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NTHU_LST_96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在澳洲凱恩斯舉辦第五屆世界幹細胞研究大會最近落幕,專家紛紛發表自體幹細胞的突 破研究,避用生殖細胞來源的幹細胞,減少了倫理爭議。與會人士觀察,幹細胞的來源與 應用趨於多樣,相關的智慧財產權將創造可觀的生技商機,台灣政府應正視並增加投資。 花蓮慈濟醫院總院神經醫學科學中心主任、神經外科教授林欣榮今天指出,日本京都大 學學者將皮膚纖維母細胞逆轉生理時鐘,開啟青春之泉,此一結果在會中獲得高度重視。 林欣榮再舉出另一個例子,美國科學家將基因改造過的腺病毒注射到巴金森氏症病人 的腦子中,病毒所攜帶的治療性基因,能使腦細胞回春,重新製造伽馬氨基 丁酸(GABA ),為病情帶來轉機。 林欣榮本人也在會中發表中風三到五年的人,使用 自體的周邊血 液幹細胞治療半年到一年後,病人原本偏 癱的手腳運動能力有改善,七人中有兩人尤其 明顯,步行能力獲得改善,無力的手也能慢慢握起物品。 他說,這些研究顯示,先前幹 細胞研究所牽涉的胚 胎倫理問題,與複製羊「桃莉」核轉植技術需要使用到 卵子的爭論 ,得以迎刃而解。世界專家都看到幹細胞的希望,也就是幹細胞療法可解決小孩的基因遺 傳疾病, 讓老化的器官再變年輕,使人人有健康快樂的一生。 綜合最新研究進展。目前幹細胞的應用領域,包括 :一、血液疾病包括血癌、地中海 貧血、再生性貧血不良等治療,可用骨髓幹細胞或是臍帶血幹細胞來治癒。 二、神經疾 病的幹細胞療法:慈濟醫院對腦中風偏 癱病患的周邊血液幹細胞療法人體試驗,即是一 例。至 於巴金森氏症、失智症、運動神經元疾病、舞蹈症、小 腦退化症、肌肉萎縮症等 神經疾病,都在動物實驗中。 三、 心臟疾病已有臨床試驗以骨髓幹細胞為主, 改善心 臟功能,效果仍待評估。 四、糖尿病、肝臟病、禿髮、骨質疏鬆等的幹細胞 療法,仍在 動物研究階段。 基因科技讓幹細胞的研究應用遠離倫理問題,較無爭議的幹細胞來源,包括:臍帶血 、臍帶以及胎盤幹細 胞等醫療廢棄物的新用途;其次是自體幹細胞來源,但是比較老化 、再生能力稍差。 林欣榮補充,這兩年又發展出多功能幹細胞 (iPS) 來源,可由病人的 皮下組織分離出纖維母細胞,日本京都大學的學者就是將這種細胞注入四種基因後,使 之去 乙烯化及去甲基化,使細胞回春,回到最原始的多功能 性幹細胞狀態。 以上這些 突破的成果,研究者都已獲得專利保護, 林欣榮說,這意味著,這些成果變成生技醫療 產品時,使用者將要付出智慧財產權的費用,世界各國皆知此重要性。 台灣應儘速切入這一波正在興起的幹細胞生物科技,除了嘉惠台灣病人外,也可厚植我 國的國力。 中央社 記者(陳清芳) 新聞原址 http://0rz.tw/d52O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70.209.8 ※ 編輯: Deathcat 來自: 219.70.209.8 (06/26 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