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NTUSC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以下,是關於最近要預算審查的一點想法, 大家有空的話可以參考or閱讀 也很歡迎大家給我意見,我一定有些地方是寫錯or不完整的 感恩 ---- 。預算,政府的施政計畫實體化 每年學生會長選舉,大家總是會開各式各樣的政見,然而,一旦選上了, 要怎麼落實?從預算分配的情況,就可以大致知道學生會下一年可能有的活動類型 從財務行政的觀點來看,預算即是政府施政的一大重點 投票通過同意預算,也相當於同意政府的施政重點分配以及有無 在學校,學生會收取學生會費,而學生組成學代大會來審查學生會預算 學生會要怎麼分配與使用這預算?透過學代大會的討論,監督與表決, 這預算的使用才比較能代表全台大學生的意見, 學生會針對這預算的對外宣稱"我代表台大學生來xxx"才有合法立場 。預算,從目的審起,而非細項 在往年審學生會預算時,往往是耗時耗工的 學代會財務委員會,與學生會長,財務部長,各活動負責人 一條一條內容去看,超過一定數目還要付估價單比價單,看每一筆有沒有浮報 開會到活大關門再轉戰附近草地繼續奮戰,真的很辛苦 然而,在預算審查的過程中,這樣的審法是見樹不見林的 誠如上段所言,通過學生會預算,即代表通過施政重點 那麼,重就首先在於為什麼要辦這個活動,其次才是細項分配 這活動辦的目的為何?是否能確實照其目的影響到台大學生? 學生本身有希望辦哪些活動?學生對哪些活動其實負面評價較大? 學生會為何想要辦這樣的活動? 先考慮了每一個政策或活動的民意與目的,再去審他細項預算才有目的 然而,要如何知道各院同學的需求或喜好? 就來自於與選區同學的溝通與了解 無論是事前與同學傳達學生會的這些規劃 事中的觀察活動與辦情況 以及事後檢討與決算審查 使用各種方式去了解選區同學的需求,喜好與反對,雙向溝通 才可以更有效率的去對學生會的預算提出各式建議,並決定贊成或反對 也才會知道這學生會打算舉辦的活動目的,是否對本院同學有益 同時,學生會行政部門在想活動與規劃預算時 也應以此做為出發點,而非"我不辦活動就沒人辦了~"這樣的錯誤思維 當然,細項的審查也是很重要 一旦有浮報甚至是其他莫在提的情況發生 對整個學生自治的體系都會是莫大的傷害,久久難以平復 不過, 在審學生會預算前,討論活動舉辦的目的是更為重要的 。預算的基本原則 就學理上來說,政府預算會有幾點基本原則 1.先有計劃,再有預算 假如活動並未計畫,就先開預算是不恰當的,因為會有總預算案, 就是為了考慮預算使用的整體性與各活動間連慣性,假如有些活 動只是寫寫,根本沒內容就開一堆假設預算,那這樣預算審了是 沒有意義的 2.備妥相對財源 這是指說,假如學生會想辦怎樣的活動,需提供確切的資金來源, 無論是贊助或學生會費本身,都要能確保是足夠的,錢夠才能辦 活動與寫預算 3.追加與特別預算 追加預算,是指總預算中有,也就是學生會一開始就有提出之計畫 可是之後錢用到不夠,所以才要"追加"。而特別預算,是指整格活 動並未出現在總預算中,之後才要整活動企畫連相對財源一起提 出,這是特別預算的一種(其他的法規中有訂),當然,追加預算最 好不要多的太誇張,除非相對財源穩定,否則就會有1元預算案通 過的可能 4.立院不得增加預算 以三權分立來說,立法院不得為增列預算之決議,也就是我們不得 列一個企畫,要求學生會籌錢並找人來辦,只能在施政方針諮詢時 建議行政單位順從民意舉辦相關活動,以保持三權分立的獨立性 。預算的結構性問題 的確,學理上的預算是對理想中的政府,而學生會實存面的許多特性亦應納入考量 1.預算本身不足 往年學生會收到的學生會費,並無法支持全部學生會欲舉辦的活動, 因此拉贊助是常有的情況 然而,這贊助的錢不是來自於學生,為何學代會還要審? 原因很簡單,因為這錢之進出是透過學生會的 學生會以"代表全體台大學生"的名義向外界拉贊助辦活動 這活動仍為學生會所舉辦,而是否具民意基礎,乃來自於學代大會的認可 假如今天只是一群台大的路人,以個人名義向企業拉贊助,跟學校借場地辦活動 那當然這錢不必通過學代大會審核 然而今天舉辦單位是台大學生會,則就算錢與場地都並非由學生提供 仍需通過學代大會.即全體台大學生的同意,其活動才有資格叫台大學生會辦的活動 這問題每年都不斷在發生與討論 也常有學生會幹部向學代會嗆聲說"錢與人都不是學生出,幹麻要審" 然而.實存政府在實際運作上,有時因經費短缺,會發行公債或借外債 就算這錢不是來自人民,其資金運用仍需通過立院審議,就是此道理 否則只是狹全台大學生之代表性,規避民主程序,徵求並使用外援,來滿足自己的成就感罷了 2.學生會費繳交率不高 不是所有人都有交學生會費,但學生會辦活動又是大家都可以來 而我們也不能對同學說阿你沒交錢就要管收你之類的 那樣要怎麼去避免free riders?這是學生會與學代會應共同討論的課題 就去年學代會討論中,曾有提及可製作學生會卡或小手冊來區分是否有交錢 再利用某些活動,讓交錢"會員"擁有優先參與權等等 這是一種嘗試,是否對未交錢的人達到等價交換的看法,卻又不得而知 也許還有其他更好的做法與討論 就算是去年每刊3000份的懶人報以及眾多板的文章以及各種活動宣傳 在校內,仍有許多同學,其實是根本不知道學生會做了哪些事的 此時學生代表應肩負起這樣的責任 同學選出學生代表,就結構上是為了監督學生會施政以及學生相關立法 既然工作為此,同學願意走一走去投一票,學代就有義務把工作情況告知同學 學生會打算要辦怎樣的活動?做了哪些事? 那我的院的同學有那些事是反對的? 舉個不存在的例子來說,假如學生會說園遊會要賣小盆花,是否農院學生就會反對? 這樣的反對不是學代自己說,而是要實際去與同學們討論的 一旦同學們都很清楚了解學生會倒底在做啥,錢到底用在哪裡之後 才會降低也許是以前聽到的一些誤解或錯誤想像,而學生會費繳交才會上升 學代在這中間辦演的溝通角色是至關重要的 當然學生會本身也要努力才行 3.學生會有很多活動其實不需要預算 的確,學生會有非常多的工作內容其實是不太需要預算的 以福利部為例,福利部各項福利的爭取,其實都無法用預算方式列於預算表上 或是學生會長發個聲明,也只要影印費跟聯絡費就好 其預算名目與實際使用目的是切割的,甚至是無關或0的 這種情形履見不鮮 然而,這並未消弱預算審查的重要性與不可忽略性,如前所述 學生會長亦為同學所選出,具有直接民意基礎, 發表代表台大學生聲明是沒有法律上的問題的 然而學生會各幹部是間接民意,向學代負責 此時他們對外的宣稱或者表示,學代會都有權也有責 在諮詢時要去補充,監督,甚至必要時的聯名發表聲名,或者是譴責與彈劾 面對這一類的活動與宣告,學代會會用不同的方式去監督或鼓勵 與預算審查的目的相同,而做法有所不同 兩者同等重要 。預算審查,民意建構的基礎 正因為嚴格的審查學生會預算,所以學生會才有資格大聲的說,他們通過的預算 與活動,是具有全台大的民意基礎的 確立了辦活動的目的,知道這些政策是通過全體學代表決通過的,也在 日後會實際對台大學生有幫助,讓資源用在最有效的地方 在審查預算的過程中,學代與選區學生溝通,告知學生有關於學生會的計畫 以及學生建議學生會的施政內容,由學代於諮詢時轉達 這樣互動的過程中 一來穩固了學生會的正當性,降低誤解與迷思 二來強化了學代會的知識與責任 三來增加全體選民的公共參與以及對學生會施政與預算的了解 藉由預算審查,強化了學生會在學生之間的正當性 也透過學代基於義務的溝通與宣傳,讓學生知道學生會與學代會 這樣全體公共參與的經驗,不只是對台大學生群體本身有幫助 其外部性,會在學生們出社會後而更為彰顯的 而這樣也才會更像個民主社會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