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EarthScienc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cting》之銘言: : 自然科學博物館旗下的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要開始囉! : 前兩天去繞了一圈 : 貼上 萬芳高中 邱老師 的網誌一篇,給大家先看看大致的環境與內部 : http://yichensis.pixnet.net/blog/post/145957180 : 這個保存園區將當初陳文山老師團隊挖掘的槽溝保留下來 : ~~~有濃濃的濕氣與霉味 : 真的是很新奇的體驗^^y : 另外附上保存園區網頁 http://cfpp.nmns.edu.tw/ : 大家有時間可以去看看喔 稍微更正一下邱老師說的"槽溝的每一階是2公尺高的落差,當初設計用來定位用。" 這句話。每一階2公尺高並不是為了要定位,而是為了工作方便與安全。 槽溝大概可以分為兩種:傾斜壁跟垂直壁型態的槽溝,其中傾斜壁式的探槽長被用在 日本的早期古地震研究,而美國人比較習慣用垂直壁形的探槽。挖垂直壁最怕的就是 整個牆給你倒下來,因此為了安全就得把槽溝挖成階梯狀的。另外在每個高度都有平 台也讓你可以碰觸到槽溝中的每一個角落,可以更仔細的觀察牆上的資訊與採樣。 槽溝裡面的定位一般是打釘+佈網格,在用total station測點定位外加照片接合。 不過現在有人直接用雷射掃描儀做放樣跟攝影,可以更精確的定出其3D位置。 -- 做古地震研究的人千萬不要小看槽溝坍塌的意外..被活埋可不是好玩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31.215.70.190
cting:原來如此是為了工作方便與安全~~ 05/01 19:36
QUEENS:HMMM...有時候崩塌也不是人力可以預測的..... 05/02 16:23
QUEENS:話說回來兩公尺應該不是定規,是取決於溝的大小,挖土機 05/02 16:31
QUEENS:的能力,還有...清剖面人的身高 (我笑了...) 05/02 16:32
QUEENS:另外做槽溝的人都有非凡的PHOTOSHOP接圖能力,這點無誤 :) 05/02 16:35
airtight:感謝指教~讓我來更正一下。 05/02 17:47
Piin:神級人物竟然出現了 XD 05/03 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