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Hermit_Crabs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文章主題: 保育類椰子蟹 清唱綠島悲歌【2004/06/23 聯合報】 -------------------------------------------------------------------------------- 聯合新聞網-保育類椰子蟹 清唱綠島悲歌 保育類椰子蟹 清唱綠島悲歌 【本報記者蕭敏慧】 端午昨天過了,綠島待產的母椰子蟹正抱著大肚,從山林緩步爬往海邊,要讓 海水帶走腹部的受精卵(稱「洗卵」),繁衍下一代。但每年的這段期間,卻 有不少島民徹夜巡守,將一隻隻母椰子蟹手到擒來,再以高價出售化成盤中美 食。 椰子蟹是全台唯一列入保育的甲殼類動物,也是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早 在一九八三年就列名受威脅的保育類動物,台灣在民國八十四年將之列入珍貴 稀有的保育類動物。但在官方長期縱容,民眾濫捕下,綠島的椰子蟹正無聲無 息地邁向絕滅之路。 當年加菜 現在賣錢 去年 有人抓兩百隻 綠島當地共有十幾名以抓椰子蟹為副業的「高手」,在端午至中秋的這段繁殖 期,每天從晚上七時至翌日清晨四五時,以每兩三小時間隔搜尋從山區下海的 椰子蟹。去年椰子蟹活動期,有人抓兩百隻以上,家裡不時圈養十幾隻椰子蟹 待價而沽。 一斤重的椰子蟹市價可賣一千三百元,兩斤以上每斤跳到一千六百元,三斤重 賣到每斤兩千元,主要供貨台東的餐廳,也有人夾帶運送日本。由於價格好, 從二三十歲的小夥子至六七十歲的阿公阿嬤都加入獵捕,就連當地公務員也不 例外。 中研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陳章波說,早在兩百年前,小琉球居民移居綠島開島 之前,椰子蟹就已存在。 對老一輩的綠島人而言,當地俗稱「八卦」的椰子蟹,還是回憶的一部分。目 前由陳章波指導,正進行綠島椰子蟹研究調查的台大漁業科學研究所研究生王 芳琳說,不少人是從小跟著父母、阿公阿嬤,晚上拿著手電筒照岩壁,抓椰子 蟹長大的,現在當地這個傳統還延續著;不同的是,當年是為自家人加菜,現 在則是賣錢。 王芳琳說,每當捕獵者被問及椰子蟹可能滅絕的問題,雖然一致同意,椰子蟹 數量年年遽減,但他們還是認為「每年都有得抓呀!」「放心,還是抓不完的 。」 實際情況卻是悲觀的。兩年前陳章波展開復育椰子蟹計畫,從人工繁殖及幼蟹 棲地調查著手,由王芳琳執行,這也是國內僅有的椰子蟹調查研究。陳章波的 計畫是,透過幼蟹棲地調查,才能進行重要環境保護。 從前 一株樹數百隻 最近 現身在五年前 可惜,研究人員找了兩年,沒找到任何一隻幼蟹。當地人說,二十幾年前,一 株林投樹,可以見到數百隻約五十元硬幣大的幼蟹;最近一次幼蟹現身,是五 年前在海邊岩洞,一名觀察力敏銳的當地人看到一隻約一元硬幣大的幼蟹。 陳章波說,「找不到小個體,意味未來沒希望」,這也是保育人士最擔心的。 椰子蟹列名保育類動物快十年了,但今天當地依舊公然捕獵、販賣、食用,從 沒有人因而受罰。 王芳琳說,當地居民非常善良純樸,只要罰例(罰款二十萬元至一百萬元)一 開,絕對可收嚇阻作用。但綠島好似是野保法的化外之區,包括去年成立綠島 椰子蟹保育推動工作小組,成員包括警察局、巡防署、鄉公所、東管處等單位 ,每次開會總鄭重宣誓「依法辦理」,卻依然坐視居民夜夜以手電筒搜索椰子 蟹,抓到時,也不避諱大批夜遊的民眾圍觀,成為最糟的保育示範。 專家呼籲 終結捕獵 光禁沒用 還要復育 陳章波指出,在綠島這樣一個彼此認識、每人都清楚誰在抓椰子蟹、警察要執 法可能就會辦到自己親友的地方,光禁是沒有用的;因為當地的共識是:「不 能為了椰子蟹,破壞地方的和諧」。 他說,政府能做的就是立法、保育,除了法要確實執行,另一個管道就是研究 、使數量增加,再加以利用。他認為「資源不用是傻瓜,把資源用壞更是大傻 瓜」。這批高桿的捕獵人,擁有的椰子蟹知識比讀了一堆資料的學者還要多, 何不讓他們從破壞者變成保育天使? 陳章波正規畫一項椰子蟹族群普查,希望以聘用臨時工的方式,彌補捕獵者不 抓椰子蟹的經濟損失,再借重其經驗,調查椰子蟹的數量、做標記、放流,再 調查蟹何時、何處再出現等資訊。在椰子蟹成為綠島的明星物種後,這批保育 天使還可以是夜遊的最佳導覽員。 保育人士呼籲,唯有終結捕獵,綠島的椰子蟹才能找回春天,綠島居民才能繼 續擁有椰子蟹相伴的夏夜。 小檔案》椰子蟹兩斤重 要歷經十寒暑 棕色至深紫色的椰子蟹在綠島稱為「八卦」,主要是頭胸甲的淡藍色花紋像環 狀的八卦。國際上則稱牠為椰子蟹(coconut crab),因為在其他分布的島國,椰子蟹常以大螯敲開地上的椰子吃椰肉。綠 島沒有原生的椰子,椰子蟹於是改吃當地最多的林投果,也吃作物花生和地瓜 。 椰子蟹的分布集中在南太平洋上的島嶼,包括斐濟、帛琉、關島、印尼、馬來 西亞等地,台灣的花蓮、台東、恆春半島也有,但本島數量稀少,以綠島和蘭 嶼數量較多,在蘭嶼椰子蟹常在墓地出沒,達悟族人視為「惡靈」,當地人並 不捕食。 一隻椰子蟹要五六歲才能達到性成熟。在清明前後,椰子蟹從冬眠中醒來,出 洞,覓食補充體力;六至九月,開始交配。每隻椰子母蟹可抱卵十萬至五十萬 顆,公蟹將精篋放入母蟹卵團附近,母蟹在受精卵發育成熟、轉黑時,在月黑 漲潮的日子來到海邊洗卵,直徑約零點零八公分的受精卵一碰到海水馬上孵化 為第一階段的小小椰子蟹酖酖蚤狀幼生。 狀似超小蝦米的蚤狀幼生,在三四周內歷經五個階段,長成零點二公分大,並 變態成長得像龍蝦、約零點五公分大的大眼幼生,並沉入海底生活三四周。這 時如順利存活,就上岸再變態成紫色的幼蟹,並找迷你貝當保護殼。揹兩年殼 後,幼蟹長硬殼禦敵。此後,隨身體長大脫殼,一隻一兩斤重椰子蟹,可已歷 經十個寒暑了。 研究人員去年共採四千兩百顆卵,只有五隻長成約零點五公分的大眼幼生,最 後沒有一隻成功長成幼蟹。 【2004/06/23 聯合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59.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