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標題:中美之戰將來不發生 因已在烏克蘭進行了 新聞來源: (發文須填寫新聞網站名稱與連結,供板友分辨) RFI 法廣 https://bit.ly/3QPCh5O 中美之間戰爭的發生不是在未來,因它已在烏克蘭進行了;雖然北京想繼續保持模糊立場 。這是法國一個專家新聞分析的網路媒體報道指出的。 https://bit.ly/4dNMppu 中美競合關係 Reuters/路透社 根據法國媒體Atlantico網站的報道分析指出,至少,自台灣選出一位獨立主義總統(蔡 英文,2016 年)以來,世界一直在等待東亞成為下一個大規模戰爭的戰場。 台灣將對抗 中國;中國一直將台灣島和大陸的統一作為其外交政策的當務之急(在2049年中華人民共 和國成立一百周年之前),而美國則不能接受這個會對其區域聯盟體系產生質疑的吞並行 動。 除此之外,還有它們對推動全球經濟的中國大陸的影響力(2024 年占 GDP 的 54% 和全 球增長的 60%)。 這種期望滋養了無數烏克蘭衝突“現實”觀察者的信念。 在他們看來,烏克蘭不值得西 方,也就是美國的支持,因為美國的優先事項是亞洲。 美國必須為下一場與中國的戰爭做好準備(自2010年以來GDP排名世界第二),而不是浪 費時間和武器(自2022年以來五項“法案”總計1.75億美元)支持基輔,這是一場與衰落 的俄羅斯的外圍衝突(11日)世界國內生產總值)。 奧巴馬的政策是“重返亞洲”,特 朗普把中國定為對手,拜登應該採納前任的選擇 然而,這種對未來的觀點忽視了烏克蘭衝突的深沉的中美特徵。 從很多方面來說,烏克 蘭都是兩國首都已經在發動的代理人戰爭。 當然,兩位主角都沒有興趣承認這一點,西方人堅持他們的“非交戰”,就像中國人堅持 中立立場一樣(基輔也邀請他們參加即將在瑞士舉行的“高級別”會議)。但這種自由裁 量權是北京和華盛頓之間衝突關係的一個標誌。 朝鮮戰爭期間,中國只派出“志願軍” 對抗美軍。 1954年以後,中國支持北越,但沒有直接與美國對抗。 烏克蘭衝突是在已成為過往宣戰的世界中發生的,是中國力量這種間接戰略的典型。 歷史會告訴我們,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2022年2月4日在中國,“特別軍事行動 ”開始前二十天)是否獲得了習近平的批准入侵鄰國,但俄羅斯對中國的依賴使得這樣的 協議成為了最大可能。 北京保持含糊不清:中國允許一些專家預測俄羅斯會失敗(馮玉軍,《經濟學人》引用) 。 它的外交策略是提醒其對國家領土完整原則的重視,而對這一原則的挑戰將使台灣獨 立成為可能。 但實際上,中國的支持是明確的。 北京可以從俄羅斯被削弱中獲得一切好處,俄羅斯這 個中國歷史上的偉大對手現在已淪為次要夥伴。 中國經濟受益於俄羅斯出口的重新定位:2023年增長 了26%,即 2400 億美元)。 中國 在遠東獲得領土優勢(進入符拉迪沃斯托克港 Vladivostok )。 中國工業幫助俄羅斯開 發國防工業所需的零部件。 中國在一場沒有付出任何代價的衝突中支持其夥伴,無論是在軍事層面(解放軍沒有直接 承諾),還是在經濟層面(對台灣的攻擊無疑會引發與美國的貿易戰;美國是中國擁有順 差 4000 億美元的首要貿易夥伴)。 最重要的是,北京將烏克蘭衝突視為國際秩序的轉折點。 2021年,美國可憐地從阿富汗 撤軍,開啟了北京與塔利班政權重新建立聯繫的前景(2024年迎來了一位塔利班駐華大使 ,但沒有正式承認該政權)。 烏克蘭的失敗,造成部分領土被吞併、放棄任何加入歐盟或北約的想法,以及一個與莫斯 科和解的政權的到來,這對於美國的威望將是更嚴重的打擊。 這將為亞洲地緣政治的重 組開闢一條有利於中國觀點的道路 但是,如果中國並不明說地就在烏克蘭領導一場針對西方的無聲鬥爭,那麼美國也在做同 樣的事情。 意識到北京的雙重遊戲,美國加大了對參與俄羅斯戰爭的中國公司的制裁力 度(美國國務院 2024 年 5 月宣布的最新制裁製度中,有 60 家公司中有 16 家)。 針對貿易(電動汽車關稅從 25% 提高到 100%)或中國企業(眾議院通過 Tik Tok 禁令 法案)實施a的保護主義政策也是同樣邏輯的一部分。 因此,對烏克蘭的軍事支持可以被視為削弱北京的一種手段。 俄羅斯軍隊遭受了相當大 的損失(據法國稱有15萬名士兵死亡),比佔領阿富汗更為嚴重,美國在冷戰背景下曾在 阿富汗採取了相當類似的間接戰略。 華盛頓的盤算是,只要北京必須支持莫斯科的軍事行動,中國就不會試圖通過強化其在南 海的既成事實政策或統一着手征服台灣來開闢新戰線。 我們可以從這一觀察中為未來吸取一些教訓。 首先,中國在俄羅斯戰爭中的影響力相當 大,而伊朗或朝鮮的情況則處於次要地位。其他國家通過繼續貿易來幫助莫斯科,但它們 的作用更加微不足道: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是印度的四倍。 因此,俄羅斯對烏克蘭政策 的任何變化都將由北京推動。從這個意義上說,習近平近期的訪問巴黎是有道理的。 但 鑒於歐洲國家在亞洲的邊緣地位,中國共產黨的路線不太可能改變。 然後是關於美國在烏克蘭的承諾。在華盛頓看來,這不僅是對國際秩序的支持,而且非常 現實地是對中國的威懾信息。 美國國會把對基輔援助的增加金額(600 億美元)通過投票,延長了幾年(至少到 2026 年)。共和黨一小部分人立場的轉變對烏克蘭人來說是個好兆頭。 這也有可能向唐納德·特朗普指出,在莫斯科背後,我們美國的目標是中國。 因此,中 美之間的戰爭的發生不是在未來:它可能已經開始了。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八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名稱與連結,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0.234.10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IA/M.1716012377.A.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