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NDS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steelballrun: 說真的,不要再說任天堂沒資源,許久以來任天堂的網路10/20 14:33
steelballrun: 服務都是以服務自家旗下遊戲為主,不跟M及S比,跟很多10/20 14:33
steelballrun: OLG公司比就好,運營規模差不多,表現卻差很多
因為任天堂完全是從 0 開始 微軟,不用講了,科技巨頭,網路和OS弄完善是應該的。 而且微軟為遊戲主機帶進很多新東西 譬如說:OS系統、硬碟、網路、線上商店、遊戲更新、好友 還有"成就系統",這些都是以前主機時代很難看到的。 SONY,SONY音樂有弄過線上商店,手機部門也出過手機,寫過手機OS 所以網路、OS也不是什麼陌生的東西。部門資源龐大 任天堂,只會做花札和遊戲,根本沒經驗。 所以任天堂什麼都是從 0 開始 開了一堆大坑,繳了一堆學費 ● 3DS (初期不佳,但已救活) ● Wii U (正在回神中) ● OS系統 (還在學) ● 網路服務 (正在架伺服器) ● 線上商店 (正在充實) ● GamePad雙螢幕玩法 (還在摸怎麼用) ● HD遊戲 (正在摸) 初次踏進HD一堆日廠都在抱怨,現在只是換人體驗當年感覺 異域神劍製作人就在講, 「包括任天堂本社在內的旗下子公司,沒有一家有做過HD遊戲的經驗, 只能自己摸索。」 本世代很多都是第一次 挖了一堆坑,這樣還不賠錢就太沒天理了 八卦是國外玩家發現了測試中的eShop網頁版 經測試後可以用序號來兌換東西,直接對應帳號 對應完3DS會出現下載排程 (Wii U是直接待機下載) 帳號制終於出現了 https://eshop.nintendo.net/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2.146.35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NDS/M.1413815563.A.86E.html
tonyh24613: 只能說會想到把網址裡Miiverse改成eshop 10/20 22:34
tonyh24613: 真是聯想力強大XD 10/20 22:34
最笨也最聰明的推斷法XD https://miiverse.nintendo.net/https://eshop.nintendo.net/ miiverse → eshop
rex510: 老實說 老任在網路進步實在太慢了 這不能用沒有經驗來說嘴 10/20 22:59
contrav: 這不見得是帳號制吧 對應的還是NNID NNID到還是綁主機啊 10/20 23:03
hydebeast: 意思是以後可以用電腦買eshop的東西? 10/20 23:05
jackblack: 有真·帳號制不綁主機的話,一定怒買一臺新 LL 10/20 23:05
LOXAERIC: 希望有真帳號制阿QQ 有的話就可以安心買數位版了 10/20 23:11
bibbosb4: 帳號制在管理和擴充也比較方便,真的該改進 10/20 23:37
Kamikiri: 老任慘是慘在明明有一堆前例可以參考 卻不願意照做 = = 10/20 23:46
Kamikiri: XBOX、PS商城跟帳號制都做這麼多年了 參考一下沒差吧 10/20 23:46
scotttomlee: 怕被告?(誤?) 10/20 23:56
scotttomlee: 雖然網路是弱項,不過...至少沒有為了加強這些弱項時 10/20 23:58
scotttomlee: 把自己本身的強項(遊戲)給搞砸了就是...(所以慢慢來? 10/20 23:59
Bigcookie2: 不會作HD遊戲? 靠 這太慘了吧..... 10/21 00:54
wuchianlin: 其實吸收一些技術人員就好啦 總比瞎子摸象好吧 10/21 01:21
wuchianlin: 老任再怎麼家大業大也沒有MS能燒啊 10/21 01:21
Kamikiri: 其實現在的老任就是當年的XBOX360跟PS3啊 10/21 01:23
Kamikiri: 當年SONY跟MS在刷HD練等 任天堂還在掛網擺攤 10/21 01:25
Kamikiri: 現在三廠的等級都練高了 不爽跟等級低的任天堂組隊 10/21 01:26
Kamikiri: 任天堂只好自己乖乖SOLO慢慢練 10/21 01:27
Kamikiri: 然後三廠都跑去跟當年一起練等的好碰友SONY跟MS組隊了 10/21 01:28
Kamikiri: 偶爾找不到隊友才會來幫任天堂衝衝等 10/21 01:32
Kamikiri: 等到之後任天堂跟大家一樣練到滿等1080P+60FPS之後 10/21 01:34
Kamikiri: 等級上限又要提高到4K了 10/21 01:36
Kamikiri: 永遠跟不上進度 大概就是這種感覺吧 XDDDD 10/21 01:40
Kamikiri: 除非之後有高手助陣或是天生神力 10/21 01:45
Kamikiri: 否則任天堂要追平5、6年的經驗差距 可能要花兩倍時間 10/21 01:46
Kamikiri: 畢竟同一時間下 對手也是正在進步的 起步太慢很難救 10/21 01:47
Kamikiri: 啊 忘了這邊是掌機版 掌機就還好 現在家機比較嚴重 10/21 01:54
Kamikiri: 下一代掌機只要補上帳號制跟提高一點畫質就差不多了 10/21 01:55
peacemaker1: 不帳號制我倒能理解,美日來他們遺失、損壞主機都能 10/21 08:38
peacemaker1: 處理,對老任這種網路菜鳥來說只要被攻破,輿論壓力 10/21 08:38
peacemaker1: 肯定是不得了,很難像sony那樣明明常被盜刷,玩家還 10/21 08:39
peacemaker1: 是忍著被壓下來 10/21 08:39
KHFM: 日本三廠就算早開始搞HD幾年了 可是上的了檯面的沒幾家啊... 10/21 09:02
KHFM: XD 10/21 09:02
Siu: steam表示: 10/21 09:13
HolyBugTw: 任天堂不是該世代領跑者,而是最後跟進的 10/21 10:22
HolyBugTw: FC->SFC->PS/SS/NGC->PS2/XBOX/Wii->PS3/360/WiiU 10/21 10:24
hasebe: 家機問題是硬體SPEC差太多+特規 10/21 10:24
hasebe: 不然全球來說,XBOX1銷量更糟糕,還是會跨 10/21 10:24
hasebe: 簡單來說就是就是策略錯誤,主要引擎不鳥就沒人移植 10/21 10:25
peacemaker1: ngc?n64吧 10/21 10:49
contrav: GC的硬體可是超過PS2的 10/21 11:36
asalfex: 64/GC的畫面表現都贏同世代吧 10/21 11:46
※ 編輯: pandoraz (114.42.146.35), 10/21/2014 11:56:45
pcs80806: 是說收人材很難嗎,還是說其實是輸在觀念問題? 10/21 14:17
robo3456: 看鎖區就知道高層腦袋 10/21 14:26
hasebe: 卡高層吧,傳統日本公司,然後雲端本來就不好建 10/21 14:48
hasebe: 光有人才沒用,要有公司設團隊去推 10/21 14:48
hasebe: 很多中小企業、OLG不都搞得亂七八糟? 10/21 14:49
chinhsi: 結論就是大家都是白老鼠 10/21 14:49
peacemaker1: 收人材不難啊,不過現在市場驅勢是賺便宜手遊的錢 10/21 15:08
peacemaker1: 很多開發者都轉向那邊了,根本不太可能再跳回這個坑 10/21 15:09
peacemaker1: 板桓都被老任勸說了 10/21 15:09
contrav: 不過也奇怪 照理來說便宜手遊應該是吸引原DS玩家比較多 10/21 16:32
contrav: 吸引PSP那邊的比較少 可是3DS過的還不錯 PSV就... 10/21 16:33
peacemaker1: 兩邊都流失很多啦,不過我覺得輕遊戲的影響會越來越 10/21 17:29
peacemaker1: 少,畢竟大家都知道什麼才是賺錢的重點了 10/21 17:29
swardman4: 哪裡奇怪了 DS就是>>PSP 只算硬派玩家還是DS>>PSP的 10/21 17:46
swardman4: 例如DS賣了4000萬台走失了60%玩家還是有1600萬台 10/21 17:49
swardman4: PSP2000萬台 只走失了40%玩家但只剩1200萬台 10/21 17:50
swardman4: 雖然PSP到VITA走失的玩家不只40%就是了 10/21 17:51
lnmp: 想太多了,手遊吸到的不會只限於輕玩家,重度玩家一樣可能會 10/21 19:35
lnmp: 被吸到,而且重度玩家如果上手遊會花的錢可能更多 10/21 19:35
lnmp: 所以不止掌機,其實在日本家機被手遊吸到的流失更嚴重 10/21 19:36
zaxwu: 推這篇,我說的資源差距就是這麼大 10/21 20:19
zaxwu: 平台商要處理的東西遠比一家OLG公司要處理的還多超多 10/21 20:20
zaxwu: 竟然能拿來一起比,蠻驚奇的 10/21 20:20
zaxwu: 另外,當年GC失利的體質的老任,根本沒那麼錢來燒HD,才選擇 10/21 20:23
zaxwu: 用Wii走藍海來一試,否則必定跟SONY一樣虧到死 10/21 20:24
zaxwu: PS4可是動用SONY全公司體制才能做得出來的硬體,上至硬體通 10/21 20:25
zaxwu: 路,下至OS系統資源和開發引擎 10/21 20:26
zaxwu: 老任要出WiiU時員工還在4000多人,但時間可是不等人的 10/21 20:26
zaxwu: 從Wii後期產量明顯減少來看老任早就轉至HD開發,但弄不好 10/21 20:27
zaxwu: 即使這樣,老任轉換HD後的軟體產量和品質遠比SONY/MS本家好 10/21 20:27
moliujian: 帳號制如果真的實施,就可以放心開始買數位版了~ 10/21 20:30
iComeInPeace: 希望真有帳號制,不過這樣就要花一堆錢了XD 10/21 21:11
gh0987: 有帳號制就能快樂買主機啦 10/21 21:38
asalfex: 大家好樂觀 10/22 08:44
steelballrun: 老任HD軟體產量跟品質遠比Sony/MS本家好這論述... 10/22 12:33
steelballrun: 不知道該說啥... 10/22 12:34
steelballrun: 任天堂資源比兩家對手少->事實,但不能掩蓋任天堂 10/22 12:34
steelballrun: 在老一輩高層盤據的當前,曾經虛擲多年擁有的資金而 10/22 12:35
steelballrun: 無作為,這也是事實. 10/22 12:35
steelballrun: 期待任天堂能快點有體制上的換血... 10/22 12:36
steelballrun: 至於員工人數...老任推出WiiU時4000人,同期Valve的 10/22 12:40
steelballrun: 員工數為300人. 恩...很多時候覺得任天堂不是不可為 10/22 12:41
steelballrun: 而是不為之. 10/22 12:41
一直有人拿Steam、Valve,或是online game比 但是兩者負責的東西天差地遠 上述這些大多著重於,遊戲開發、與網路經營這樣而已 問題是任天堂除了遊戲、網路這些以外,他還必須負責 次世代主機開發 (一台掌機、一台主機) 既有主機的經營 (3DS、Wii U ,含括改版機的改良設計) 主機本體和遊戲片的營銷成本控管 (Steam 為數位下載,不用管這些) OS系統的編成 (Steam或是OLG的客戶端都是基於WIN或是MAC上的程式) p.s 主機的開發或經營還會牽扯到專利 產品的實體包裝、實體通路關係 (Steam根本不須管這些,偏偏這又是一般主機商很重要的一部分) 再者,「任天堂僅需一個世代的遊戲量」就接近於「Valve創社以來的遊戲量」 就好像拿手機遊戲說如何如何 問題是這些開發商「不需要自己開發一台手機」、「不需要和實體通路打關係」 「不需要自己寫OS」、「不需要自己架App Store 商店」、「不需要弄實體產品」 然而這些東西卻是每家主機商必須要做的事 還包括了次世代遊戲開發
steelballrun: 我第一句話不是要引戰,先聲明,以免有心人士又來操作 10/22 12:41
steelballrun: 只是說那句論述有待商榷,更不用說用了"遠比"這量詞 10/22 12:42
steelballrun: 至於哪邊好哪邊壞,我都玩,都覺得不錯 :) 10/22 12:42
steelballrun: 老任不為之的理由很多,包含了產品定位的包袱(像是 10/22 12:43
steelballrun: 為了日本國內子供市場(含父母親)而自斷許多3DS網路 10/22 12:44
steelballrun: 服務的手腳等等之類.但很明顯這幾年的市場變化遠比 10/22 12:44
steelballrun: 5年前劇烈,任天堂的很多包袱是否還有意義值得思考.. 10/22 12:44
steelballrun: (以上,剛刷卡解鎖瀏覽器只為了登錄FB進行畫面投稿 10/22 12:45
steelballrun: XDDDD ) 10/22 12:45
zaxwu: 又一驚奇比較,Valve所在的平台叫做PC... 10/22 15:04
zaxwu: 而且他HL3都不生給我們...Valve遊戲產量算很少的 10/22 15:05
zaxwu: Steam所在的平台才對,不是Valve 10/22 15:05
※ 編輯: pandoraz (114.44.124.163), 10/22/2014 15:29:46
steelballrun: 了解,好吧,任天堂資源短絀,期待他以後急起直追! 10/22 16:49
steelballrun: 順便更新2012任天堂CSR資訊:員工數4928 10/22 16:49
steelballrun: 2014年是5213人. 同樣參考,今年SCEI總裁訪談中提到 10/22 16:50
steelballrun: 全球員工是8,000. 10/22 16:50
我知道你想表達的XD 就是 恨鐵不成鋼 (其實還可以更好,但卻只做到這樣) 很可惜。 再補個東西,XBOX LIVE 2002年營運,PlayStation Network 2006年營運 Steam 是2003年開始 好,記住,現在是2014年 任天堂的Nintendo Network 2012年才開始營運 也就是它只營運了兩年,當然不是同個級別 經營了兩年然後目前正在測試eShop的網頁版,算是值得令人高興的一件事 (總算開始要奮力追了)
zaxwu: 當SCE被吸收進SONY架構下,以及推PS4所用到的資源來看 10/22 17:05
zaxwu: SCE提供的部門人數已不具任何意義了.... 10/22 17:05
steelballrun: 哪裡不具意義...集團中各division的資源共享與壁壘 10/22 17:29
steelballrun: 沒你想像的這麼流通...而且很常聽到Sony怎樣怎樣推 10/22 17:29
steelballrun: MS怎樣怎樣用整個集團的力度推 10/22 17:29
平井一夫上任後一直很努力在推的One Sony的概念 就是把所有不同部門的資源整合起來 PS NOW雲端 未來就是要幹這種事 利用旗下電視、手機、遊戲機、電影、音樂全部串連起來 我不曉得你有沒有PS3或是PS4,你去上日本或美國的PSN商店 內容非常豐富,正在整合中, 打造音樂、電影、遊戲、電子書為一體的娛樂中心 這就是重點呀XDD 想也知道,本來就沒有電影、音樂、手機部門的任天堂 怎麼可能幹得過Sony的整合
steelballrun: Xbox所處的division在MS集團當中的營收占比是很小的 10/22 17:30
steelballrun: SCEI也是...(然後Sony集團最大的坑也不是遊戲部門) 10/22 17:30
steelballrun: 我是沒待過集團規模3萬以上的公司拉,只待過四千 10/22 17:31
steelballrun: 所以一直想表達的就是...任天堂能拖到2012年才開始 10/22 17:33
※ 編輯: pandoraz (114.44.124.163), 10/22/2014 17:35:36
steelballrun: 營運NN, 這是很令人氣憤的事情 XD 10/22 17:34
所以很明顯在開發Wii時,壓根沒想過網路這回事 後來再追加也很困難,乾脆直接弄到下世代去 而且當時Wii本身就是一種賭注,所以根本不理網路吧
zaxwu: SCE被吸收後璧壘就沒以前那樣分明了 10/22 17:41
※ 編輯: pandoraz (114.44.124.163), 10/22/2014 18:00:28
peacemaker1: 只覺得任天堂真辛苦,自己出那麼多遊戲還不夠XD 10/22 18:00
peacemaker1: 以產量來說,老任一年遊戲真的放很多出來 10/22 18:01
zaxwu: 老任還得自己傷腦筋開發API...還得避開超強的DirectX 10/22 20:22
younglu: 別小看子供市場,經營好的話十年後變成大學生可能會回流XD 10/22 21:20
robo3456: 我就從小玩老任的東西到現在的 10/22 2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