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Headphon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skybird0414 (天鳥)》之銘言: : 本身是沒見過911本人,也沒聽過他的系統, : 但是以我跟網友交流的心得有幾個重點是 : 1.每個人耳朵分辨力真的差異很大,這點應該大家也很有共識.... : 所以針對金耳聽得出來一些很些微的差異,我聽不出來,我個人不會武斷說一定是假的 : 因為自己周遭很多友人沒再玩耳機的也會說 IE800 跟 CX300 差不多 或是 : SHURE E2C 跟 E5C 差不多這樣的話, 我是學基礎科學的,不是工程的,所以不是很了解一般儀器的精密度 不過我想聲音有沒有差,不是示波器甚麼的接上去立刻真相大白了嗎? 還是其實目前人類耳朵的解析度還是遠勝過儀器阿... 就算一般民眾買不起,哪個對自己器材有信心的廠商公布一下... 或著沒有靈魂的機器是分不出來聲音好壞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2.78.2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468485436.A.2DF.html
a3619453: 生理也會影響的 睡飽跟整晚不睡去聽一樣的器材感覺也會 07/14 16:40
a3619453: 不同 07/14 16:40
skybird0414: 同意儀器檢測,我也覺得用高精準錄音器材在高標準錄 07/14 16:41
skybird0414: 音室做各種儀器檢測或許是相對客觀的方式, 07/14 16:41
lwecloud: 我也很好奇,明明就有Head and Torso Simulator這種東西 07/14 16:54
lwecloud: 要便宜一點去掏寶買個CRY711仿真耳就可以測了 07/14 16:58
superfo: 我看以後連房間裡是用什麼牌的冷氣都會影響聽感了,還有 07/14 17:09
superfo: 開幾度聲音會有溫暖的聲跟冷靜的聲xd 07/14 17:09
luwatercolor: 空氣濕度的確會影響聽感啊,喇叭很明顯…… 07/14 17:26
skybird0414: 樓上是說喇叭懸邊的部份是嗎? 07/14 17:33
luwatercolor: 是啊,尤其下雨天,聲音聽起來都軟軟的 07/14 17:35
luwatercolor: 所以才要開冷氣維持濕度 07/14 17:35
a9110513: 海拔高低也有差 空氣密度不同 07/14 17:37
skybird0414: 其實很多耳機版友別說自己系統沒有中高階喇叭 07/14 17:40
skybird0414: 本身自己也沒在玩兩聲道...很多為酸而酸的啦 07/14 17:40
zxc14725886: 會有人噓你有些聽感科學測不出來 07/14 17:41
esatangw: 兩聲道和耳機差別太大 耳機距離耳朵距離小 可以忽略空氣 07/14 17:41
esatangw: 兩聲道通常距離1公尺以上 一些介質變化可以較容易分辨 07/14 17:43
superfo: 二聲道是會改變,所以才會說玩二聲道的學問很多,我是指 07/14 17:46
superfo: 那些玩耳機的,搞到什麼都玄之又玄的,也真的太扯了,要 07/14 17:46
superfo: 不要連牆壁用什麼色的油漆都會影響聽感也來比一比算了 07/14 17:46
我倒是認同不同波長的光壓確實會造成聲音的不同(人類能不能察覺又是另一個議題了)
luwatercolor: 話說跟我買750來玩的朋友,幾乎都是玩兩聲道的呦 07/14 18:04
evadodoya: 我沒錢可以買次一等的金金嗎w 07/14 18:05
luwatercolor: 金金?金士頓嗎?我所知道的玩家,plextor m6e跟金 07/14 18:08
luwatercolor: 士頓 hyper x都有嘗試過 07/14 18:08
evadodoya: 我錢不夠壓w 07/14 18:13
luwatercolor: 他們說也有效果啦,但不確定跟上小李SATA跟線電的硬 07/14 18:15
luwatercolor: 碟哪個有優勢 07/14 18:15
evadodoya: 我先今晚確定我硬碟是不是真的掛了再來考慮這問題w 07/14 18:17
aegis43210: 每個人的耳道形狀都不一樣,當然測不出來… 07/14 18:39
aegis43210: 如果真的要盲測,用耳道式耳機可能最沒爭議 07/14 18:40
我覺得直接拿錄音裝置從訊源直接錄不就好了 連耳機都不用 不過錄出來的檔案如何判別差異程度又是個問題 所以找個願意挑戰的金耳朵盲測也是有方便性的 雖然我猜結果是是另一個金耳朵跳出來說受測者不夠金
jakkx: 話說這個認同是指有科學依據還是有實驗傾向這個結果或是機 07/14 18:46
jakkx: 器可以直接測出來嗎? 07/14 18:46
有阿 光照到鼓膜上是有作用力的,電磁輻射會對照射到的表面施壓 這個壓力叫輻射壓,聲音當然會變。
ultimatevic: 示波器沒辦法完整解釋聲音的主觀感受 07/14 18:52
最精密的示波器無法區分的電流,我相信耳機對耳機應該也是一樣的...
jakkx: 那這種東西測的出來嗎? 07/14 18:52
jakkx: 別誤會我不是想雞蛋挑骨頭啦,想從各方面來看看人耳與機器 07/14 18:59
我半開玩笑的啦,在一般環境對聲音的影響,應該是很難測出來 要能夠影響聲音的光壓,我猜鼓膜會先燒起來XDD ※ 編輯: chenszhanx (114.32.78.20), 07/14/2016 19:04:55
jakkx: 對聲音的敏感度是差在那… 07/14 18:59
jakkx: 既然有機會碰到這方面的專家就順便問看看… 07/14 19:02
在剛剛看到的條件之中,溫度跟濕度除了對電子儀器有影響 之外,對空氣的密度影響也很大。而房間的顏色對溫度影響 也不小。 所以會對聲音造成差異是很有可能的阿 ※ 編輯: chenszhanx (114.32.78.20), 07/14/2016 19:10:37
jakkx: 也是…一般環境光背景噪音我記得就40db左右… 07/14 19:06
nodavirius: 器材相同的情況下類比輸出每一次也都不會一樣吧 07/14 19:23
yeahbo: 請先生出動態範圍100dB的示波器,謝謝。 07/14 20:18
classskipper: 本篇正解,不過本版是某些人的神壇 07/14 20:47
Dopin: 儀測是有極限值的呀 我常在搞儀測我都不敢講機器一定可以 07/14 20:49
Dopin: 分辨出啥 樓上這篇不能算完全正解呀 Orz 07/14 20:49
儀器固然有極限值,但是要超過人類很容易吧? ※ 編輯: chenszhanx (114.32.78.20), 07/14/2016 21:47:35
Dopin: 光是 IMD 你看有幾台機器可以測四條以上 ? 07/14 21:53
Dopin: 超越人類 那音樂錄製的格式就很傷腦筋啦 測點的機器更是大 07/14 21:55
Dopin: 多只有 44.1K / s 07/14 21:55
Dopin: http://goo.gl/xkJjqV 07/14 21:56
Dopin: 雅瑟那個每秒測 5000 個點的機器就四十幾萬 /.\;;; 07/14 21:59
yeahbo: 喜歡示波器,請先找到16bit的機器,魯蛇我孤陋寡聞沒見過 07/14 22:06
ultimatevic: 我不知道為什麼你那麼堅持儀器超過人類感知這件事XD 07/14 23:15
ultimatevic: 「超過人類很容易」前提是先知道要看的是那些參數 07/14 23:18
因為主題是OS在SSD的PC系統與在HDD中能給予更好(不同)的聲音 ,要檢驗這個說法是否為真,我想用器械量化數據,比用人類聽 感來好分明。更可以說服大多數人。 而所謂"超過人類"是指人類用聲音輸出裝置輸出聲音再用耳機聽 ,跟用器械直接測量PC輸出的電壓比較。我相信人類能設計出來 的裝置是遠勝直接用原始感官測量。 我的想法是如果最精密裝置都不能區別,那更不如的人類雙耳 也不用說了,而一開始的假設就不攻自破。 不過看來不少人對於這個前提就不認同了...... 認為人類能用耳機或喇叭區分辨出,最先進儀器區分不出差別的 電子訊號。
evadodoya: 醬料你敢嘴? 07/14 23:19
※ 編輯: chenszhanx (114.32.78.20), 07/15/2016 00:32:12
Dopin: 根本的問題 : Interval VS continuous 07/15 00:42
Dopin: 不過如果全都只講數位 那就只討論 Interval 07/15 00:43
Dopin: 但其實聲音是類比 所以這也是目前測量方法的最大問題 測的 07/15 00:44
Dopin: 都是 sound 不是 music 有復合圖譜 但不是 "連續" 07/15 00:44
ultimatevic: 我可沒說不能區別,只是你把有差別跟能分辨好壞混在 07/15 01:04
ultimatevic: 一起講了 07/15 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