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PLT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Schelfaniel (Schelfaniel)》之銘言: : def 是定義函式,它的格式是 : def 函式名稱(函數傳入值 : 型別) : 傳回值型別 = { 內容 } ^^^^^^^^^^^^ 有等號的話,回傳是 type inference 決定 : 但是傳回值型別,其實有時候 編譯器 可以判斷時可以省略的 : 而後面的 = 在沒有傳回值型別時可以省略,所以就變成 : def 函式名稱(函數傳入值 : 型別) { 內容 } ^^ 沒有等號的話,回傳一律是 Unit scala 定義 function/method 的寫法一堆,這邊講得似乎不太清楚。 用舉例的應該比講解快... def f: Int = 10 其實這相近於 val f: Int = 10, 因為呼叫他時也不能加括號。 在 scala 裡,如果 function/method 定義沒有 parameter 的括號, 則呼叫時不能給括號。 f // 回傳 10 f() // error: f of type Int does not take parameters 但是如果當初寫: def f(): Int = 10 f // ok f() // ok 也就是說括號可打可不打。我不知道這樣設計的理由是什麼... def f = {return 123} // error: // method f has return statement; needs result type def f = {123} // ok, 大括號有打跟沒打一樣,return type 由 // type inference 決定 def f {return 123} // ok, 但沒有加 = 的結果是,return type 一律是 Unit // 這邊呼叫 f 並不會回傳 123 def f {123} // 同上 def f: Int {123} // error: illegal start of declaration 也就是說,有加 = 的話,return type 由 type inference 決定。 有寫 type 的話,要和 type inference 結果符合。 但如果沒加 = 的話,不管回傳是什麼,一律忽略,回傳 Unit. : 為什麼不用 <> 來表示樣板呢? : 因為 Scala 中,有內建 XML 型別的 val a = <test>test</test> 這是可以過的, : 所以它樣板全部改用 [] 來定義,而原本陣列等使用 [] 的, : 則變為和函數用的 () 一樣。 原來是這樣啊? XD 這也難怪 D 用了奇怪的符號,而 C++ 為了這個 <> parser 搞半天,出現一堆詭異的狀況... 而 scala 把 () 和 apply method 綁在一起,其實也滿清楚的。 ruby 是把 [] 和 call method 綁在一起,有時候看起來怪怪的。 而 ruby 1.9 更引進了這種: f.() === f[] === f.call 混著亂用的話,應該會出現很難看懂的狀況。 : 眼細的人可能會注意到 (函數傳入值:型別)(函數傳入值:型別) 這樣兩個定義, 這跟 curried function 有關,不過我覺得 scala 這個有點難用, 不知道是不是有搞錯什麼... : 而第二個是程式區塊,型別是 T => Unit ( 輸入 T ,而輸出 Unit 表示不輸出 ) Unit 是表示不關心他的結果,但還是有結果,那個結果就是 Unit, 這個 Unit 只有一個唯一的 instance, 是 () 因此任何 return type 是 Unit 者,必然是回傳 () 可以看成 OOP 中的 singleton : Scala 把 A 拆成兩項,一個 object 一個 class。 其實這個 object 和 class 本身應該是沒關係的, 只是可以用同一個名字,因此看起來會像是 java static 似的? : 注意的是這邊 Scala 預設下 public, : 而 object 中的 count 如果設 private 會讓 class A 也讀不到, 因為其實是無關的東西,正好同名,才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吧?) : 其實,在對物件導向的初學者講解 static 時,常常會有人弄不懂, : 不管是說 static 是屬於 class 的,而非屬於 instance 的, : 或是說 static 時不用傳入 this,但 instance 時需要傳入 this。 我覺得這來自 C 的包袱... C++ 為了少用 keyword, 避免佔用 programmer 可用的字眼,所以常常重複利用 keyword. 因此 static 就被這樣拿來用了。接著 Java 又為了跟 C++ 相似, 所以繼續拿 static 來用... 我一直覺得應該換個名字。雖然他相對於 method, 確實是 static. 但仍然覺得這個名字乍看之下,很難讓人理解。 : 而這邊 Scala 就乾脆拆成兩個定義,靜態的放 object,動態的放 class, 這樣講似乎有點怪,因為 object 應該比較像是 singleton, 倒不是動態靜態的差別。例如: class Base{ def f = "Base" } class Derived extends Base{ override def f = "Derived" } object Derived extends Base{ override def f = "object Derived" } val base: Base = Derived base.f // 回傳 object Derived 畫成繼承樹是像這樣: Base / \ Derived object Derived (singleton) 兩者其實沒有關係,而且都是動態的。 : 其次是 class A 的部份,咦??建構子呢?? : 其實 Scala 中,直接包在 class 的部份就算是建構子了, : 這邊我們連建構子的宣告定義都省了,就直接把內容包在 class 中, : 看起來也清爽多了吧。 需要 overloading constructor 的話,用 def this(...) = ... : 另外 Scala 的陣列和 Java 有點不同。 : Java: : int[] a = new int[10]; : Scala: : var a : Array[Int] = new Array[Int](10) 這比較是因為 scala 沒有 primitive, 應該跟 java ArrayList 等相比 : 型態可省略 : var a = new Array[Int](10) type inference : Java 程式師要轉為 Scala 程式師,並不是很大的障礙, : 這障礙其實感覺比 C 轉到 C++ 還來得小。 我不覺得咧 XD Java 很單純,但 Scala 性質很多,語法也很多變。 也許可以這樣說: 對於很熟悉 Java 的人,轉到 Scala 會比 對於很熟悉 C 的人,轉到 C++ 來得容易些。 對於不夠熟的人的話... Scala 應該會暈頭轉向 XD -- Nobody can take anything away from him. Nor can anyone give anything to him. What came from the sea, has returned to the sea. Chrono Cros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28.12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