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GreenPart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NTPUyouthCOM 看板] 作者: gulan (實踐,世界就會因你而變) 標題: [轉錄][文章] 回應「漲學費才合乎社會正義」論 時間: Tue Jul 29 16:42:42 2008 ※ [本文轉錄自 gulan 信箱] 作者: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標題: [文章] 回應「漲學費才合乎社會正義」論 時間: Tue Jul 29 15:54:21 2008 作者: mibow (米寶大仙) 看板: little_left 標題: [文章] 回應「漲學費才合乎社會正義」論 時間: Tue Jul 29 14:06:44 2008 回應「漲學費才合乎社會正義」論 ──高教政策的迷思系列之二 台灣立報2008.7.28 林柏儀(青年勞動九五聯盟執行委員) 在上一次的高教政策的迷思系列之一中,我們討論到應當是讓「高教公共化」,增 加「公共補貼」,或者以「辦學好壞」來有限地「調整補貼」(而採低學費、或無學費 政策),都會比以「辦學好壞」決定「學費調整與否」(很可能導致高學費,以及促成 「教育私有化」)來得更好。 但是,前述我倡議的這種「公共化、低學費」政策,這幾年來卻被部份人士指稱為 「有違社會正義」的政策。相對地,他們提出了一種「漲學費才合乎社會正義」的說法 ,而甚至批評公共化、高補貼的高教政策將強化「階級再製」、有違「資源重分配」的 原則。這群「漲學費才合乎社會正義」論者,包括了台大校長、台大知名教授、以及諸 多潛在的支持者…等,我認為,這些說法雖然探究到了「社會正義」的核心問題,但其 提出的概念有其偏誤和不足,卻又一定地影響了公眾的思想與討論,值得我們和「反高 學費運動」支持者一齊積極面對。 解析「漲學費才合乎社會正義」論 「漲學費才合乎社會正義」論主要的論述主要包含了兩個邏輯: 第一、補助高等教育的錢來自於「全民」的稅金,但有機會受高等教育的人只是「 一部分」的人而已(根據內政部統計,儘管到現在,20-24歲的人口中,也僅有45%的人 取得大學畢業的教育程度而已;也就是大約只有半數的學齡人口能接受高等教育。), 他們認為,用「全民」的稅金補貼「一部分」人的高教經費,是不合理的,特別是接受 過高等教育的人未來往往相對「高收入」,還不讓他們支付「合理的教育成本」(也就 是「高學費」),是有違社會公平的。 第二、除此之外,他們指出目前台灣的教育資源在「學校之間」也是不平等的分配 。在台灣,只有三成的大學生是就讀公立大學,這些「公校生」享受好的教育資源、卻 只需負擔低學費,而且普遍來說這些人的家庭社經背景都較好;而另外的七成大學生是 「私校生」,幾乎沒取得公共補貼,整體資源較不足,卻得要負擔高學費,卻多半來自 社經地位較差的家庭。他們指出,這是一種公共資源的「反向補貼」,有違社會公平, 所以,特別是公立大學應當調漲學費,讓社經地位較佳的學生負擔較高的成本。 這兩個論述過去從部份自由主義的經濟學者(可參閱台大經濟系吳聰敏、駱明慶教 授等人的相關論文)開始流傳,而在今年六月台大校長李嗣涔對「台大是否要調漲學費 」的發言中引爆。李嗣涔公開說到:「台大學生享受一流教育資源,且平均來自社經地 位較佳的家庭,如果不漲學費根本是『不公不義』!」一時之間,「漲學費才合乎社會 正義」正式成為了「高學費政策」的主要支持論述。自此我們時常觀察到一種「不該用 全民的錢補助『少數人』、特別是『有錢人』,而應該對他們採取『使用者付費』的邏 輯」,影響公共意見,來反對對高等教育的公共補貼,使「公共化」更加無法排上公眾 支持的改革議程。 什麼才是合乎「社會正義」的高教政策?   「漲學費才合乎社會正義」論並非完全沒有道理,部份回應僅以「教育不是商品, 不該市場化」為由反駁,可能不足以清晰說明問題所在。容我在此試著一一分析辯論, 究竟什麼才是合乎「社會正義」的高教政策?   「漲學費才合乎社會正義」論說到:「公立的高等教育」多半由「高社經地位者」 取得,而且未來多半收入較高,所以低學費政策的教育補貼有違社會正義,應當讓公校 學生依「使用者付費」邏輯多付費,才是合理的「重分配政策」。但是,我的反問是: 為什麼不是採取「普遍公共化的低學費高教體系」,讓高等教育的進入門檻與「財務能 力」脫勾,頂多與「學術能力」相連,而在未來「稅收」上,再採取強化的「累進稅制」 ,向富有的人多課稅、作為窮人的社會福利及整體的教育支援,以達成更好的「重分配」 效果?我認為,這種透過「稅收重分配」的作法,與「使用者付費」比較起來,效果更 好、而且能避免其可能的壞處,這些理由包括: 第一、有機會接受(公立)高等教育的人們,雖然的確「平均」社經地位與未來收 入都較高,但並非代表「每個人」社經地位與未來收入都較高。站在「劫富濟貧」的重 分配角度來看,依「實際所得」課稅的「稅收重分配」模式,必然效果比依「平均未來 所得」收取不同學費的「使用者付費」模式來得好,也來得準確,避免「辛苦考上台大 的窮學生」(但又還沒窮到符合減免學費的標準),必須因為反映成本的「高學費」而 讀不起。 第二、雖然公共化的高教政策是用「稅收」來支付「部份人」才享受得到的高教資 源。但「稅收」不一定是要如其表面的來自「全民」。實際上,只要進行積極重分配的 稅改,例如更強化「累進稅制」,稅收過程的本身就是一個重分配(有錢的人多繳稅、 沒錢的人甚至可退稅)的過程,而拿「有錢人的稅金」來辦高等教育。 第三、在現實經驗中,「使用者付費」模式搭配的實際上不是「劫富濟貧」、並非 透過收高學費來設立更多弱勢獎助學金的重分配政策;相反地,「使用者付費」背後隱 藏的往往是「教育私有化」:透過增加來自私人的學費收入,而減少公部門過去挹注的 教育資源。這在台灣過去十多年來的「調漲學費」經驗中可為例證:儘管公立學校十多 年來調漲了將近一倍的學費,但公部門對其補貼卻逐年減少,導致平均每生能取得的教 育資源反而減少,弱勢學生的獎助學金也未有任何明顯增加。 第四、「使用者付費」模式透過「反映成本」導致的「高學費狀況」,將會使得學 生求取學問上必須緊扣「成本效益考量」,進而將導致「學習功利化」:僅求取未來能 賺錢、能「回本」的應用學問,而放棄調符合整體利益或個人實現的基礎科學。這樣的 發展將扭曲了學術的本質、影響了知識內容發展,使得能讓全人類邁向解放、但無法讓 個人獲利的激進批判社會研究在高等教育中更不可能存續,或根本沒人要學了。這樣的 情況,高等教育將不只在「資源分配」上無法合乎「社會正義」,將連其「教育內容」 也將更偏向社會上的優勢階級(教出得起高學費的人偏好的高文化知識、排擠弱勢文化 知識)與資產階級(教出合乎資方需求的勞動力、去除批判資本主義的知識),大學將 成為鞏固「社會不正義」的堡壘所在,完全成為「再生產」的工具。 我相信,這些扭曲的狀況並非重視「社會正義」的「漲學費才合乎社會正義」論者 ,所衷心期望的。倘若我們的分析是正確的,那麼我們應當做的是支持「公共化、低學 費的高教政策」,在這基礎上推動一切不論是在「資源分配」或是在「教育內容」上能 合乎與邁向「社會正義」的教育政策改革,而小心「使用者付費」邏輯所可能潛在的危 機。 -- 青年勞動九五聯盟http://blog.roodo.com/youthlabor95 青年勞動九五聯盟申訴專線:餐飲速食 0939-919-372;超商賣場 0916-239-335 教育事業 0963-042-532;其他工作 0911-678-400 申訴Email:[email protected] -- ※ 發信站: 批踢踢兔(ptt2.cc) ◆ From: 210.69.124.21 libai:轉錄至某隱形看板 07/29 14:27 -- 北大青年社 --基進 -- 聯絡人: 辜同學 0916-239-335 [email protected] 陳同學 0911-319-943      [email protected] 聯絡站: 北極星2 telnet://192.192.35.34 《YouthPark》版 批踢踢 telnet://ptt.cc 《NTPUyouthCOM》版 http://blog.roodo.com/youth_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9.108.29 Valera:轉錄至看板 NCCU_SEED 07/30 12:4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3.99.31
Euglena :給個意見 此文的論點是比較兩種觀點合者可以達成財富 07/31 00:06
Euglena :重分配 那這樣應該是可以去概略模擬計算一下 07/31 00:06
Euglena :用數字來證實論點 而不是一堆「我認為」就自動合理化 07/31 00:07
Montolivo :邪靈斬 08/02 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