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artialArts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轉自 http://home.ust.hk/~su_shao/masters/chiu.html 一 代 宗 師 趙 竹 溪 宗 師 本文轉載自越華書報社之(越國武林史),特此鳴謝。 以上資料由馬森、鄭華秋、吳家騏先生提供,特此鳴謝。 論武功;各門各派,各有千秋。如論門徒眾多;在越南武林史上,首推〔太極螳螂派〕 的宗師趙竹溪了。趙師傅曾是七間體育會及多個團體之國術教練,計有:精武、崇正、 勵志、義安、廣肇、穗城、健青、花縣、九江、繼善、同德、聖心、邊和、華文記者公 會,等....學員多達三千,弟子超過七十。可媲美當年孔子教學情形。(現今桃李遍滿 世界各地,美國、加拿大、澳洲、法國、香港等地均設有〔太極螳螂同學會〕互相聯系 ,每年八月下旬,美國方面一定組織趙竹溪追悼紀念晚宴.發帖邀請世界各地弟子參加 。)為趙師傅傳奇的一生,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幼失牯持 上山學藝   趙竹溪,字長青,清光緒廿六年生於山東省掖縣沙河鎮。五歲喪母,十歲喪父,寄 養舅母家中不堪刻薄和打罵,被逼離家出走,流浪街頭。幸遇一位老和尚帶他上大澤山 智藏寺,跟隨清泉和覺東兩位大師學藝,習少林太祖門武術,前後十年練得一身好武藝 ,更練就一套精確嫺熟的七節梅花鞭和繩鏢(飛鉈)。及後三位恩師先後圓寂,他便還 俗下山,重返煙台。   初任鏢師 精益求精   當年十八歲的趙竹溪憑一身本領進了德勝鏢局任鏢師。在當鏢師期間獲悉煙台山上 有所青峰觀,住了位武當張三丰的傳人,姓張道號萬秋。他求技心切,辭去羈務,上山 求教,當學成之日,他問張萬秋所教的太極掌叫什麼名稱,當時師徒處身環境,雲霧飄 飄,似乎觸摸得到,便順口說:「就叫“摩雲掌”吧!」自此,摩雲掌就成了〔竹溪太 極螳螂〕的獨特功夫了。   趙竹溪當鏢師的歲月裡,有一次鏢車被搶奪,自己更被一名山賊窮追猛打,幸好危 急關頭抽出繩鏢,擊中山賊,才幸免於難。經此一役後,他明查暗訪,知道當日追擊自 己的山賊,原來曾習螳螂門功夫。因此,下定決心,尋師訪友,以求了解和學習螳螂拳 術。年餘後,鏢頭余通海去世,德勝鏢局停業,於是他便結束了鏢師生涯,再度回鄉。   其後訪得名師任豐瑞學習〔太極螳螂〕三年,又跟任豐瑞的師兄遲守進學習四年, 盡得太極螳螂拳技,包括有:八大馬步、崩步、接跟、小翻車、大翻車、單摘梅花、欄 接、上八肘、下八肘、摘要、崩步對拆。器械方面有:八卦攔門刀、玉環刀、奪命扇、 陰手棍、四門槍、春秋大刀、大掃子、刀拐、雙刀、子午劍、太極劍、連環劍、青鋒劍 等… 而遲守進是〔太極螳螂〕的掌門.在臥病彌留之際,委任趙竹溪為〔太極螳螂門〕 第七傳掌門人。   設館授徒 南下港澳   當年約廿八歲,他在煙台創立國術社致力發揚〔太極螳螂〕武術,數年間,造就不 少人材,更收了三位入室弟子計有:姜密齡、劉進田、張丕延。後來他相信相士之言: 「北人生南相,最宜向南方發展。」因而有了南下之意。剛巧當時有一個商人李滿堂, 在山東收購絲綢,他聞得趙竹溪有意南下,於是叫他選購一批絲綢,順道南下販買。姜 密齡知道師父將要往南方發展,便追隨上路,三人掮著出名山東絲綢,途經廣州,香港 到了澳門。   怎料李滿堂將師徒的生意本錢,全部輸掉,潛逃離去,不知所終。可憐師徒兩人流 落異鄉,盤川用盡,衹好街頭賣藝,又被當地南派拳師滋擾和挑戰,幸而當時澳門武林 中有位南拳高手郭文仔,為人極重江湖義氣,在他調停下,各派拳師不但言歸於好,互 相敬重。後來更成為好朋友。   趙竹溪在澳門期間,先後認識了朱頌民、郭文仔和徐國興。他們都醉心研究武術, 惺惺相惜結為異姓兄弟。為澳門當時人稱〔四大金剛〕,更開設了〔四傑堂〕推廣國術 運動。後來一些紳商豪俊,都以與他們結拜為榮,於是又有十三太保結盟的盛事。   澳門精武會更禮聘趙竹溪為總教練,教授〔太極螳螂〕拳術。一九三七年,日本侵 華眼見同胞受盡苦難,義憤填膺,乃多次奔走廣州,中山等地為抗日義演籌款賑災。更 在國軍陣營中訓練大刀隊,教他們學習斬馬刀,好使他們保家衛國,應用於沙場殺敵。   抗戰勝利 前赴越南   抗戰勝利之後,澳門經濟尚未復元,民生異常困苦,剛巧這時有位結拜兄弟龔純禮 ,乃越南(北越)中華總商會會長,便邀趙師傅結伴同行。更禮聘趙師教習其兩位公子 ,龔金湘、龔金杯及侄兒龔仁初,兼任私人保鏢一職,並助趙師自設跌打醫館,開館授 徒,發揚螳螂拳術。   趙師攜同妻子曾慧如女兒趙漢平及侄女曾淑珍,一齊居於吳基道之醫館(二樓為住 宅)。約1946年間,趙師的醫術、拳術,廣為人知,追隨學習者甚眾。發展至國華體育 館、時習學校、勝利旅店、永隆棧房、及各私家班,初級者三至七人不等,高級則個別 教授非常嚴謹,各學員不能私相授受。及後有幾位高足被派為助教,由趙師監督練習, 同時指正,尤其對拆時之要點。每晚七時至九時半教習。每晚均由弟子鄭華秋、藍景堯 、黃柏堅送趙師回家,師母則預備糖水,食後再各自歸家。   於北越海防市設館門下弟子計有:鄭振寰、龔純禮、龔仁初、龔金湘、龔金杯、江 俊傑、大隻池、吳慶秋、陳家華、張家昌、梁柏銓、鄧有根、陳世光、鄭華秋、蔡宗玉 、藍景堯、曾漢銓、黃鴻飛、呂炳培、黃國廉、鍾景華、黃大年、譚煥棠、吳家騏、黃 柏堅等人。   趙師視徒兒如親子,鄭華秋更獲趙師推薦進入新誠美公司(即越南壽星公煉奶廠創 辦人蔡念因)任書記一職長達廿多年直至北越淪陷,趙師更集資協助南撤堤岸。   一九五四年,北越赤化,於是舉家遷往南越定居,在堤岸阮豸街天后婆廟隔鄰開設 跌打醫館,更受聘堤岸精武體育會任國術教練,(當時該會教練謝林祥經已逝世)在就 職當日,精武體育會特別舉行盛大歡迎會,除原國術教練黎日林師父率徒表演國術外, 趙師上台表演其成名絕技〔七節梅花鞭〕一片銀海,觀眾嘆為觀止。   趙師到任不久,有武師陳子龍上門挑戰,他的弟子李火煙很不服氣要代表師父迎戰 ,他堅持要親身上陣,比武之日人山人海擠得水洩不通,有人更在台下落注賭博。怎料 在比武開始時,越南警方為著治安理由,要臨時取消決鬥。自此後,趙竹溪聲譽日隆, 由於那次之影響,參加習武的青年非常踴躍,因人數太多難以兼顧,他在眾多學員中選 拔了前已故謝祥林師父之長子謝賜榮為助教,從旁協助。   一九五九年四月趙師離開精武,轉任勵志、崇正、義安、健青及西貢廣肇等體育會 國術總教練,他任崇正體育會會長期間除發展國術外,並創立粵劇組,成績很好,每年 神功戲義演,譽滿西堤。   他在越南收入室弟子並不多,只有十二位男弟子計有:吳慶秋、黃耀斌、謝賜榮、 李火煙、蔣耀輝、鄭華秋、葉國樑、林子強、連定安、陳松柏、陳明和梁祺合稱十二金 剛.和兩位女弟子蘇惠秋和張芳。而黃耀斌文學根基較好,所以盡得趙竹溪之跌打醫術 真傳。而李火煙身形健碩,所以排打氣功造詣精湛非凡。蔣耀輝短小精幹,跳躍翻騰螳 螂功夫非常了得。謝賜榮本身帶藝從師,鷹爪、潭腿加上螳螂,擅長槍法劍術。兩位女 弟子最精七節梅花鞭和各套劍法。其實各有所長,每人都得到趙竹溪的真傳。   他於一九六八年越共攻佔越南首都西貢市,烽煙四起,到處難民,慘不忍睹,於是 立刻發起募捐運動,大量採購米糧,親自率領門徒沿途派糧,以濟難民一時之急。   後來越共南方解放陣線之華運特工組織,專門暗殺一些華僑名人,以制造混亂,形 成社會動盪不安。君子不立危牆之下,趙師傅便決意離開越南,將各體育會教務分配各 入室弟子們擔任。   功成身退 桃李滿門   重回香港後,在銅鑼灣白沙道四號二樓租得一層樓宇,繼續宏揚〔太極螳螂〕武術 。其後於一九七一年再遷往天后廟道鴻安大廈二樓,繼續授徒。   一九七二年成立了第一屆「竹溪太極螳螂國術健身院同學會」在港期間曾有公開為 慈善義演,繩鏢絕技是壓軸項目。華僑日報體育記者雷學欽先生在報章上撰文描述: 「趙師傅表演繩鏢時,合作表演者,以口啣著一枝燃點了的香煙,立於距離數十步外, 趙師傅身形一轉繩鏢便脫身而出,如箭離弦,又似通了電般,準確無誤地朝煙火疾飛而 去。收繩鏢前,香煙已告熄滅,但合作表演者則絲毫沒有損傷。」   一九九一年五月下旬,趙師傅染恙一病不起,同年八月四日(是日為關帝誕)同門 約廿多人午後聚集祭祀關帝,並向師尊問安,豈料當晚趙師傅竟騎鶴西歸而去,享年九 十一歲。   趙師傅謙虛慈祥,平易近人,交遊廣闊,樂善好施,畢生宏揚國術,一代武林宗師 ,遽歸道山,誠國術界一大損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61.58.3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