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Psychiat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linkinpk6 (藍黑)》之銘言: : 手機排版見諒 : 之前對心理和精神這類的資源不清楚之下就先去了學校的諮商中心 : 身為大一生是帶著對生活的不適應跟對社交有若干的害怕之下才踏入諮商室的 : 我本身對某些的人際關係要接近時就會產生害怕,不知道有沒有可能跟過去在團體中的人際經驗有關 : 上學期的諮商師讓我感覺我的社交恐懼不是很重要 : 在諮商的時間內也多引導我入生活中的話題 : 但在一個寒假的社交場合中我了解我必須再回來諮商中心繼續 : 因為我對某些陌生人以及朋友的朋友有著莫名的恐懼 : 新的諮商師讓我感到比較舒服的是他比較能正視我的恐懼及無力感 : 我們也談了更多人際關係上的事,取得了許多良好的建議 : 但恐懼依然像座高牆築在我面前 : 雖然諮商師教會我一些攀牆術及使用工具但每次面對高牆時我還是羨慕別人不必面對我需要面對的痛苦 : 前陣子稍微較了解原來還有所謂的臨床心理師但不知道會不會比較有幫助 : 而且若要看則必須去醫院找精神科,這會比較麻煩的很多 如果你想要不進精神科, 其實也可以見到臨床心理師。 臨床心理師也有在外面開業的, 稱作「心理治療所」(有別於諮商心理師開的諮商所) 這裡有全台的心理治療所列表 http://www.atcp.org.tw/clinics.php : 雖然我現在不至於不敢去上課但這問題從中學就困擾我多年,而且這總感覺很差有的時候必須和身邊的人閃來閃去的,很不自在 : 想問版上個位的意見 心理問題的不同程度, 我們會分作幾個不同的程度, 分別是「輔導」「諮商」「心理治療」等, 前者較輕,後者較重。 在學校的行為偏差,我們會請輔導老師幫忙; 情緒不佳,或人際困擾等等,會尋求諮商師; 較為嚴重的精神疾病,我們會到醫院精神科,尋求精神科醫師或臨床心理師的協助。 當然,到最後那個程度,就很棘手,能夠「早期發現」是很好的,可以從前端開始努力。 這幾個層面只是深淺之分, 並不是互斥的, 就你所說的社交問題, 在客觀上曾有諮商師引導你如何解決現況, 但如果你想更深層的探索自己, 那當然可以找不同的資源。 最近因為心理師法下修的問題, 有心理師畫了圖來解釋樓上所術各專業的職司, 我覺得滿清楚的, 放在這裡給您參考。 (抱歉不會縮網址,請自己接在一起 ) https://sites.google.com/site/ psychologistdefense/home/ wen-xuan/jing-mei-tu-wen/ xinlishifabuxiaxiuyinwomendouzhidebeihaohaoduidai0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3.8.65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Psychiatry/M.1399646677.A.7AD.html ※ 編輯: oppih (1.163.8.65), 05/09/2014 22:46:49 ※ 編輯: oppih (1.163.8.65), 05/09/2014 22:47:42
EDGE :幫縮網址:http://tinyurl.com/qj5kpgj 05/10 00:48
EDGE :這link寫的簡單明瞭圖片又可愛,推~ 05/10 00:49
geartrains :推 05/10 03:59
oppih :謝樓上幫縮網址~ 05/10 12:38
Astragali :推~ 05/10 23:04
linkinpk6 :謝謝你的建議 05/10 2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