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Fantas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雖然我就是《刺客學徒》一書的譯者,但此刻寫起這篇相關文字 並不覺得有什麼需要「顧忌」或者「避嫌」的地方。首先這裡不會做 翻譯方面的討論,因此沒有敝帚自珍或者球員兼裁判的問題;其次, 譯者的酬勞是按照成稿的字數計算,這本書的銷售量如何對我個人的 收入一點影響也沒有(至於各位耳熟能詳的「魔戒傳奇」則是個令人 豔羨的例外),所以不存在任何利害關係的考量;此外,由於工作檔 期無法配合,我已經確定不會接下這套書第二、三部的翻譯,也就沒 有隱惡揚善、大肆吹捧以期討好雇主換取較優稿費的可能嫌疑啦(何 況我也沒聽說過用這種招數真的就能多賺點錢的……)。想寫這篇東 西純粹是出於讀到好看的書的興奮之情,就像我先前也寫過一些類似 的讀書心得報告,只不過《刺客學徒》恰巧是我在工作過程中接觸到 的作品罷了。 翻開第一頁,還來不及注意到任何其他東西之前,你一定就已經 發現了這套書相當重要的一個特色,那就是以主角的第一人稱來進行 敘事。這一點在奇幻文學是很少見的,因為這個文類的作品多半必須 處理一整個世界──包括地理、歷史、文化、種族、風俗等等──的 設定與鋪陳,用第三人稱的全知觀點比較能把各種來龍去脈交代得面 面俱到,而第一人稱的敘述由於視角受限,本來就不適合做大全景式 的描寫。但是第一人稱視角當然也有它的優點,那就是能更直接、更 自然地刻畫探索人物的內心,感染力更強,更容易讓讀者產生共鳴。 在《刺客學徒》中,作者羅蘋‧荷布對第一人稱敘事的運用便十分巧 妙:一方面,由於主角蜚滋的年紀還小、處境又特殊,他既不能也不 必為讀者解釋一切,但我們只要透過逐漸成長的他的眼睛看出去,就 能隨著他一起體驗了解周遭的世界,這樣的寫法不僅更加生動靈活, 也避免了在小說情節中硬生生加進大段「設定說明」的突兀。另一方 面,每一章開頭都穿插一小段(與情節息息相關的)歷史記載,不但 補充了第一人稱敘述中無法提及的內容,把必須的背景知識簡明扼要 地提供給讀者,而且由於這些記載片段是若干年後的蜚滋正在進行的 書寫和回憶,使得我們此刻所讀到的一切都染上了一層已成定局、無 力回天的無奈,除了呼應蜚滋流露在字裡行間的怨嘆,更讓人對這之 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感到好奇,是十分成功的敘事策略。 當然啦,把第一人稱觀點的效果洋洋灑灑分析了這麼一堆,要是 作者缺乏深刻挖掘角色心理層面細微轉折、複雜情緒的功力,也還是 白搭。而這正是我認為荷布特別擅長的地方。蜚滋是個性格內斂堅韌 的少年,有能力也有毅力在逆境中奮鬥求生,但年僅六歲就被身份成 謎的母親遺棄(雖然母親很可能也是身不由己)、又永遠與人人都說 長相與他神似的父親緣慳一面,這份憾恨創傷是怎麼也無法抹滅的; 身為私生子是他完全沒有選擇餘地的事,但從他出生的那一剎那起, 就註定終生都將籠罩在這個污名的陰影之下。荷布細膩的筆觸將這些 糾葛的情緒寫得絲絲入扣,一些特殊事件的安排也別具匠心,鮮明地 勾勒出主角飽嚐人情冷暖的童年。例如切德受黠謀之命佯裝動怒、考 驗蜚滋的忠誠時,年僅十歲的蜚滋所陷入的徹底無助與絕望;例如蜚 滋在路邊莫名其妙聽到父親的死訊時,那種錯愕、失落、以及再次迎 面承受私生子這個身份的無限屈辱與悲哀;此外他與博瑞屈這兩個同 樣孤寂卻被自己寂寞的高牆各自囚禁的人的種種衝突,還有他與個性 古怪、不善表達感情的耐辛之間那種格外矛盾、生硬但漸入佳境的關 係,都寫得十分細緻感人。我最喜歡的一段是接近書的結尾,蜚滋( 以及讀者)終於發現博瑞屈並不曾狠心殺死大鼻子,兩人這才領悟到 彼此之間累積了多少莫須有的誤解和敵意,然而逝去的時光已經再也 找不回來了,他們平白在相互怨恨中過了這麼多年,剎那間恍然、悵 然又惘然的感覺令人為之嘆息。 反派角色蓋倫和他的精技課是全書最耐人尋味的一段。從旁觀者 的立場來看,我們當然很容易責怪蜚滋和他的同學過於天真、意志薄 弱、缺乏道德勇氣,居然那麼輕易就服從了蓋倫的暴虐紀律和荒謬邏 輯;但人的心智本來就是非常容易被誤導、被操縱的東西,這一點不 僅科學和文學和日常生活中充滿層出不窮大大小小的實證,更有二次 大戰納粹德國這樣可怕極端的例子告訴我們,一整群再正常不過的普 通人──不是幾個或十幾個,而是幾十萬、幾百萬個──可以被操弄 擺佈得如何麻木又盲目,如何將令人髮指的暴行合理化甚至視為正當 必要。等到蓋倫自己的私生子身份真相大白,不但他口口聲聲辱罵私 生子、對蜚滋非理性的激烈痛恨等言行立刻有了更深層的心理意義, 而且先前博瑞屈說王室與一般百姓不同、王室私生子很少見的這句話 也變得諷刺之至──從切德到蓋倫再到蜚滋,瞻遠家族這不就已經連 著三代都出現私生子了嗎?赤裸的人性欲望、晦暗的王室恩怨內幕在 此含蓄卻犀利地展露無遺(如果是《冰與火之歌》的喬治‧馬丁,八 成會用麻辣煽情的筆法把這些私生子的「製造過程」也寫個鉅細靡遺 吧!哈哈……開個小玩笑,灰鷹別罵我啊)。更諷刺的是,同樣是大 逆不道密謀篡位、同樣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蓋倫和帝尊這對一母所 出的兄弟下場竟如此不同,前者當場斃命,後者則根本沒受到什麼懲 罰,仍然被姑息容忍,繼續維持光鮮的表面假象,這其中唯一的差別, 不就只在於一個是私生子、另一個是婚生子而已嗎? 雖然我個人對這本書相當喜愛,不過持平而論,它也並非完美無 缺,事實上書中情節有個不算小的漏洞,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 我猜想此刻讀到這一段的人多半已經把《刺客學徒》看過一遍,最多 不會超過兩遍吧,而我自己在橫跨好幾個月的工作過程中是直到讀了 第三遍才發現這處漏洞的,雖說一旦發現之後就會覺得它其實也相當 明顯。問題是出在威儀這個人物:他是黠謀國王的外甥,所以等於是 蜚滋的表叔,不過他輩份雖高年紀卻小。十四章裡,蓋倫的精技課開 始之前他第一次出場(雖然早在第一章惟真和帝尊的對話就曾提過他), 蜚滋自己說威儀比他小兩歲,而此時蜚滋十三歲(是他在潔宜灣「只 費肥油」圓滿達成任務的同一年冬初),所以威儀還是個有點嬰兒肥 的十一歲男孩;緊接著,隔年秋天他們一行人就替惟真前往群山王國 去迎娶珂翠肯了,這時候蜚滋十四歲,威儀理應是仍然稚氣未脫的十 二歲,卻居然已經擔任起迎親代表團的領隊。就算他再怎麼貴為地位 僅次於惟真和帝尊的嫡系王子,再怎麼深受蓋倫的寵信,也絕對沒有 讓一個十二歲的小毛頭獨自率領大批人馬出遠門、進行兩國聯姻的重 大外交任務的道理;更何況在他們抵達群山王國之後的情節中,無論 從威儀本身的言行舉止或者從其他人對待他的態度看來,他都完全是 一個階級和年紀俱與帝尊相近的青年男子,而不是一個比蜚滋更年幼 的小男生──不管他被蓋倫嚴苛非人的紀律訓練得如何早熟、如何脫 胎換骨,都很難說得通的啦。 但瑕不掩瑜,這本書鮮活特殊的人物、緊湊精彩的情節,都讓我 非常願意給它打五個燈……呃,不是,五顆星的滿分。不過有點可惜 的是,當初令我充滿熱切期待的第二、第三部似乎沒能接續第一部優 異的成績──不是說它們寫得不好,只是四顆星跟在特別亮的五顆星 後面不免會有點相形失色。後兩本的故事發展依然高潮迭起扣人心弦, 荷布擅長的心理描寫也依然很有發揮,然而在我看來整體的結構出現 了若干瑕疵,比如篇幅太長缺乏剪裁,略嫌蕪雜散漫(《刺客孤雛》 是二十八萬字,依此粗略估計,二三部的中文本各將高達四五十萬字), 若干人物與情節的安排顯得牽強,而第一人稱視角的敘事也遇上了一 些瓶頸、留下了一些未能解釋/解決的問題。總之,箇中詳情還是等 書出版之後再來細說分明吧,至於現在已經迫不及待欲知後事的人, 我就把我私下半開玩笑地給這套書訂的副標題列出來── 《刺客孤雛》:孤星淚之狗臉的歲月 《皇家刺客》:一個屋簷下之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刺客任務》:奧德賽之王子復仇記 ──供各位自行發揮想像力好囉…… -- 原來咱們這些譯者都成了召喚獸啦……那人家要當龍說 X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87.21.98 ※ 編輯: FuegoVerde 來自: 218.187.21.98 (11/06 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