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Employe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我喜歡聽宋講政治學 但勞工政策這方面與我不同, 不分對錯,僅供各位酌參 ※ 引述《morrischen2 (morrischen)》之銘言: : 2012宋林競選政策活頁簿(摘要版) : http://www.pfp.org.tw/article_show.asp?id=1279 : 4_4 勞工政策 : 保障勞工最好的辦法,是提供勞工有尊嚴的工作條件,穩定的工作與有期待的發展;讓工作 : 不再是謀生的工具,而是自我能力的實現。 : 親民黨針對當前勞工最迫切要解決的問題,提出下列的主張: : 一、改變勞資雙方的對立,成為合作伙伴的關係,建立員工分紅制度 : 親民黨贊成修正《公司法》,推動企業分紅給員工的制度。讓員工的薪資足夠生活,而紅利 : 則可成為員工儲蓄的重要來源。 這個要看到條文才知道,但從標題來看,這政策太理想化 分紅這制度有根本的問題,應該回歸到薪水增加上面 一堆科技公司董事兼執行長,變得董事可以領總額過半的分紅 剩下一半大部分給經理人分分,基層根本沒剩多少 應該是強化勞方的力量,使權力可以制衡資方, 德國的勞工可以有影響力可以決定經營階層的去留,是目前個人覺得最好的制度 : 二、積極改善青年就業的品質與數量,消除「青貧一族」的悲劇 : 親民黨提供「兩桶金」與「扶幼」計畫幫忙年輕家庭外,更要求政府做到: : 1. 加強青年職業訓練與就業輔導工作,包括有系統地全面推動暑期與在職的實習; : 2. 利用國內技職教育體系對專業不合職場需求的年輕人進行第二專長訓練,並提供必要的 : 基本生活費用; : 3. 加強對青年創業的全面協助,包括技術、行銷、財務與管理等的協助; : 4. 改善企業聘任的專業證照制度,有效區隔技術水準,創造差別薪資待遇,以鼓勵青年提 : 升職場能力。 除了第四點以外,都是事倍功半,浪費錢的政策 編這些預算,不可能讓財團多吐錢出來 企業自動化生產本來就會減少勞工的需要 企業用自動化生產設備會排擠勞工的話,就應該讓自動化的成果分享給勞工 也就是省下來的錢必須分一部分給勞工 否則自動化生產加上加班費可以不用給錢,只會惡化勞方就業 第四點的確該做,雖是事倍功半,但建立起來可以用很低的成本 使勞工有目標可以努力進修自己才能, : 三、修改政府規定,寬待「無薪假」的員工 : 政府應修改規定,以較寬的標準對待企業「無薪假」的員工,其作法為 : 1. 企業「無薪假」的認定交由會計師簽證,交由勞委會、經濟部、國科會、財政部與金管 : 會等單位組成的專案小組確認; : 2. 對於超過1個月的「無薪假」勞工,政府立即發放失業補助金; : 3. 對於少於1個月的「無薪假」勞工則可採累積計算,一旦超過1個月, : 則政府立即補發失業補助金。 無薪假應該全面禁止,縱然不禁止 以會計師簽證嚴格審核,也是不錯 但要看如何執行,執行寬嚴,如果由王如玄執行的話,跟沒做沒什麼兩樣 又由政府替企業發錢很奇怪,但如果前面的會計師簽證標準,掐得夠死 使無薪假看得到,但企業放不到,也還算可以 : 四、正視人力派遣問題,防止雇主濫用 : 廠商(政府)外包給其他企業人力派遣時,不得支付少於廠商(政府)本身聘用相當人力的 : 單位時間成本與福利。 這應該強化禁止的範圍 日本薪水凍在那邊就是濫用派遣的明證 : 五、彈性處理外勞聘用,提升本國勞工就業 : 現有外勞聘用作法造成本勞、外勞、雇主與政府四輸的局面。我們應改革外勞管理制度,讓 : 四輸成為四贏: : 1. 基本認同最低薪資的普遍適用性原則; : 2. 外勞與聘用企業共同負擔就業安定費; : 3. 就業安定費應依公式彈性調整,以符合國際及國內經濟條件,以及各行業的就業狀況; : 4. 中大型企業可以直接引入外籍勞工,降低僱用成本; : 5. 政府應從嚴審核引進外勞企業是否保障本國勞工的就業權利。 這裡面有幾個變數可以操作,要看這政治人物執行方向 如果第二點共同負擔就業安定費操作,使企業付出相當大的成本 高於基本薪資甚多的話,對本國勞工有幫助 請外勞誘因也會降低很多 但如果第二點說說而已,加上第五點政策執行方向偏企業,這政策就完全無法保護勞工 : 六、發展照護產業,增加中高齡的工作機會 : 親民黨的「攜老」計畫經過4年運作後可以創造至少15萬個中高齡在社區的工作機會,解決 : 氣餒勞工的長期失業問題。 : 4_5 勞工就業與失業問題 : 為勞工找到穩定的工作與爭取合理的薪資是政府要承擔的責任。 : 親民黨改善勞工就業與薪資問題的主張包括: : 一、企業聘用本國員工的強度(包括薪資與人數)給與租稅優惠待遇。 : 1. 此舉有助於勞力密集服務業(占GDP近7成)的發展; : 2. 願付高薪白領員工或是大量增員的企業都給與協助,解決失業問題,也同時鼓勵企業創 : 造優質的工作機會。 勞力密集產業出走是必然現象,因為我們不是未開發國家 不可以老是用未開發國家的思維思考 開發中邁向已開發國家的進程中,勞力密集產業必然外移 留在開發中國家不是只賣內銷市場,就是等著被進入中國生產的歐美企業打敗 : 二、政府推動新產業政策,以增加新的創業與工作的機會。 : 1. 加速寬頻通信、雲端科技與數位化平台的發展,增加產業本身與文創事業發展的機會; : 2. 推動綠能環保產業的發展,如綠建築與電動車的推廣,可增加新的投資創業機會; : 3. 老人照護產業的發展,增加社福產業的發展機會。 這是每個先進國家都在做的,這政見大家應該沒有太多不同 : 四、鼓勵企業加強暑期實習機會(包括海外實習),以及增加符合就業技能的畢業後教育訓 : 練機會,如外貿協會的外貿人才訓練,充實學生或社會新進人員的工作能力。 鼓勵就等於可以不做 : 五、提升政府服務效能,降低創業時各種行政申請門檻,從發想到作為能快速落實。 創業最重要的是中產階級,有一定儲蓄,工作外有一定時間,很多人都會願意兼職或創業 這牽涉到我向來的主張,勞工政策是"經濟政策"、不只是社會政策 : 六、建立企業特別是服務業資方與勞工的夥伴關係,勞工除有正常薪資維持生活外,政府應 : 修訂《公司法》,讓企業經營改採與勞工利潤分享的經營模式,不僅可增加勞工所得, : 強化勞工對公司的向心力,還可促進勞資雙方的和諧關係。 這利潤分享經營模式,若沒有強大工會法令支持,都是空談 利潤怎麼分享全由天龍人決定,基層員工基本上沒份 : 4_6 人才不足問題 : 面對大陸經濟崛起,臺灣過去執政者的鎖國心態,使得國內優良就業機會短少。2008年金融 : 海嘯後,國內論政者要求待遇齊頭平等的「肥貓」民粹操作,讓人才留在臺灣發展意願降低 : 。人才外流使得國家競爭力日趨弱化,而人才採取齊頭式平等管理,也讓人才沒有發揮潛力 : 誘因,造成社會人力資本損失。當前世界各國無不卯足全力吸引人才,以提升國家的競爭力 : 。唯獨我國對於人才的爭取未能積極關心,移民政策是以滿足婚姻關係,以及產業與社會低 : 層次的勞工需求為主;吸引人才以提升國家競爭力的作法從未落實。我國的移民政策必須修 : 正,除人道因素外,更要重視高級技術人才的引進,才能提升臺灣生產與創新能力。 : 親民黨的主張 : 一、國家當前第一要務是立刻規劃新的《移民法》,鼓勵企業吸收東南亞地區年輕技術人才 : 到臺灣發展,以充實年輕且具有高度技能的人力。 台灣人才相當足夠,不該學先進國家找技術外勞來 台灣是開發中國家,應該以本地技能足夠的人為主 東西好多,不盡正確,僅供各位酌參 -- 工黨黨主席 希望大家異中求同 放棄統獨、藍綠二分法 結合經濟、法律、政治、管理學等角度 替所有勞工們"拆穿"財團、政府河蟹的謊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4.12.20.160
ViperII:那個……你的勞力密集產業定義跟他的說明完全是兩件事耶 12/26 23:16
我會盡量簡化說明, ※ 編輯: atzkgb 來自: 61.31.108.16 (12/29 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