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Examinatio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考試的過程詳見上一篇... 準備方式人人多有不同,適合自己情況比較重要,以下成績~ 98地特三等(北市): 98普考: 98會計師: 申論 測驗 總計 申論 測驗 總計 申論 測驗 總計 國文 49 16 65 國文 31 18 49 國文 40 24 64 及格 法英 44 44 法英 62 62 中會 30 34 64 及格 中會 33 35 68 會計 45 40 85 成管 21 44 65 及格 成管 20 42 62 成管 40 47.5 87.5 審計 43 40 83 及格 審計 37 38 75 審計 24 45 69 高會 缺考 政會 19 44 63 政會 14 45 59 稅法 缺考 會法 29 44 73 商法 缺考 財政 16 32 48 總成績 62.77 (排名14) 總成績 68.58 (排名96) 錄取標準 62.03 錄取 錄取標準 68.50 錄取 中會: 初期以郝強的課程為主,後來決定考普考後,索性連課都不去上了(已教到第九章) 老師真的教得不錯,只是脾氣...還有我都做第一排(不想排隊),被電得好慘~ 普考我完全以藍色題庫為主,我將所有四等的題目做了幾遍, 又將不熟圈起來的部份及歷屆普考的試題多做幾遍。 我發現四等:租賃、退休金、所得稅等章節極少考到, 某些主題如利息資本化、分期還本債卷、可轉債、附認股權債卷、稀釋EPS...等 中會來說重要的部份,四等可能只考過一遍兩遍,衡量後我會完全放棄(有風險) 而準備CPA時我則把錄音檔再聽一遍,並完整的做完中會課本。 就高考而言我覺得準備課本就已經足夠了,因為有太多科目要兼顧。 但最好還是要知道出題的方式,可以多翻翻藍色題庫(不一定要做) 譬如四欄式調節表考題多是考計算金額,如果每題編表、每題都做可能很花時間。 我可能挑一題典型的題目編過一次,其他的都只是打打計算機而不動筆。 退休金章節也有許多表格,可是考題多以選擇為主,那我就改要求看懂會算就好。 而某些部分,如股份基礎給付,近幾年常常出現,則是完全不能放,熟到爛掉... 複習的時候我盡量以打計算機+嘴巴念分錄來複習,省去很多紙筆的時間。 題目太大就在紙上寫上關鍵數字,再繼續算。重頭寫到尾我覺得好花時間。 可要務求真正理解,知道數字是怎麼來的(相信自己心裡有數) 中會即將變革,有準備的人也需要多考慮,要花多少比重在這科身上。 成會: 這科是我比較得心應手的一科,大部分問題可以自己想通不用問人(但想得很痛苦) 蕭靖課本題目很多,我有個觀念。普考連高考的題目都要寫(不寫CPA), 高考連會計師都要寫,而原文題我通通不寫。選擇題則一題都不能放過。 課本裡有些CPA的題目很大,但CPA考三個鐘頭,考在高普考很難寫的完。 通常出現機會不大(做過30份三、四等考古題的心得),如此我會完全置之不理。 成會普考跟高考的範圍幾乎一樣,只是普考通常題意簡單、考題單純(偶有例外) 所以如果準備普考,每個章節都要讀,但太艱澀多變化的題目則可以先擱置一旁。 高考最好能夠多理解、多做題目,這科如果出簡單,考80以上很常見。輸了傷很大~ 跟中會一樣讀書時仍有不喜歡動筆的習慣,計算的出答案就好。 但記得考試時計算過程要寫清楚,不然可能拿不到分數。 審計: 金虎爛真的非常厲害,乖乖跟著他就好了(課後一定要複習)。 我的準備方式先以理解課程內容及課本為主, 但內容實在是有夠多,老師說的也不見得可以完全聽懂。 所以每讀完一個章節我就去做題庫選擇題的部份,不會再回去翻。 如果課本或課程有不懂的部分,但選擇沒考過(做了近一千題),我會先擱置一旁。 我把方向切成選擇與申論兩部分,一開始以理解跟選擇為主、背誦不理。 等整本課本及選擇題庫做完時觀念已相當清晰。 申論出題類型有偏重觀念跟偏重背誦,某些題目甚至幾乎是完全觀念。 此時立基在選擇的基礎下我多半能讀的通。 考前則不斷背誦老師說重要的部份,以及題庫裡常考的部份。 審計的申論一定要背,背下來的內容就是你的武器,往往不單單只能寫一種題目。 某些偏中性的題目你都可以丟進去(有點難解釋,不過讀過的人應該懂) 這科求高分較難,但起碼也不能輸別人太多。 政會: 初開課時比較忙,加上X昇風聲狼藉...我就一堂也沒有去了,在急慌亂的情況下, 上網買了達叔的97CPA函授,裡頭觀念說得很清楚,只是九堂課真的很少, 沒有帶到多少題目,連總會都教得很少(97完全沒教新的) 後來修了學校的政會,在那時候把歲入、經費、總會弄的超熟,誰知道新政會... 這科建議新公報讀熟是老生常談了,我覺得歲入、經費、總會可以的話仍要略懂。 當然未來一定是新政會的部分越來越重啦! 因為沒有太多考古題,我準備也很沒有方向。可我要推薦達叔CPA的新課本, 裡面的舊政會題目已足夠(參酌使用,別全做) 新政會考過的題目也都放進去了。 我的意見是,基本盤一定不能輸,如選擇及簡單的申論。 至於再多就要自己多考慮了,以前政會是投報高的科目,最近或許是過渡時期? 會法: 一開始上張公的課很不能適應,課本似乎是買假的,他完全按照自己的步驟上。 等我翻到課本相關部分或法條,他都快說完了,一直聽沒得看我又不能理解說啥。 而且我十分討厭抄筆記...好在後來有借到上課的筆記, 發現專心看筆記理解+邊聽,會法其實很簡單。老師上課有整理好多好多主題。 其實這一科最主要先把法條弄熟,熟到不行的話,再去處理他整理的部分~ 另外我推薦志光的題酷,每當法條讀到一個段落,譬如預算法前三章看完。 就可以搭配題酷的選擇題(有分章節)驗收自己到底熟不熟。如此複始到整本結束。 選擇題必定務求40分以上,因為投報超高,而且對申論也極有幫助。 這科基本上背個一百多條法條相信就很OK了,我特三因時間不夠所以只有看熟。 結果考題很簡單也沒有考高...(我朋友考91@@) 六科裡這科是我認為投報最高的一科,通常考簡單會一堆80UP的人。 考難仍可有60分以上,法條要熟,選擇多做是不變的定律。 財政: 看到我財政的分數應該知道我不該多給建議...我提供我的過程給大家參考, 因為我經濟底子趨近於0,連無異曲線也是補習才知道。 加上那時候補習班的課,第五堂後我就通通沒上了(聽不懂@@)。 所以我就把這科設定為犧牲打的對象,靠其他科來拉分 ! 我知道選擇比較容易準備,所以我買了藍一鴻五等的財政學大意, 初等只考選擇題,所以課本多以文字的方式來撰寫(對我真是福音...) 各章節再利用周群倫的選擇題庫來驗收,盡量以不學圖形為前題搞懂。 有些題目很簡單例如:丁波=以腳投票 ; 尼斯坎南=官僚模型,這種題目絕不能放。 另外不能理解的就背,題目有變化沒法背的我就打叉叉,反正我目標50分就好。 胡搞瞎搞後,發現自己申論的題目也多能看懂,知道為啥,只是不會畫圖。 這次地特我全以寫作文的方式來寫申論,拿18分老師已經對我很好了。 不過三等的選擇還是偏難,跟我設定選擇拿40分的目標有點差距... 整體我沒花上太多時間,48分我已經知足了~ 國文: 建議準備公文就好,作文可以去聽聽看,測驗開課可以在家睡覺。 這科配分因素,靠後天去改變報酬率較低,憑先天實力比較划算。 但公文沒學過絕對不會,只要花少少的時間就可以弄熟...林嵩大推! 作文嗎?能寫多就寫多,但別亂塞字,我也考不高呀! 法英: 補習班的課都沒上過,當初檢視自己在沒準備下,四等法英已有50分以上。 故安心放掉。僅考預官有讀兩天憲法,及普考前一周, 撥了兩天全天做憲法、法緒題酷,不懂就硬背,背不起來就打叉叉。 我建議憲法可以多花點時間,範圍小投報高,法緒就還好。英文則同國文測驗XD 地三時想說是練筆,法英完全沒看,加上三等較難...結果分數很難看。 如果你有放掉某幾科的打算,其他就要有強科拉回才行, BTW~93年我大學指考英文只有10分呀!(滿分100) 進度安排: 提供自己安排進度的方式給大家參考。 1. 先把各科要準備的範圍想過一次(新手可能沒辦法),譬如我中會要做完這本課本就好, 某幾章多花點時間,最後全部複習一遍、審計選擇要都會,整理的筆記背熟...等等, 相信如果準備一陣子也都有點方向了。 2. 把現在到考前還剩下的時間做個規劃,切成6塊(10塊也可,高興就好) 然後把各科要完成的進度~粗略~分割,塞進每個區塊。 譬如某科有16章,前4區塊每個讀4章,後兩個區塊總複習(視比重自行斟酌) 3. 重複前面步驟分割第1區塊成4區塊,再分割1-1的區塊...直到排出近一個禮拜的進度~ 如此最近一個禮拜每天都有進度壓力、都有個目標。 用每個禮拜執行情況看全部進度,也容易檢視這樣下去是不是讀的完。 況且除了第一區塊外,後面的進度都是粗略版,要調整也十分容易。 我覺得讀書進度是用來幫助自己讀書,如果這方法不適合你,或者成本已經大於效益。 那麼就別用了。但如果流於只埋頭苦讀,很容易到考前才發現很多都沒讀完。 折衷的話,你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排自己的進度,不一定要像我這樣。 切莫排的鉅細靡遺,你會發現有好多東西在沒碰過前,都不知道要花這麼多時間。 可以留些彈性給自己~ 心得全補齊了~我也還會再準備考試,大家一起加油吧! 下台一鞠躬(打了好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25.172.217 ※ 編輯: willieshen 來自: 114.25.172.217 (03/12 22:14)
lieslider:你的會計好強... 03/12 22:17
kuester:感謝您的分享~ 03/12 22:42
Excelstor:恭喜 03/13 01:14
dhur:謝謝分享~恭喜你!!! 03/13 16:40
WHV:感謝分享...^^ 03/13 19:20
applechu:恭喜~ 謝謝分享! 03/15 10:28
ellewatch:已收精華區 04/08 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