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Doctor-Info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伯恩斯坦醫師的糖尿病治療方法》第四版選譯09-2   以下是從《伯恩斯坦醫師的糖尿病治療方法》第四版(《Dr. Bernstein's Diabetes S olution》,4th edition)選擇性地翻譯我自己覺得有趣的段落或部分編章;這本書目前沒 有中文版,如果有興趣且可以進行英文閱讀的讀者請務必找來看看,相信會對疾病治療有極 大的幫助。 This post is selected chinese translation from 《Dr. Bernstein's Diabetes So lution》, 4th edition. I just choose paragraphs and partial chapters, which attr act me, as materials for personal translation exercises. If there is anyone who' s interesting about this endocrine disorder, please go get this book and read it thorough. The knowledge and treatments in it should have great curative effect on this disease and its complications.   若不合版規還煩請告知,會立刻刪文。 林詠盛(Louis), [email protected]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95239087961 https://louisophie.wordpress.com/ https://withinretreat.blogspot.com ———————————————————————————   《脂肪》   〈脂肪大謊言〉   脂肪已經徹底被污名化久矣,並且早已在美國飲食中被視為邪惡的存在,但時至今日仍 有過半的美國人體重過重且數目不斷地在攀升,可是脂肪事實上並不是罪魁禍首。   當下來自政府部門和幾乎所有叫得出名字的機構組織,其飲食建議都是把膳食脂肪限制 在總熱量的35%以下(這是一個很少人能夠長期執行的要求,且還有比這個數字更低的規範 出現),而這種低脂狂熱效應已經在社會上轉變成碳水化合物攝取增加的現象,如一旦有糖 果或餅乾被廠商標誌成「無脂」,這些商品的售量就會跟著一飛沖天。可是這種吃油脂就會 變胖的錯誤觀念,就跟吃蕃茄全身就會變成紅色一樣,在科學邏輯上是說不通的。   像這種所謂「古老的智慧」其實是顛倒是非的,並且把膳食脂肪和高膽固醇濃度給牢牢 地綁在一起,結果就變成如果你想要減肥和降低膽固醇的話,那麼你就得吃下大量的碳水化 合物、限制肉類的攝取、以及把脂質儘可能地減到最少。可是許多當代相關的研究人員卻開 始發現了相反的觀察結果,也就是如富含糖分的水果及穀類等高碳水化合物的飲食並不是全 然無害的,而是會增加體重、提高血液胰島素的濃度、以及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我個 人及對我自己病患的觀察也是如此)。   《膳食脂肪的軟科學》是由Gary Taubes(蓋瑞·陶布斯)發表在2001年3月30日《科學 》(Science)雜誌的一篇公正探討、論理明晰且獲獎的文章,作者討論了相關重要議題的 來龍去脈,並指出美國這種原本是要促進民眾身體健康的反脂肪運動失敗的情形:   「自從1970年代早期開始,美國人的平均油脂攝取及總熱量比從40%降至34%、血液膽 固醇濃度也跟著降低……   同一個時期美國的肥胖率從原本的14%(從60年代至80年代幾乎都是持平)大幅上升至 22%,糖尿病也跟著齊頭並進形成嚴重的負擔,又因為肥胖和糖尿病都會增加心臓病的風險 ,因此這可能也是其死亡數目沒有下降的原因。且這波肥胖流行病又正逢美國政府極力宣傳 轟炸低脂飲食訊息給民眾的時候,因此這種飲食方式可能間接地造成許多意想不到的後果, 體重增加只是其中的一個可能現象而已。『我們絕大多數的人都認為只要大家能夠減少高卡 路里的脂肪攝取,體重就會跟著下降,可是我們卻看到完全相反的結果。』(美國國家衛生 院的Bill)Harlan(比爾·哈倫)坦承地說。」   我強烈建議讀者去閱讀Gary Taubes的這一篇文章,它會讓你對介入所謂「科學上」論 述議題形成的各種個人、經濟及政治複雜的利益角力有更清楚的了解。他的另一本書《Why We Get Fat》(《面對肥胖的真相》。譯註:有中文譯本)也非常地推薦,讀者可以把書和 文章一起送給你的醫生以互相交流。   根據美國國衛院分別在2003~2006及2007~2008的全國保健及營養調查報告(National H 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指出,全美有超過3分之2(68%)的 人體重過重、超過3分之1(33.8%)的人為肥胖, 外在2到5歲及6到11歲的小孩中分別有12. 5%及17%、在12到19歲的青少年中則有近18%的人口為過重。   農業社會的出現在人類發展史上已經是相當後期的事情了,至今大約不過一萬年的時間 而已,而在農業社會這種有固定穀物供給和常年輪產蔬果的前數百萬年時期,我們的獵人祖 先就以周遭環境有的東西為飲食内容,主要像是動物的肉、魚、特定的鳥禽、爬蟲類以及昆 蟲,而這些都是整年可以取得的,且基本上都是由蛋白質和脂質所組成。在一些較溫暖的地 區,人們可能會有水果、堅果和莓果可以食用,但它們是野生而非如今以增加甜度的方式所 栽植而成的(當時還沒有農業出現)。如果當時的人們在溫暖時節身體長了脂肪,這些油脂 在冬季就會被消耗殆盡。美國在過去兩百年來各蔬果和穀物的常年供給系統都早已經建立起 來,但事實上仍常會因饑荒而受到影響;其它地區也是如此,只是有的地方發生較頻繁、有 的次數較少而已。就整體人類發展的歷史來看,基本上就是豐盛年(很少見)和饑荒年輪流 交替出現,且依過去數十年來世界各地糧食不足的情況看來,饑荒的情形仍會一直不斷地重 覆發生。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現今我們的這種肥胖基因傾向,在過去饑荒頻繁的歷史中其實是一 種有效的生存條件,也就是說現在有第二型糖尿病的祖先們,在當時(非常諷刺地)其實並 不是奄奄一息的病人,而是最佳的生存者;如果現在美國發生飢荒,就是這些有高第二型糖 尿病風險的人最有可能活下來。在環境惡劣且食物供給不穩定的地方,對有東西吃的時候身 體能夠以最佳效率把養分儲存下來成為脂肪的人(就如第二型糖尿病患有胰島素抗阻且嗜吃 碳水化合物一樣),最有可能生存下來且繁殖其後代。   你只要稍微想一想就可以了解到,這套生物機制其實是有道理的。像是如果一個農夫想 要增肥豬或牛,他不會給它們吃肉、奶油或雞蛋,而是會餵食穀物;如果你想要變胖,你只 要開始吃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麵包、義大利麵、馬鈴薯、蛋糕、燕麥和餅乾就行了,而想 要再加快發福的速度,就把碳水化合物跟油脂一起吃下肚即可。事實上,已經有兩篇論文指 出(譯註:本書於2011年發行)如果搭配高碳水化合物一起食用,則膳食脂肪會跟著一起被 儲存成體脂肪;而當脂質在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中被吸收後,則不會成為體脂肪而是會直接 成為養份被身體代謝利用。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8.208.23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octor-Info/M.1714985560.A.E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