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artialArts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武林瑰寶——甘肅鞭桿 作者:閆順義 從嚴格意義上講,甘肅鞭桿不能簡單的歸納於某個拳種或門派,如八門拳種,通備門等 ,因為甘肅鞭桿是甘肅地域內土生土長的產物,即不是常燕山所傳,更不是任何人從外 地帶入甘肅的。鞭桿最早起源和流傳在甘肅隴南地區及天水、甘谷、秦安、隴西一帶, 這裡山大溝深,山路崎嶇,交通十分不便,過去這一帶的生活資料全憑小販用扁擔挑著 長途跋涉販運,這裡土匪時常出沒,為了防身就練幾手扁擔及短棍,後來人們便根據短 棍靈活多變,短小精焊、易於攜帶等優點,初步奠定了鞭桿的基礎。到清嘉慶年間燕山 常氏將天啟棍傳入蘭州,當時武術前輩在教練長棍和相互交流印證時,常受環境、空間 及長棍攜帶不方便的限制,便以短棍代替,長期以來,在長短棍交替演練過程中,感悟 到了鞭桿的技法,使甘肅鞭桿上了一個層次。 這裡我們要注意:二個問題 1、鞭桿的技法特點是「稍把並用,掉手為母,短兵長打,力若鞭抽」。為了增加變化 和力量,一般均為雙手執鞭,套路裡所含招法要符合鞭桿的技法特點,而決不是山西寫 鞭桿一書的人所稱鞭桿招法是由刀、槍、劍的招法組合而成,我認為每種兵器都有自身 的運動規律、特點和風格,這是不能混同的,你手裡拿什麼器械是一回事,而你練的是 什麼器械套路和招法又是另一回事,如你拿短棍練一趟劍術,透過現角看本質,你練的 仍然是劍術,而不是短棍,更不是鞭桿,甘肅鞭桿的代表《纏海鞭桿》裡面的招法就不 含有刀、劍、槍裡的招法,即便有也是根據技法的原理,結合鞭桿的風格、特點溶入其 中。甘肅鞭桿裡也有個別《天啟棍》的招法,那是因為這幾式符合鞭桿的原則而收入其 的中。所以我們認為正是由於演練甘肅鞭桿的武術前輩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對武術原則的 准確把握,才形成了今天勁道迅猛,招法凌厲,攻防兼備,結構巧妙,兩頭兼使,把法 多變,步法靈活,身法敏捷的甘肅鞭桿。 2、甘肅鞭桿為什麼不稱其為短棍、或手杖、鞭,而稱為鞭桿,山西也稱其為鞭桿,全 國除甘肅傳出之外,再無一處有鞭桿了。從稱呼上就可以看出甘肅鞭桿和山西鞭桿的聯 系和淵源。據定居在蘭州的前中央國術館教務長、中國著名武術家、拳擊格斗專家、形 意拳大師楊松山先生考證:解放前後流傳在山西的鞭桿套路只有一個《陀螺鞭桿》,是 一百年前從甘肅中藥材的集散地隴西,由山西來甘肅經營中草藥生意的商販,帶入山西 晉北地區的,山西鞭桿較為原始,保留了隴西《陀螺鞭桿》的基本動作。陀螺二字的解 釋即是形容步法的,隴西保留的陀螺鞭桿譜雲「短破長,腳下忙,避其鋒芒走陀螺」。 說明陀螺是形容避敵鋒芒而迂回閃進,繞到兩邊攻敵的一種步法,鞭桿因此而得名,我 曾問過很多練鞭桿的人為什麼叫鞭桿,竟然無人能答。甘肅的鞭桿不能因為是用來趕牲 口的才叫鞭桿,而是因鞭桿獨特的勁道而叫鞭桿,每一棍打出後都力如抽鞭。在甘肅不 是所有練鞭桿的人都懂鞭勁,都能發出如此霸道的勁力,除有西北棍王之稱的王天鵬先 生、羅文遠先生等鞭桿名家外,我的恩師馬穎達先生的鞭桿獨步武林,用一棍我們平常 練長棍一樣粗細的白臘桿做成的鞭桿,打了的每一鞭都帶著呼嘯,鞭桿翻飛,白臘桿做 成的鞭桿只有三尺五寸左右長,但在先生手中卻因為速度太快和力的方向的突然換而折 成了彎弓,鞭鞭如此,使人駭然,這就是鞭桿獨特的勁道。現在很多人能熟練的一套或 幾套鞭桿就認為會鞭桿,其實會鞭桿的標准除了應用外,關鍵要練鞭桿是否能表現出鞭 桿的風格、勁道,神態,光是一個勁道要練到一定水平就要努力一輩子,所以現在會鞭 桿的人大多數等於會做操了,根本談不上會鞭桿。 談到鞭桿,不能不談到對甘肅鞭桿做出重大貢獻的,有「神棍」之稱的王天鵬先生,王 天鵬先生山西運城人氏,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在山西運城做鏢師,最初練形意,後來為了 學習有「西棍」之稱的的甘肅棍術和鞭桿來到蘭州,他在臨夏得魏家天啟棍真傳,曾受 教於蘭州楊天成阿甸和蘭州大佛寺主持田和尚。並定居蘭州潛心研習天啟棍和纏海鞭桿 。這期間王天鵬先生正式拜武林泰斗馬鳳圖先生為師,棄形意而專攻八極和劈掛,學有 大成。王天鵬集甘肅鞭桿之精華而創編了鞭桿技法「五陰」、「七手」、「十三法」, 充實了傳統的《纏海鞭桿》套路,在這個過程中,馬鳳圖先生將從滄洲帶來的一個名為 《十三把》的短棍技法及苗刀三十二式的技法和風格幫王大鵬和羅文遠先生溶入了鞭桿 ,再加上通備門的獨特勁道使《纏海鞭桿》脫胎換骨,演練出來迅猛剽悍,變化莫測, 使人望而生畏。纏海鞭桿和天啟棍就此打上了通備門的烙印。到目前為止,從蘭州、甘 肅到西北乃至全國,我還沒有見到從技法和內容上超過《纏海鞭桿》的鞭桿套路。 現流傳的《纏海鞭桿》,除王天鵬,羅文遠先生演練的那一套外,為了普及和參加比賽 ,根據鞭桿的主要技法並吸取其他鞭桿套路的精華。又創編出四路《纏海鞭桿》。如王 德功先生創編的《纏海一路》;馬穎達老師為唐國壽參加全國比賽創編的《纏海二路》 ,全國比賽得金牌;為天水李森林創編的《纏海三路》;為張飛鵬創編的《纏海四路》 。當年馬穎達老師教我練鞭桿時,我曾回老師我學的是幾路纏海鞭桿,馬老師回簽說 「這八趟纏海鞭桿是我從師兄王天鵬那裡學來的,從未改動,就叫纏海老架鞭桿以區別 後來創編的這四路鞭桿。」從以上《纏海鞭桿》的演變和發展可以看出王天鵬和羅文遠 生先對甘肅鞭桿的貢獻,同時更反映出甘肅鞭桿的發展凝結了馬鳳圖老先生及馬穎達老 師二代人的心血,這些前輩為甘肅武術的發展做出了不朽的貢獻,將使我們永遠銘記在 心。 下面介紹做鞭桿的材料及規格要求: 做鞭桿的材料可根據本地的情況就地取材,只要堅固而又有韌性即可,沒有別的什麼要 求,所以一般象籐條,白蠟木等均可。長度和粗細則因人而異,以兩臂側面平舉,一臂 伸直,另一臂屈肘,以肘尖即俗稱鷹嘴到另一手的中指指尖的長度為准,即通常所說 「把子頂肘,稍子頂手」不可長也不可短,太長換把換不開,太短做不出動作,打不出 勁道。只能用這種辦法來確定長短,其他以身材或拳的長度確定鞭桿長度的方法極不科 學,用胳膊練鞭桿就用胳膊定鞭桿的長度,因為每個人的身材和臂長的比例都不一樣, 身長的人胳膊不一定長,用身長定鞭桿後,短胳膊拿一個長鞭桿,一掉把就抓在了鞭桿 的中間,下半截則刮衣服或干脆掉不過來,影響應用或演練。鞭桿的粗細一般不宜太粗 ,以鞭桿的小頭,也就是鞭梢比大姆指略粗一點即可。鞭桿太粗動作出不來,太細演練 起來人顯的輕浮。 甘肅鞭桿的基本鞭法有:搬砸扭扣、飛刮撂挑、(手敦)格戳拂、撩點剁卸、劈崩撥絞 ,平陰犁(手窩)、勾掛攉扎,擻搭滾提、推架雲扭、穿插輪截。從以上基本鞭法上, 產生出了許多絕妙的招法,經王天鵬和羅文遠二位先生總結為「五陰」、「七手」、 「十三法」,還有纏海十八打。 十三法可以說是鞭桿的基礎,是十三個單法式,每式都可一左一右單獨練習,即是鞭桿 的基本功,又是鞭桿的實用招法。這十三法是無中生有、十字八道、二回頭、三格三砸 ,老翁掛拐、枯樹盤根,認蹬上馬、轉環外飛,左右搬點、移步換形、扣佛穿喉、倒搬 漿、鐵扇子。 「五陰」是五個陰手把位招法的的組合,歌訣如下 : 外搬滾進迎門點,抽鞭提打轉把砸。 撩掛換手當頭劈,外搬內搬進步打。 轉環外飛擊後腦,演會五陰逞剛強。 「七手」是由鞭桿的七招精化組合而成,歌訣如下: 提撩進步把面刮,肘底砸把勢難防。 無中生有左右戳,鐵扇封門帶搬砸。 掛打翻轉稍把點,轉環外飛斜劈鞭。 認蹬上馬兩邊跑,七手連招無對家。 「五陰」、「七手」可以說是鞭桿精華的組合,有詩為證:「演會五陰串七手,見了名 家敢下手」而十八打則是十八個鞭桿技法的小組合,這十八打名稱是:橫掃千軍,老虎 撅尾,猴子擊鼓,二龍戲珠,虎臥中堂、太公搬漿,羅漢掃地、秦王挎劍,鐵門橫閂, 鳳凰點頭、狸貓捕鼠、二郎擔山、張良品簫,猿猴掉棍、迎風展旗,當頭棒喝、鐵手犁 地、腦後一窩蜂。 「五陰」、「七手」、「十三法」,還有纏海十八打組成了八趟纏海鞭桿,也是當今鞭 桿的最高心法,將纏海鞭桿譜訣公布出來,供大家參考: 手執鞭桿最為高,長劍短劍不相饒。 出勢朝天一炷香,橫掃千軍如卷席。 鳳凰點頭出彼械,擰身圈鞭虎撅尾。 秦王挎劍橫鐵閂,左右轉打二回頭。 風火輪子砸帶搬,移步換形讓一邊。 (二) 提撩進步把面刮。肘底砸把勢難防。 無中生有左右戳,鐵扇封門接搬砸。 掛打翻轉稍把點,轉環外飛斜劈鞭。 認蹬上馬兩邊跑,迎風展旗把山挑。 (三) 猿猴掉棍把鞭藏,下提上打難提防。 連環掄劈激步進,反身一鞭劈華山。 上打散花把頂蓋,中間玉帶纏腰間。 下打枯樹盤根節,轉打左右兩邊行。 (四) 蓋步立輪二回頭,左右搬點不留情。 短兵長打氣勢雄,掉把回轉上下攻。 秦王展旗打帶揭,躍起腦後一窩蜂。 朝天翻劈護身體,英雄駐下埋伏勢。 (五) 太公釣魚把桿揚,退步穿檔例搬漿。 蠍子擺尾朝天撅,羅漢掃地當頭棒。 蓋步立輪二回頭,左右搬漿腳下忙。 二龍戲珠打一邊,扣佛空喉用腰上。 (六) 外搬滾進迎門點,抽鞭提打轉把砸。 撩掛換手當頭劈,外搬內搬進步打。 轉環外飛擊腦後,懷抱琵笆揮鐵扇。 手提鞭桿兩頭忙,上圈下打人不防。 (七) 虎臥中堂萬事吉,背頂奪子腳蹬尖。 勸君莫欺白發人,老翁拄拐劈帶砸。 提杖掛打(手敦)門面,惹怒老人難回家。 肩上換鞭妙又奇,達摩抱杖無破綻。 撥步定鞭勢雄壯,猴子擊鼓更難防。 出其不意迎喉刺,白猿獻棍往前送。 張良吹簫退楚兵,倒披袈裟把家還。 纏海鞭桿自左傳,名列封神登仙班。 纏海鞭桿起名取自古典神話小說《封神演義》中的一段故事,並不象現代人解釋為鞭不 離對方的腦袋,古人稱腦為海,所以叫纏海鞭桿,武術套路取名。自古都是附會在名人 ,仙人身上,符合封建社會習武之人的心態,可不必想當然的用現代科學觀點來解釋, 這樣反而顯得牽強附會了。 初學鞭桿時,一般老師以十三法教學生入門,從兩手上下滑把,到左右換把,鞭桿起立 圓和平圓的換把,從單個動作入手,熟練後再進行組合練習,如練「五陰」、「七手」 。在此基礎上再學習鞭桿套路,進一步鞏固提高,掌握鞭桿的演練技巧,直到領會了鞭 桿的風格,身法,勁道,最後再進行鞭桿的對練和實戰,直到掌握鞭桿的真諦。 甘肅除纏海鞭桿外,還有眾多各具特色的鞭桿,如「扭絲鞭桿」、「鐵門閂鞭桿」、 「掉手鞭桿」、「黑虎鞭桿」、「陀螺鞭桿」、「黃龍鞭桿」等。 甘肅鞭桿有著極為豐富的內容,精湛的技法,獨特的風格,近百年來一直吸引著致力於 武術事業的人們不斷的學習,研究,探索。由於拜師求藝非常困難,因此對自己所學的 東西非常珍惜和保守,所以就是在甘肅,練鞭桿的人很多,但真正了解鞭桿和掌握鞭桿 內涵的人為數極少,我希望和廣大武術愛好者共同努力,便更多的人真正認識和了解甘 肅鞭桿,歡迎批評指正。 聯系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安寧區黃河市場住宅小區二號樓一單元501室。郵編:73007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61.58.2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