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Digital_Art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求職遭拒、失業逾一年!台籍藝術家靠NFT翻轉人生 https://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100620 奠基於區塊鏈科技上,NFT的獨一無二、不可分割、不可取代性,被視為數位藝術產業的 「救星」。 當疫情打亂人生節奏、中斷職涯計畫,該如何轉個彎、善用自身專業,找到可發揮的舞台 ? 不要認為把任何藝術品鑄造(Mint)成NFT,就有機會發大財。真正關鍵在於,是否具有 加密貨幣的支持社群及粉絲。 -- 紐約時間晚上7點,一張清秀的瓜子臉,出現在視訊畫面正中央。來自台灣的留美藝術家 Emily Yang,侃侃而談過去一年的人生轉折。 戲劇化的程度,連她自己都不可置信。 2020年4月,Emily已待業近半年,求職屢次遭拒。好不容易獲蘋果公司錄取,卻因美國疫 情失控,機會再度落空,一度陷入低潮。「我一直在數日子,」她回憶, 「從整個暑假到10月,已經失業一年多都沒有工作。」 然而,待業期間,Emily意外掉進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質化代幣)的世界。不 到一年,人生徹底翻盤。 去年3月,她替一間去中心化金融(DeFi)公司Uniswap製作動畫宣傳影片,24小時內,觀 看人數飆破50萬,最後以NFT賣出310顆以太幣,價值近52萬美元(約1,400萬元新台幣) 。接著,她獲邀替《財富》雜誌繪製封面,再度賣得近130萬美元的天價;就連天王級日 裔DJ史帝夫・青木、好萊塢影星瑞絲.薇斯朋,都跑來找她合作。 令人驚訝的是,有別於過去的一夜致富故事,Emily將上述大部分的NFT拍賣所得,全捐給 公益機構,以支持遭受歧視的亞裔美國人或發展受阻的藝術家。此舉引來外媒爭相報導, 更讓她登上2022年《富比士》「30 Under 30」的亞洲傑出青年榜單。 「這些事在一年前是不可能發生的,」Emily在受訪時一再強調。而她的際遇,其他年輕 藝術家,有機會如法炮製嗎? 什麼是NFT?入坑之前,Emily的職涯目標與多數年輕人相同 奠基於區塊鏈技術之上的NFT,是一種虛擬代幣,具有獨一無二、不可分割、不可取代等 特性,因而被視為在山寨品氾濫的數位時代下,藝術界的一大「救星」。 當傳統的職涯路徑,不再行得通,且多數人還在納悶何謂NFT、加密貨幣時,不到30歲的 Emily,已擁抱新興科技,用屬於新世代的「創意」與「韌性」,找到另一個可表現的舞 台。 但在接觸NFT之前,Emily其實跟多數年輕人一樣,夢想躋身產業龍頭,成為頂尖團隊的一 員。由於熱愛宮崎駿、迪士尼動畫電影,她長久以來的職涯目標,是到全球知名動畫工作 室「皮克斯」上班。 高中畢業後,隻身就讀美國UCL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主修設計與媒體藝術系的 Emily,大三時第一次看到動畫電影《瓦力》,為之震撼。謝幕時,她坐在觀眾席望著工 作人員名單,就此立定志向:「我想成為其中的一個名字。」 自此,Emily開始「不務正課」,自學3D軟體、趁暑假回台補習,一心一意要達成目標。 「從大三到現在,我每年都有申請皮克斯,只是沒有一次成功!」她無奈笑道。 大學畢業後,Emily在美國從事電影特效工作,至今已長達6年,作品包括《蝙蝠俠對超人 :正義曙光》、《星際爭霸戰:浩瀚無垠》 、《神力女超人》等巨片。然而,這段期間 的工作型態她並不滿意。「電影特效的工作穩定性很差,大多以約聘為主,」Emily說, 加上她非美國公民,工作更不好找,「在每一份約聘結束之前,通常就要先找好下一份。 」 求職碰壁到連前東家都婉拒,挫敗到問家人:「是不是我沒才華?」 因此,當2019年Emily未能順利銜接工作、首度進入空窗期時,心中十分擔心。而隔年3月 ,新冠肺炎重創美國、確診人數飆破百萬,已獲錄取的工作跟著告吹。回想過程的一波三 折,Emily形容, 「感覺像從天堂掉到地獄,全部又要重新來一次。」 有次她撥了視訊電話給遠在台灣的家人,忍不住直問:「是不是我不夠努力、不夠有才華 ?難道這輩子,我就再也找不到工作了嗎?」 這些話,聽在Emily的父親、前瑞士銀行(UBS)營運長Eddy Yang耳中,尤其心疼。「每 次面試完,她都會跟我們分享:『這一次談得很好!對方很喜歡我!』但最後結果還是不 了了之,」Eddy回憶道,「我們的心情也跟著她坐雲霄飛車,起伏很大。」 父親表示,Emily自幼喜歡畫畫,都還不會講話,就曾用原子筆一筆勾勒出一張人臉,被 家人裱匡起來,保存至今。而她好勝心強,國中第一次月考,發現成績登不上全校前100 名,立刻發憤圖強,在下一次月考衝到全校前15名,跌破眾人眼鏡。 NFT將世界攤平!在「藝術稀缺」的世界裡,找到可發揮的舞台 少了正職工作,Emily花更多時間自由創作,並加入同儕行列、接觸加密貨幣,一邊研究 如何投資,一邊腳踏實地的求職。 過程中,她逐漸融入區塊鏈DeFi社群,開辦新的Twitter帳號「pplpleasr」,積極與「圈 內人」互動;並在朋友推薦下,把作品鑄造(Mint)成NFT與眾人分享。 她意識到,自己是圈內少見的藝術人。「在這個圈子,大多都是投資家、創業家、工程師 ,對藝術比較沒有涉獵,也很少人在做高品質的宣傳影片,」Emily開始利用這項特點, 替自己開發市場、創造工作。 首先,她幫多間DeFi金融公司做動畫宣傳影片,「沒有太多人在幫他們做,所以他們也不 懂,給我很大的空間。」慢慢做出口碑後,Emily還替自己打廣告,學習皮克斯的幕後製 作影片,將工作過程上傳網路、配上講解。 因此,在接到Uniswap的影片製作邀請而爆紅之前,Emily的作品已開始在幣圈受到關注, 累積一票忠實粉絲。「以前一直覺得自己有很多不錯的創意跟點子。但在動畫公司,一定 要照導演的想法做事,比較沒有機會自由發揮,」Emily話鋒一轉,「NFT把世界攤平了! 」 在NFT的世界裡,性別、種族和社會地位的差異,統統被淡化。 人們只透過Emily的網路頭像跟帳號「pplpleasr」認識她;對她的欣賞與肯定,也更單純 聚焦於作品本身的優劣。 置身於美國職場環境多年,Emily觀察,在藝術、動畫、電影特效等產業,中高階主管、 億萬名畫的創作者,多以白人男性為主。亞裔女性是職涯發展的一種身份阻礙。「我的想 法比較容易被忽略。因為多數人仍有成見,覺得女生比較不會做這份工作。」 成名之後,Emily不忘切身之痛,將和DJ史蒂夫・青木合作的NFT拍賣所得,用以幫助亞裔 女性藝術家,大量購買、收藏她們作品。「不希望她們像我以前那麼辛苦,」Emily語氣 輕柔,卻充滿分量。 同時間,疫情爆發之初,美國對亞洲人的仇視情緒升溫,爆發多起歧視暴力事件;位於紐 約中國城的餐館、店家,更遭受惡意抵制,生意慘澹。痛心之餘,Emily將Uniswap宣傳動 畫的拍賣所得,全數捐給24個不同相關公益組織、亞裔社群。 不是任何作品變身NFT都大賣,關鍵在於「經營社群」 回首一年多前,Emily還只是個默默無名的動畫師。一年後,作品卻被全世界看見,甚至 回饋社會。 Emily強調,不是任何人只要將藝術作品「上鏈」,就有機會大賣。以她個人來說,關鍵 在於從幣圈社群出發,累積建立的龐大社群。 對於同樣抱有理想的年輕人,她建議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期待值」,並保有理智。「現在 (市場)還算早,可以參與、研究加密貨幣,」Emily表示,區塊鏈是值得關注的科技, 然而,過程中仍需謹慎、做足功課,「不要刻意辭職來做這個」。 因為失業才踏上這條「不歸路」的Emily,現階段為「全職」的NFT創作者及投資家,時常 受邀出席演講,並持續發表新作。由於不具美國工作簽證,但擁有加拿大國籍,Emily必 須經常於兩國之間往返,生活宛如一名「流浪藝術家」。 至於下一步該怎麼走?Emily保持開放態度。當問及「還會繼續申請皮克斯工作嗎?」 Emily思忖片刻,開朗笑道:「應該不會了!」她體認到,進入大公司、爬上高位,並不 一定是成功的途徑,「動畫最重要的是給人的感覺、說故事的能力。」 如今她的目標,是創作出一個足以震撼社會、影響文化的代表作。而對她來說,要達成這 件事,「不見得要皮克斯才達的到!」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5.43.144.12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igital_Art/M.1645978361.A.94F.html
choubinshou: 為什麼看起來像翻譯機寫出來的文章 XD 02/28 17:36
choubinshou: btw翻譯一下「NFT成功重點不是硬實力 而是要會炒作」 02/28 17:38
GodVoice: 我只覺得NFT是電子垃圾 靠寡數人炒作的物品X 03/05 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