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NextTV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punchline.asia/archives/2755 黎慕慈專欄/我們真的需要娛樂名嘴嗎? 慕慈 黎 | 2014-08-25 | 專欄, 產業, 電視, 黎慕慈專欄 | 無迴響 8 月 18 日傍晚,當所有新聞台都被柯震東、房祖名吸毒被逮的新聞轟炸時,我剛好轉台 至以娛樂八卦為首的電視節目 TVBS《哈新聞》,看到的竟是名嘴正在興高采烈討論港星 翁美玲 1985 年的自殺之謎。(翁美玲是誰?請大家自行去 google) 2014 年的 hot(不就是取名「哈」的原意?)新聞不討論,然後翻古人的墳墓去說嘴? 你可以說,那是上週預錄的節目。但柯震東的新聞從前一晚就開始流傳,娛樂新聞節目不 能加棚錄影?當新聞不被視為「新」聞的時候,那電視台是把觀眾當白痴?還是覺得觀眾 會「習慣性」買單? http://goo.gl/QeCjiC 上周爆出的「房東大麻」案,震驚(或其實不震驚?)娛樂圈。 翌日(新聞出來 40 小時後),《哈新聞》終於討論柯震東與房祖名,但所有論點,早被 電視台新聞報了、報紙寫了、臉書分享了、或被前一晚其他電視台的談話性節目搶先講了 。特別是事情發生在當事人家人都被蒙在鼓裡、一籌莫展的中國大陸,眼看四位名嘴沒有 內幕消息可報,只能努力扮演說書人訴說耳熟能詳的論據,主持人則落力配合演出驚訝表 情,看著看著,真為台灣的電視觀眾心酸:我們只能長期被餵食過期的加工食品,而且是 罐頭。 像「房、東」這種牽連甚廣,每日有續集的娛樂新聞,觀眾都忙著追下一集的最新發展, 根本無心眷戀前塵往事,即時新聞跟新聞台已佔盡所有優勢,真的要做節目討論,應該找 的來賓是當事人的親朋好友、曾經滄海的吸毒藝人、在大陸曾被公安拘留的娛樂人士、藥 頭、黑道、甚至律師,而不是把新聞咀嚼後再吐出來的名嘴。 娛樂新聞是最難做的電視節目,因為要快、要爆、要好玩,我有幸參與過其中一個。 《壹電視》創台之始,老闆把我從周刊調去電視,負責開設一個娛樂新聞節目《壹級娛樂 》。當其時,類似的節目包括 T 台《哈新聞》、八大《娛樂百分百》及三立《完全娛樂 》,後二者比較像是藝人宣傳的遊戲綜藝節目,與新聞較有關的,就屬《哈新聞》,以及 後來曇花出現一晚的《梁陳即時》。當時《壹電視》管理層去拜訪 TVBS,總經理楊鳴自 豪地跟我說,T 台要爭取年輕人市場,打頭陣就是翁滋蔓主持的《哈新聞》(後來主持人 換成模特兒花花),為此,我還特別乖乖去看了好幾集。 先不管主持人是誰,《哈新聞》靠的是資深記者轉當名嘴,在棚內哈啦新聞背後的內幕, 只是我每看一次,眉頭就深皺一次,為何名嘴講的港星八卦,與我多年在香港所聽所見的 不一樣?為何有人在尾牙看過黎智英太太一眼,就在節目上表示「我跟黎太太很熟」?然 後發覺,這些名嘴都已經不是線上記者,以前亦不是行內跑新聞出色的厲害記者,他們只 是能言善道,臉皮夠厚,炒作自己比炒作新聞更易上手的大嘴砲而已。 ◎名嘴嘴炮化,電視電台化 我對名嘴有意見,並非因為他們爆料缺德或是愛現互踩甚至出賣個人私生活,無論是當記 者或是當名嘴,如果都是混一口飯吃,混也該有混的專業表現,而專業的底線叫「堅料」 ,即是確有其事,或高度相信所報所講為事實之呈現。 但台灣的名嘴基本上是看報紙網路消息再自行包裝說故事,查證既非必要,也就不要。而 台灣電視台對娛樂新聞節目的態度則是娛樂就好,省錢更好;又因為娛樂新聞可以古今中 外包山包海,於是更避重就輕,專業免談。 所以構思新節目時,我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名嘴化」。當時我給老闆看了美國一個全是狗 仔新聞報導的當紅娛樂新聞節目《TMZ》,除了內容報導方向跟壹傳媒集團類似外,最重 要是由素人記者直擊爆料,專業可信程度立刻飆升 80%。黎智英亦受不了台灣電視「電台 化」,意思是不用另外採訪拍片,只找幾個人在棚內聊天,觀眾不需要用眼睛看電視,用 「聽」的就可以。 但當我找記者上鏡時,才發覺電視記者跟報紙記者完全是兩碼子事。 http://punchline.asia/wp-content/uploads/2014/08/2011314194588453UQ2X500.jpg
《壹級娛樂》由黃子佼、張宇主持。搭配記者、狗仔隊與評論員。 我首先找俊男美女,口齒伶俐,有電視經驗的娛樂線記者,結果,他們絕大部分只跑過記 者會,或找網路影片,或抄報紙角度配上畫面,對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總是一知半解,更 遑論講內幕找獨家 (反正電視台什麼都打獨家,記者沒有捨我由誰報的新聞壓力)。於 是我改找報紙娛樂新聞記者,除了不懂剪片過音做 SNG 連線外,資深記者聽到要露臉講 內幕,都搖頭不要,深恐自己跟名嘴畫上等號,害了藝人朋友也壞了專業名聲。 最後我只能請兩組記者,加上狗仔隊,三種不同類型的角色互補互助,再加上製作人、企 劃、研究員、導演、攝影師與剪接師,才漸漸發展成一個完整的團隊。高峰時期,整個隊 伍共 55 人,是一般娛樂新聞節目的 8 到 9 倍。 ◎我們真的需要娛樂名嘴嗎? 但老闆嫌記者在鏡頭前爆料還是太客氣,要加一個權威評論員,於是找來敢言敢罵,當年 批評胡瓜婚外情火力全開的李明依。身為演藝圈資深份子,李明依懂得拿揑分寸,什麼能 講,什麼不能說,她自有一把尺。過了一陣子,老闆又覺得不足,有一天,他居然要求: 找那些名嘴來上節目! 我像洩了氣的皮球,記者們反應更激烈,幾乎列隊來找我:「你不能找許聖梅喔!」「我 不要跟她同台錄影!」「妳不要害死這個節目!」 最後,我還是虛應老闆找了一些名嘴來客串一、兩集,也尊重記者意願沒找許聖梅。而名 嘴來上節目,發現當中有太多資深且在跑線的記者在場,亦不敢大放厥詞,很快,老闆發 覺名嘴不是仙丹,節目好不好看取決於新聞的熱度,而非簡單的嘴砲。 做娛樂新聞節目的亢奮,是在於每天與時間比賽。印象最深是 Selina 在北京拍戲遭火吻 ,由於《壹級娛樂》是 live 形式播出,我們一開場就以 breaking news 插播,並且找 到北京的醫院證實。第二天新聞台才播報這則新聞時,節目的記者已經人在北京出事現場 。之後每天記者都去找 Selina 丈夫張承中 update 她的狀況,最後更打動他上節目作唯 一一次的心路歷程專訪。 http://youtu.be/gpZNDJbja90
(張承中上《壹級娛樂》片段) 《壹級娛樂》很短命,只生存了一年零一個月。夭折原因很多,除了因為《壹電視》本身 沒有頻道上架,只能在沒定頻的 MTV 台播出外,製作成本太高,「貴」,是最主要的致 命傷,亦是內部鬥爭時被死咬不放的重點。節目後來改成《蘋果娛樂新聞》,以「明天《 蘋果》報,今晚搶先看」為賣點,前提是每條新聞要付錢給報紙,購買先播權,以為省下 了記者成本,其實並沒差,但那已經是後話了。(《壹電視》最後易主,這節目亦自然停 產。) 《壹級娛樂》沒有成功,其他電視台都鬆了一口氣,大條道理繼續名嘴講新聞的省錢模式 。然而,在現今臉書大神傳播新聞的速度跟深度已經遠超電視跟報紙的時代,上世紀讓陶 子走紅的《娛樂新聞》,已沒多少觀眾記得,現成的電視娛樂新聞節目更早已邁入日暮之 年,收視率一蹶不振,剩餘價值只是用來討好廣告客戶。 兩個月前,一位年輕名嘴在臉書問我能否介紹工作,我問為何想轉行,她說被藝人的經紀 公司提告,雖然驚險過關沒事,但難保下一次安然無恙,畢竟誹謗在台灣乃公訴罪,可以 坐牢可以罰金。當然還有可能是像許聖梅一樣被潑漆,只是當大家好奇被損毀的 Chanel 包包大於當事人,或當許聖梅高喊「辛苦養家」時大家再補上兩刀看她身上多少名牌的時 候,有誰關心她爆黑道的料屬真屬假?當大家都不 care 他們說話的內容,那為何我們仍 需要名嘴?假如節目沒有名嘴出現,台灣電視會否變得好看一點? 救救觀眾吧!(淋冰桶自醒) About The Author 慕慈 黎 ElfridaLai 黎慕慈,資深媒體人,曾任台灣《壹周刊》執行副總編輯,台港媒體工作歷 24 年,範疇 涉及報紙、週刊、月刊、電視及網路,亦三度參與包括香港《壹週刊》、台灣《壹週刊》 、台灣《壹電視》的草創工作。2013 年離開媒體。個人著作:《愛。來去。住台灣》( 2014/8 月出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1.117.85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NextTV/M.1408947637.A.996.html
octobird: 當初被一堆人賭爛到爆的李明依是黎智英的主意XDDDD 08/25 14:40
octobird: 難怪她來了節目之後,就沒離開過了XD 08/25 14:40
Alasio: 壹級娛樂很短命,但我們有幸歡樂了一年一個月的未來願景 08/26 04:12
Alasio: 希望文中的年輕名嘴不是以前這節目其中一位記者 不勝唏噓 08/26 04:14
Alasio: 的嘆息呀 08/26 04:14
Alasio: (有在看哈新聞就知道在說哪位) 08/26 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