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EarthScienc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geo ( NothinG )》之銘言: : 這是一個好問題。我也覺得很怪。於是我開始猜想: : 看看編輯者是誰,應該就會比較知道為什麼了.. : 大部分的編者都是地質學者出生,於是有降子的狀況。 真的是這樣,如果把某本書和它的大標題就當成那門學問 常常會有問題說。 總覺的學的是地球科學,說起來也只不過多看了我用得到的部份,用不到的就給他忘了 但就我看得懂的來說 某些號稱專業的教科書或參考書上能寫的, 往往又比實際較會被接受的觀點與證據落伍了幾年 而某些國內的中文著作,又比原文書要跟不上流行思想 (比如說明明是民國八十幾年出的書,卻是七十幾年就寫好了, 所以東西都是人家1980年以前的) 而為了教育考量,又要『少讀點書』--內容只提一些作者想提的 (要學子少讀點,或乾脆寫書的人少讀點專業,多讀點教育) 為了教育之利少談專業。這說法你同意嗎? 當我回過頭來看點教科書上的東西, 咦,這說法是哪一年說的.... 還要想一想,哪一年其實已經有新的解釋或修正 然後也會想一下後來又應該變得怎樣比較合理 但想到讀這東西的人應該是用不到知道最新的吧.... 有誰想要從這矛盾中解脫?我可能是其中一個,至少這麼希望著。 什麼時候你會聽到某個老師在課堂上直接說:盡信書不如無書。 多簡單的一句話,也許代表了研究者掙脫了知識的迷障的那種自由自在。 真的這樣子嗎。 或者我可以說他意思是盡信書要有點辦法, 這辦法難道是地球科學給它一直讀下去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