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Nativ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Blog好讀:http://goo.gl/wfakqV 根據文化部在2015年的「趨勢計畫」─ 公立文化機構人員赴法研習計劃,資料報告中顯 示,2012 年台灣漫畫出版產值約新臺幣8億元,2013年約新臺幣8.3億元,2014 年出現衰 退,產值降至新臺幣 6.9億元,其中2014 年翻譯漫畫占總市場的91.4% ,而台灣漫畫則 只有8.6%。 http://imgur.com/h6X2AJd (2016年台北書展湧進人潮,可是2015年度出版業銷售產值卻出現連五年下滑的現象) 相較於2009年時台灣漫畫市佔率一直在1%低檔徘迴,2014年起似乎有迴光返照之勢,但經 歷過2010年台灣出版業的產值高峰後,銷售總額市場正在連年萎縮當中,來至2015年更跌 至進13年來的新低點,這使得夾在體系中的台灣原創漫畫前景依舊堪憂,大環境固然對於 漫畫的銷售數字最為直接,不過暫且分離此環境影響後可以發現,台灣漫畫的主體核心其 實極為薄弱,舉凡文化創作之基本都是建立在文化、社會、經濟、政治等要素之上,此等 要素穩定可以直接帶動文化創作上的豐富,在滿足以上條件後還有機會進而創造出商業規 模,並且帶來可觀的商業利益,但長年以來台灣文化創作者在進行創作時,以上要素往往 都無法湊齊,即便至今日都還在面對相同的問題。 http://imgur.com/g3vgHwo (各位讀者不妨仔腦力激盪一番,想想能夠宣揚出台灣主體文化的人、事、物分別為何 ─ 此圖引用自2011年愛丁堡台灣電影文化節海報) 綜觀數百年來,在台灣這片土地上政權上更迭頻繁(荷西→明鄭→清治→日治→中華民國) ,而且多是國與國之間的政權轉移,光就文化上就曾出現多國同存的情形,更何況還有在 地原住民文化傳統,在各地文化並行下很難不會出現排他性,如清治時期對於明鄭經營台 灣留下來的文化大力排除,又如民國政府為抹去日治時期建設,大舉強拆日式建築及強禁 日語,這些抹除歷史的手段與場景,讓文化斷層這件事情一而再、再而三的不斷發生。 http://imgur.com/Tg6PRCF (在台灣,許多有歷史意義的建築往往會發生不明火災,這種「靈異」現象至目前尚無防 範之道,上圖為Google地圖標註的台灣歷史建築失火、破壞列表) 台灣漫畫的發展歷程也面臨同樣的問題,日本在1945年8月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接著中 華民國政府代表同盟國前來接收台灣,可是民國政府對於日本遺留下來的一切文化語言甚 為刺眼,1946年2月,行政長官公署即公告欲禁絕日人文化遺毒,開始大量查禁日文書籍 ,對於當時創作者而言,自身擁有的日本文化知識一時間全都派不上用場,只好配合政府 政策並且積極接觸中國外來文化,而在政策影響下,1947年上海連環圖開始在台北蔚為風 行,這情形使得後繼創作者依樣畫葫蘆以中國民間故事為藍本進行漫畫創作,可是就創作 本身而言,此舉反而間接扼殺台灣自身在地故事的創作能量。 http://imgur.com/GqXk0ot (當時漫畫界在政策之下,排除一切日本元素,並偏向以中國文化為基底進行漫畫創作, 如「諸葛四郎」這部紅遍1960年代前後的大作也是以中國古代進行架空創作) http://imgur.com/CSrc8Zy (在中國元素充斥的1960年代,劉興欽的「阿三哥與大嬸婆」系列算是罕見以台灣本地元 素進行創作) 而國民政府於1949年撤退來台灣後隔著海峽遙望中國大陸,兩岸分治的事實讓國民政府對 於共產主義極其反感,政府自身的意識形態也促使反共題材的漫畫作品盛行,在1966年《 編印連環圖畫輔導辦法》強力執法後,中國元素以及反共元素甚至變成漫畫作品存在於市 場上的免死金牌,可是這樣千篇一律的呆板元素實在沒辦法令創作者激盪出新火花,更何 況戒嚴時的言論限縮也深深影響創作者取材方向,故1970年後台灣漫畫只能走向式微,本 土漫畫產業給自家政府蹂躪殆盡,導致外來漫畫在市場上趁虛而入,可是會有如此情形也 只是剛好而已。 http://imgur.com/sZh9iFc (在那個畸形的年代,老夫子也得迎合時事,拿起槍桿子上戰場來剿匪) 1970年代開始,日本漫畫藉著盜版商的通路開始逐步吞食整個台灣市場,或許1982年台灣 漫畫因為牛哥發起的〈漫畫清潔運動〉得以復興,但日本的漫畫工業既成熟又專業,而台 灣則是從零開始的菜鳥新手,產業規模不對襯的前提下,缺乏奧援的台灣漫畫幾乎沒辦法 在市場上生存,遑論從1985年發行的《歡樂漫畫》月刊,1989年發行的《星期漫畫》月刊 、《漢堡漫畫》等,都不出三年後就直接淹沒在諸多盜版雜誌當中,情況至1990年代後盜 版雜誌成功轉型,就地合法後日本漫畫文化直接於市場上紮根,以至於整體市場導向嚴重 被日式風格所滲染,其影響之深遠一直延續至今日。 http://imgur.com/5dWJet2 (日本有諸多前輩替日本漫畫打下深厚基礎,而台灣漫畫原本也有機會,只是在1966年時 毀於一旦 ─ 此圖引用自此) 且看1985-2015年的30年間,日本漫畫在市場上的強勢直接影響台灣漫畫發展,除了創作 元素師於日本,連同為了跟上日本化的市場取向,創作上也演變成日式文化下的歸附,這 不僅沒辦法體現台灣漫畫的獨特性,而在相同類型的漫畫作品上,讀者寧可閱讀更專業、 更有品質的日本漫畫,在地創作長除了頂著「愛本土」的口號引導讀者外,台灣漫畫在閱 讀選擇上通常只能變成第二選項,一窺現今台日漫畫間的市佔率,可見此等情形不斷重複 只會造成台灣漫畫在市場突破上的困難。 http://imgur.com/MHEsC4y (認真來說台灣漫畫的文化形塑直到《CCC創作集》出現後才稍有雛形出現 ─ 此圖引用自 此) 在全球化的影響下,文創事業的再領域化是相當重要的方向之一,以在地元素彰顯各國間 文化的創作差異,並以此連結國人對於本土作品的認同,然後站穩國內腳步後再行進軍國 外市場,這條漫無止盡的道路台灣漫畫很可能才正準備踏出第一步,期待後繼的漫畫家能 夠將這條路越走越廣,讓台灣漫畫的作品能夠發揚光大,並在各國漫畫創作間占有一席地 。 http://goo.gl/IBgCGW (延伸閱讀:連環圖惹來產業災難 ─ 一九四八的《編印連環圖畫輔導辦法》) http://goo.gl/u4rgIM (延伸閱讀:台灣漫畫大逃殺 ─ 《編印連環圖畫輔導辦法》後的一九六六) http://goo.gl/wvRmRd (延伸閱讀:帝國大反擊 ─ 漫畫清潔運動) http://goo.gl/UoUjck (連 載 中:台灣漫畫歷史專題) -- ▏▎▍台灣漫畫復興運動 ▍▎▏ https://goo.gl/afWam3 http://goo.gl/J5o6wv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247.87.9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ative/M.1460137540.A.82C.html
silenus00: 推~ 04/10 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