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PlayStatio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前文恕刪, 從硬體面來說,目前晶片從設計完成到完成tape out就需要時間,有些比較兩光的,第一次tape out也不一定成功... 一般設計完成後,會先走shuttle做少量的tape out試產,順便拿回來做測試,一直到ok了,才會走tapeout流程。 tapeout完成後,接下來還要良率爬坡,GG對於每個新進的晶片,還是需要一段時間去爬,如果又用到啥奇技淫巧,封裝那邊也可能需要時間去做學習… 再加上過往Sony很喜歡玩訂製,PS4裡的那顆GPU就被Sony要求訂製,所以設計需要的時間又跟一般現有的不同。 如果這次也跟PS4一樣用了啥新東西,例如當時的GDDR5, 你也要等供應商真的能夠量產才行。 硬體部分是這樣, 軟體部分也是一堆毛,首先作業系統需要訂製,不是隨便拿個BSD kernal裝上去就會動,一定要調整。然後使用者介面,這些也要花時間研究。 再來就是給遊戲商的開發套件,出了一版不夠,拿到廠商回饋以後要來來回回改好幾次。 這次PS4跟PS5其實要調整的已經比較少了....過去PS1, PS2, PS3每一次架構都打掉重練才真的可怕… ----- Sent from JPTT on my Xiaomi MI 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52.75.8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layStation/M.1563935968.A.91C.html
WaveWing: 原來這麼複雜 推推 07/24 10:48
oude: 會問這種問題的人一定連"工程"都沒碰過,也不知道,不必認真回 07/24 10:48
hide0325: PS3初期真的是搞死廠商,還有DC也是 07/24 10:58
LenardLee: 原PO就已經說不諳機械資訊了 一定要碰過工程才能發問? 07/24 10:59
cjcat2266: 是啊,目前只知道CPU是x64,不代表沒有其他硬體整合呀 07/24 11:02
cjcat2266: ,現在針對硬體研發速度該快還慢下定論是不是太早了點 07/24 11:02
cjcat2266: ?不是說CPU架構一樣研發就該快,那我也可以說Raspberr 07/24 11:02
cjcat2266: y Pi用現有的ARM架構,研發為什麼要花上三年? 07/24 11:02
cjcat2266: 我的回應是對上一篇,非原PO 07/24 11:03
ilv1181023: 真嚴格。可能工程學博士才能問吧。 07/24 11:04
qu3899: 看這篇我還以為我在科技板 07/24 11:13
WaveWing: 我是真的沒碰過也不知道工程 但我誠心發問的也想了解QQ 07/24 11:14
WaveWing: 而且看完回應也覺得有解答我的疑惑QQ 07/24 11:15
schenkopp: 推推~ 07/24 11:15
colchi: 不懂的才需要問,都懂了就不問了 07/24 11:24
zzz54666: 其實google不行百度也是很多答案 或是用英文查 答案一堆 07/24 11:26
segio: 主機用的技術越新表示成本越高.當然是越晚推出成本越低. 07/24 11:29
segio: 不然一台賣你一台三萬會有人買帳嗎? 07/24 11:29
segio: 現在主機比以前好開發的原因應該在於不用再想辦法防盜了. 07/24 11:30
VBMO: 完全沒任何概念的人是連怎麼過濾資訊都不知道 別講得很簡單 07/24 11:31
nanaseaoi: 跟工程有啥關係,不就是別人可以你怎麼不行這種等級的 07/24 11:33
nanaseaoi: 問題而已嗎? 07/24 11:33
shifa: 不要把你的常識直接套用到生長學習環境跟你不同的人身上啊 07/24 11:34
dk971355: 要不是工作有碰過類似概念,其實我還真不知道有這麼複雜 07/24 11:43
shifa: 不過工程領域是一回事,商業策略又是一回事 07/24 11:46
KAOKAOKAO: 推這個 很多板友說硬體不是問題 也許和商業比起來不 07/24 11:53
KAOKAOKAO: 確定性少很多 但基本上這篇的工程流程還是得都跑過 07/24 11:53
KAOKAOKAO: 期間也很有可能會在不同層級發現各種問題 07/24 11:53
KAOKAOKAO: 說實在的 能弄出switch樣的機器 也是不容易啊 07/24 11:53
shifa: 商業策略是決定什麼時候要開始開發跟上市的時間 07/24 12:03
shifa: 工程的困難在於軟硬體spec跟時間流程 07/24 12:03
shifa: 工程常常有時間壓力,而商業則是要考慮營收跟開發成本 07/24 12:04
shifa: 所以沒有一個是簡單的。 07/24 12:04
cccwahaha: 還有一個是"競爭對手" 微軟這場是敗下陣 但還沒出局 07/24 12:14
cccwahaha: 就算微軟不玩 SONY太亂搞 你也無法保證會有新對手出現 07/24 12:15
cccwahaha: 這種規模的商業型態 很多面都是彼此影響的 07/24 12:16
mrporing: tapeout之前還有ECO,別以為開晶片這麼簡單 07/24 13:12
maikxz: GG最強的就是一堆高品質輪班星人在調參數,拉良率速度有夠 07/24 13:25
maikxz: 快的 07/24 13:25
A320: 難怪理工宅男如此討人厭不是沒原因 07/24 13:30
hipposman: 一般女性友人問這個只是你很乾 並不是真的想知道什麼 07/24 13:50
hipposman: 説太多絕對沒有下次出來的機會 07/24 13:50
qu3899: ㄎㄎ 推A320還有shifa 07/24 13:58
PTTfaggot: cj貓大 !! 07/24 14:12
djboy: 這篇正確! 07/24 15:03
djboy: 以CPU等級的IC,純小改型的研發 應該就要1.5年了 07/24 15:04
InfinitySA: 而且硬體元件方面 因為是訂製 更需要大量時間測試除錯 07/24 15:04
InfinitySA: 改進 無形的成本也很高 07/24 15:05
YZRIA: 電源還在測試中啦 07/24 21:10
pirrysal: 嗯...一堆專有名詞讀起來很頭痛 07/24 21:21
maikxz: 不過當初AMD為了那協議綁給GF,選擇付錢了事擺脫那廢物GF 07/25 10:17
maikxz: 這選擇上沒做錯,沒本錢再去惹客戶 07/25 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