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India-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Original source 開眼電影 http://app.atmovies.com.tw/eweekly/ eweekly.cfm?action=edata&vol=211&eid=v211101 細數「寶萊塢」歌舞過往 文:愛老虎油 印度電影為什麼總是載歌載舞?一部描述貧民窟生活的《貧民百萬富翁》又將代給印度電 影什麼樣的改變? 喜歡看電影的朋友,都知道美國有個好萊塢(Hollywood),但對於印度的寶萊塢( Bollywood)卻可能從未聽聞。多年來,印度對台灣即陌生又熟悉,靠著大小影展的放映 ,讓大家見到了寶萊塢歌舞片的美妙和獨特,究竟印度電影為什麼總是載歌載舞? 寶萊塢電影工業行之有年,1895年法盧米埃爾兄弟研發出電影底片、感光劑和電影機,並 於12月成功公映影片《工廠的大門》,《火車到站》等,為世界電影展開序幕,隔年就到 印度放映,就此開啟印度電影的歷史。時隔不到十五年,印度照相師與製版師法爾奇 (dadasaheb phalke)所創辦的「印度斯坦影片公司」,便拍出印度第一部電影,大受歡迎 。之後,印度斯坦影片公司推出超過四十部電影,還到英國倫敦放映。 1947年,印度獨立,成為印度電影的分水嶺,在這之前,印度電影以傳統歷史或宗教為主 要題材,八股封建,說教多於娛樂,觀眾逐漸流失,加上獨立後國家百廢待興,電影業也 逐漸衰退,直到六十年代才在電影節的影響下,有了創新和復甦,甚至在1955年高達285 部,大大多出好萊塢。 為什麼印度電影總是載歌載舞,畫面多彩繽紛,題材多是愛情或生離死別? 至今仍遵循著種姓階級的印度,是個貧富懸殊極大的國家,下層社會的貧民佔人口的20% 到30%,文盲的比率高,加上民情保守,唱的比說的好,因此二至三小時的片長,充滿夢 幻場景和歌舞場面的電影,就成為人們擺脫生活壓力的夢想園地,題材也多以不同階級的 愛情故事,以及好人復仇、惡人自食惡果的情節為主。 寶萊塢(Bollywood)又是怎麼來的?1977年,印度孟買(Bumbai)成立佔地200多公頃的 電影城,創造出每年超過八百部影片的紀錄,連美國好萊塢都無法超越,孟買(Bumai) 加上好萊塢(Hollywood)之後,就成了寶萊塢(Bollywood)這個頗有互別苗頭意味的名 稱! 寶萊塢平均每天可拍2部半電影,每年可拍上800部電影,受雇和相關的從業員,高達650 萬人。年產值更高達600億盧布。這樣的紀錄看來驚人,但寶萊塢的產量正在日漸消退, 講述華麗的排場和俊男美女組合,離現實越來越遠;市場炒作,明星片酬越來越高,大部 份雇員都是來自赤貧窮人,滿懷夢想來到寶萊塢打拼,現在卻得面對隨時可能被解雇又無 保障的生活;另外,寶萊塢電影抄襲成風,在發展上仍有一段路要走。 《貧民百萬富翁》橫掃國際影壇,並奪下奧斯卡最佳影片,在印度也造成了有好有壞的後 續效應。電影中的多數鏡頭是在孟買(同時也是亞洲)最大的貧民窟達拉維(Dharavi) 所拍,生動地描繪了現代孟買陰暗的底層生活,卻也引發了爭議,來自貧民區的居民針對 電影的杜撰片名「Slumdog」感到不滿,許多抗議者更高舉大標語抗議:「我們不是狗。 」 英國著名的《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還曾報導兩名該片的童星,獲孟買 市各贈送一個新居所,以改善生活素質,卻在當地引起更多紛爭。也許,外國媒體怎麼看 不重要,對印度生活艱辛的貧民而言,他們所期望的不過是分享這份榮譽而已。 source: http://app.atmovies.com.tw/eweekly/eweekly.cfm?vol=211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11.160
lovelandbird:這個作者還蒐集滿多寶萊塢資料的耶@@ 真了不起 03/20 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