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Hiking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apap916 (apap916)》之銘言: : 如標題 : 好奇一問 : 北部三大岩場,一般認為是五寮尖、筆架山、皇帝殿 : 但岳界公認在北部發展較成熟的岩場,應該是大砲岩、龍洞、熱海三個吧? : 到底北部三大岩場的由來是什麼呀? 我聽到「三大岩場」這說法,大概是 2008 年 第一次爬筆架山也是 2008、皇帝殿大概晚一兩年 皇帝殿至少還看得到岩石,筆架山除了最後上山頂之外 基本上沒啥岩石感、甚至連暴露感都沒有... 所以當時對這個講法其實就有點... 疑惑... [抓頭] 今天看到這篇,就順便把手邊零落的幾本(老)書拿來翻一下 把有提到的部份轉貼在下頭 拋磚引玉也好、博君一笑也罷,大家將就著參考參考吧... 《北台灣漫遊──不知名山徑指南 2》,劉克襄,玉山社出版 p.110: 皇帝殿本身是個台北近郊相當知名的岩場,和五寮尖齊名。 ...... 第一次北上唸書,約女生攀爬的第一座郊山就是它。 ...... 相信此山也是四、五年級一輩人,早年約會的重要景點。 (寫於 2000.05) p.211: 早年這兒有山路可翻山到到深坑,現在被新的產業道路取代了。 筆架山是老登山路線,以前常有山難,主要以迷路為多。 他(註)常去救人。 目前,櫻花谷的路線已經消失,他建議不要通行。 註:從石碇上筆架山,山腰的農家主人,林慶忠。 p.212: ...... 因為開始北部三大岩場的攀爬之旅。 這是岳界的說法,另兩處為皇帝殿和五寮尖。 但也有人認為筆架山岩場雖然雄壯, 卻不夠陡峭,應該換為孝子山。 p.213: 筆架山(580M)芒草和灌叢林立,視野不如先前山頭(註)註:應該是指炙子頭山 (寫於 2000.09) p.244: 有人將這裡(註:五寮尖)和皇帝殿並稱北部兩大岩場, 是山友學習爬岩的好地方。 (寫於 2001.02) 註:這一篇內文提到了幾次謝永河的《北部郊山踏查行》 可是我手邊只有第二集... 《北部郊山踏查行 2》,謝永河,聯經,1990 年初版 p.140: 這條路線(註)在市郊可以與皇帝殿山東西峰、 五寮尖連峰並列為驚險的地形。 註:二格山→筆架山→深坑 p.141: 為了由二格山縱走筆架, 從山上直下傾斜四十五度陡峭涸谷,長約五十尺, 吳君預備一條尼龍繩,長度不夠而分兩段, 即左手拉繩子,右手把握樹木。 (其實完全不知道這段在寫三小... 只知道他們有帶繩子?) 下坡後不久就到草湳鞍部,此地有母子二人擺攤子, 星期假日才來賣菸酒、茶水、果汁罐頭及點心,應有盡有。 我坐下竹製便椅休息半刻, 數一數週邊山友所留下來的標誌,一共有一百多條。 此時由指南宮上來的人,一隊又一隊絡繹不絕, 莫怪這家攤販一天可售一萬元以上。 朝著筆架山前進,約半小時又有一家招牌「大自然商店」 (鞍部那個應該就是 2010 年拆掉的綠豆寮(?) 但是那個「大自然商店」?無法想像在哪裡???) p.142: 回憶民國四十年間,我和三十多位岳友登二格山, 其中五位是李明輝、余富源、張文良、王秉儀四君與我, 由蕃薯寮登二格山,然後從二格縱走筆架 (紀錄在《台灣山岳》第一期第六號)。 當時有一位岳友新婚不久,一見峭坡危崖時很害怕, 留書託我轉給新娘,告訴其決心。 p.144: 於橋畔休息時,由山地採藥材回來的一位謝姓老翁告訴我: 未到福德祠之前無人居住的木屋,及無人耕的田園是「王溪石」所有, 他擁有八十餘甲山坡地,種植櫻樹,照顧多年, 現在櫻樹已長大開花,櫻樹梢參天,樹幹徑達一尺以上, 可說是炙子頭山的名勝。 ---- 身為當年吃掉史上最後一碗綠豆湯的人 現在不知道還多少人知道綠豆寮 然後想到上次去筆架山恐怕也是十年前的事情... [遠目] -- 錢鍾書: 說出來的話 http://www.psmonkey.org 比不上不說出來的話 Hiking / Singapore 板 只影射著說不出來的話 and mor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6.86.14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king/M.1633282056.A.C46.html
warfarin: 強 10/04 01:51
xxctsd: 超強的登山考古啊推推 10/04 02:10
neverfly: 怎麼說呢,給都在爬石頭的路線叫岩場,就是不同的圈圈 10/04 07:19
neverfly: 認知不同而已,就像有些前輩講五嶽三尖,聽到五嶽,沒 10/04 07:19
neverfly: 在登山的以為是在講中國的五嶽居多吧 10/04 07:19
ho83leo: 推 10/04 07:52
npc776: (╮′_>`)<我以為有大石頭稜線的都能叫岩場 10/04 09:29
yongcheng: …推 10/04 11:23
mstar: 謝永河的書可以在北市圖借到。 10/04 11:39
Broken310: 日本的稱法這類型路線就是岩場 10/04 11:53
Broken310: 只是有些攀岩半瓶水會覺得這很LOW一點技術都沒有怎麼可 10/04 11:55
Broken310: 以跟我們大攀岩的岩場相提並論呢 10/04 11:56
討論語源 or 語意的時代轉變... 是很歡迎的 但要放類似地圖砲的言論,我想就不用了... 反過來說,如果時間回到 N 年前(例如岳界初登頂的年代) 沒有護欄沒有鋁梯沒有繩索、當然也沒有人憑空挖出腳點 那是不是要搞攀岩那套才能去這幾條路線? 我沒碰攀岩,不敢亂猜,但應該是個有趣的幻想起點
miney: 哇 考古啊 10/04 12:44
knanda: 141頁二格山縱走筆架,如果她是去二格山再走筆架,那應該 10/04 13:00
knanda: 原路回筆架二格猴山岳岔路,那裡現在是石階路一路往下至草 10/04 13:00
knanda: 楠,不知道N年前的路況,假設都沒階梯,有幾段是比較陡。 10/04 13:00
knanda: 那如果他先走筆架再走二格,二格走完過南邦寮有一條陡下長 10/04 13:00
knanda: 拉繩直下草楠的,現在還是陡 10/04 13:00
補充一下,他是從小格頭那裡走產業道路 從產業道路的登山口先上二格 然後下鞍部休息(至於怎麼下就... 不清楚)
npc776: 二格下綠豆湯鞍部有兩條路 一條是無限階梯 一條稜線 我只 10/04 15:32
npc776: 走過那個厭世階梯就是了... 10/04 15:33
※ 編輯: PsMonkey (36.236.86.145 臺灣), 10/04/2021 15:47:23
gjiiiiii: 推考古 10/04 15:59
kkimkim: 筆架山換成南港山攀岩步道感覺不錯 10/05 22:28
lzjovanovic: 感謝分享 10/05 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