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Detectiv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kea 信箱] 作者: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標題: [心得] 東野圭吾 信 時間: Sun Mar 30 19:05:52 2008 作者: kea (蒼天已死) 看板: kea 標題: [心得] 東野圭吾 信 時間: Sun Mar 30 19:04:47 2008 東野圭吾 <信> 這本小說原則上我不會認為它是推理小說,因此倒沒有說一定有未讀勿入的情形,不 過以下還是會提到劇情,因此尚請自行斟酌。 這本小說的心得,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第一是小說本身,第二是小說所反映的現實 。 就小說本身來說,這是一篇令我相當感動的故事。作者以「對犯罪者家屬的歧視」做 為基底,但又不時在故事中製造出光明的高潮,讓整篇故事其實是溫暖大於寒冷,尤其是 由實子寫信給主角的哥哥、寫信給社長那段,我都可以感覺到書本的暖度。 東野的文筆依然是十分簡練,將一些枯燥的生活細節很快的帶過,讓讀者穿梭主角十 幾年的生命,也可以看清楚那些歧視在他身上造成的傷痕。作者倒沒特意要製造十分悲慘 的場景,他還是賦予了主角相當好的條件,包括外型、歌喉與大腦,這樣一來反而增加了 主角值得同情之處。試想,若是沒有犯罪發生,主角可能是屬於多金有學歷又帥氣的菁英 份子,但因為哥哥的犯罪,奪走了他個性中屬於「自信」的那一部分,這是我覺得這本書 讓我覺得最難過的地方。一個好好的男人,卻永遠重複著自己「應該」被歧視的信念,雖 然他身邊不乏貴人,但卻讓他永遠挺不起腰。 這本書比較可惜的是尾段,感覺結尾有點匆促,並沒有烘托出前面所敷寫的氛圍,也 不是說向下沉淪,也沒有最終向上提升,兩兄弟也沒有最終的互動,感覺就懸在那兒,令 人覺得不滿足。 若是跳出小說,直接就小說內所描寫的社會場景檢視,可能就會令人覺得不是那麼對 味了。我承認受刑人的家屬的確會受到歧視,但這個歧視難道會是永遠無法縫補的疤,會 一輩子存在?甚至還會遺傳下去?如果說是這位家屬年紀還小,需要以犯罪者的社會定位 為定位時那見算了,但當這位家屬都在社會立了足,都有自己的社會定位時,還會有人在 乎十幾年前,他哥哥殺了人?連他的老婆和小孩,都還會招來異樣眼光?這會不會太誇張 了一點。「殺人犯的兒子」這標籤我可以理解,「殺人犯的弟弟」我也可以理解,但「殺 人犯的姪女」這是不是就扯了一點?至少就我來說,如果現在我的同事有一個如故事主角 般的人生,我不會歧視他,反而會十分尊敬他,因為他走的是一般人沒有走過的路,他沒 有跌倒,還走到和我們這種一帆風順的人一樣的位置。 基於這樣的認知,這本小說前半段所寫主角的遭遇頗令我同情,但主角大學畢業找到 工作後,我原以為會有更多向上提升的情節,但想不到竟是向下沉得更深,尤其看到小女 孩都被排擠那段,我差點沒想罵髒話。社會對一個人的評價,就是就他個人,一個小女孩 因為她從來沒見過的伯父在十幾年前殺了人而要被排擠(還是家長),這是什麼社會! 我對日本社會不熟,所以不知道這故事究竟寫實程度如何,如果是真的,那只能說日 本真不是一個討人喜歡的社會。說難聽一點,又日本又不是十幾年才發生一起強盜殺人, 自己也不想想搞不好你媽媽的表哥的堂嫂的大姨媽的表舅去年也殺了個人,或是下一秒正 準備殺人,還好意思把「歧視犯罪者家屬」說得理直氣壯。 -- MY BLOG http://city.udn.com/v1/blog/index.jsp?uid=Kea0111 --短篇推理小說 長篇小說 替代役週記 雜文 -- ※ 發信站: 批踢踢兔(ptt2.cc) ◆ From: 218.211.236.235 -- MY BLOG http://city.udn.com/v1/blog/index.jsp?uid=Kea0111 --短篇推理小說 長篇小說 替代役週記 雜文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211.236.235
hacedor:不只是日本罷 歧視犯罪人親屬在台灣也很常見啊 03/31 07:37
geniusgod:所以這都是你我要努力創造的社會不是嗎? 03/31 2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