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Detectiv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網誌版:http://jinqyun.blogspot.com/2009/09/blog-post_13.html 三個願望,一次滿足──《告白》 作者:湊佳苗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03日 閱讀日期:2009年09月09日 入手方式:試讀活動(感謝時報文化) 同樣的一件事,往往擁有著各種各樣不同的面相,只要透過不同的人物和角度來看這件事 ,便會產生不同的反應與看法,做出不同的選擇與決定,而因此將事態引向完全相異的道 路上,甚至更可能造就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結果。 就是這些「不同」,讓世界顯得多采多姿、繽紛亮麗,也是這些「不同」,讓故事形形色 色、變化多端。正因如此,我特別喜愛這類由「不同」而產生的變化,每每總忍不住浮想 聯翩:假若這個故事採用另一個角色的視點來敘述,會成為怎麼樣的故事呢? 在這樣的期望之下,終於出現一本書,像健○出奇蛋般,一次滿足了我的三個願望:精彩 的故事、不同的視點,以及充滿意外性(與爭議性)的結局。而這本書就是──湊佳苗的 《告白》。 故事以中學女老師對學生所進行的一場「告白」展開序幕。在期末的最後一天,老師靜靜 等待學生們喝完牛奶,用著不經意的口吻,淡淡宣佈自己即將離職,同時聲明辭職的原因 ,不僅是因為四歲的愛女在校園游泳池中意外溺斃一事,也是因為她私下調查後發現,女 兒的死其實並非意外,而是被班上的兩個學生聯手蓄意殺害。在這番告白之中,女老師不 但向全班同學明示暗示了真兇的身份,更在末尾宣告自己所做出的復仇行為。 本書共分六個章節,採用六個事件相關者 ──受害者的母親、加害者的同學、加害者的 姊姊與母親,以及兩個加害者──之視點,利用各別獨白的方式,娓娓道出事件的前因後 果。作者以首章的女老師告白作為主軸,延伸出後續章節的一連串發展,且藉著回憶和遺 書的形式,回溯犯罪的動機與經過;並透過不同的敘述觀點,描繪出不同角色眼中的事件 一角。更進而在其中精心安排散落的線索,供讀者一一拾取拼湊而成事件全貌。 湊佳苗的寫作技巧十分高明,絲毫看不出這是她的首部處女作。書中看似平淡無關的叨叨 絮絮,到了後頭才令人驚愕地發現竟然別有關聯和用意,作者不但藉此方式將六個章節環 環相扣,使其緊密相連形成一體,更利用不同角色視點的侷限性,反覆拋出翻轉的真相( 特別是在動機的部份)。精彩得讓人不看到最後一頁捨不得放下,一邊讀一邊拍案叫絕、 大呼過癮。 近年來,不單是在日本,在世界各國都出現犯罪年齡日漸降低的情形,也發生了不少動機 荒誕的砍人/殺人案件,令人百思不解這個社會究竟怎麼了。湊佳苗藉由這樣一樁貼近現 實的虛構案件,提出了自身對社會問題的疑惑與探討,包括熱血教師的教學方針(為了「 拯救」一個迷途學生,而拋下其他學生不管的作法)適不適當、教師與學生間的距離該如 何拿捏、家庭親子間的溝通問題、青少年犯罪的懲罰是否過輕(一昧以初犯、年紀小不懂 事、要給予改過機會等理由減輕刑責,會不會反而成了過度縱容,讓青少年覺得自己犯的 罪沒什麼大不了的,而無法明確感受其嚴重性呢?),以及交由公權力審判和私刑復仇制 裁的抉擇(道德理性上,大多數人都會認為前者才正確,但情感上卻又忍不住覺得後者才 大快人心)。 全書讀下來,覺得很難明確指出,到底是什麼造成這一連串悲劇的發生,似乎統統都有那 麼一點關聯,但又並非是直接產生影響的問題所在。或許就是因為這些不起眼的小小偏差 (小小的「惡」),一個個逐漸累積,匯集擴大直至潰堤,才會讓一切失控得那麼迅速, 才會讓人不知從何修正起吧。(所以古人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其來有自啊!) 輕輕闔上最後一頁,我想我們都需要好好深思一番…… 個人喜愛度:★★★★ -- 小云的隨便亂記 http://jinqyun.blogspot.com/ 如進入後有亂碼或空白,請將編碼改為UTF-8即可~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17.74.83
leonfan0034:感謝分享心得。XD 我也會去買來看。 09/14 00:44
jinqyun:謝謝捧場 >///< 09/14 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