐諾大女兒。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8.240.231.6 ※ 編輯: donaldlien 來自: 128.240.231.6 (06/27 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