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Getbackers (逆轉思考全壘打!!)》之銘言: : 我想寫這篇文章很久了,因為夏侯惇的事蹟的神秘感一直在刺激我的想像力, : 請容我在以下尊稱夏侯惇為惇哥。 : 話先說在前頭,對於說的那些"夏侯惇是文官"、"夏侯惇專長是治水內政"、 : "夏侯惇是搞後勤的",我認為這些都算翻案翻過頭的論點。 : 惇哥毫無疑問是武官,還是曹軍的第二把交椅, : 【夏侯惇的職務】 : 雖然一直有翻案說他是內政官,但從他官拜前將軍、升大將軍的升遷過程來看, : 他主要應該還是武職。 贊同以上。 似乎許多人認為夏侯惇「擅長行政」「能治理而非將才」, 個人完全否決這種論述。 這裡還是提些不同的看法。 首先可以注意到的是, 夏侯惇至少在曹操還在世時,他的軍職不是虛銜。 不但不是虛銜,他自己甚至都不是那種坐鎮指揮部的謀將型人物。 建安二十年(215),不算曹操早期了吧。 曹操征張魯,帶上夏侯惇。 本來曹操看見地勢險要,試攻不下,都已經決定要撤回了, 結果居然是叫軍隊撤回卻誤打誤撞把陽平山上的張魯軍嚇跑了。 (〈張魯傳〉注引董昭表) 注意到當時辛毗、劉曄告知夏侯惇「賊已散走」的時候, 夏侯惇不是派部試探或派先鋒試著擴大戰果, 而是「猶不信之」而「前自見」! 這表示什麼? 1.曹操給他的職位是扎扎實實的武職,不是後線搞後勤行政的; 2.而就算武職,以夏侯惇之位也不必非得親自上場,但他就是親自上場。 這個案例不就可以打破許多夏侯惇虛職說的說詞了? 除了打破夏侯惇虛職說的說詞以外,也可以看出夏侯惇的個性: 行動力高,不怕危險而喜歡親自上場。 這種個性,優點缺點都有,事實上也正是夏侯惇被過譽過毀的來源。 甚至,我覺得恐怕他與他族弟性格差不多,只是他族弟運氣不好喪了命而已。 (順帶提,曹操攻張魯之役,  〈武帝紀〉前半僅淡淡一筆「攻之不能拔,乃引軍還」,  後面又寫得好像是曹操故意定計讓張魯鬆懈似地,  稍疑董昭表才透露了實情。  這裡還有〈孫資傳〉注引《資別傳》作佐證:  「陽平之役,危而後濟,又自往拔出夏侯淵軍」,  是同樣激進的夏侯淵這次一度陷入險境,只是被救了,  獲救之後沒被罰,反而就讓夏侯淵守漢中,  可見得這個能讓羌胡看外表就「畏之」的猛男妙才,  即使衝動還是受曹操重用。  是否可以推想夏侯惇一樣是猛男?至少我不覺得該貶抑他可能武力高。) 說明一下夏侯惇這種個性造成他被過譽與過毀的來源。 先說過毀。 許多人說夏侯惇打仗不行。 確實,可以看到的是他一堆很蠢的敗績。 (然後敗這麼多曹操還不肯索性把他轉成文官或榮譽職還繼續讓他領軍!) 注意到這些敗績幾乎都是衝動犯蠢,而不是武藝問題! 最出名的,興平元年(194)的遭呂布綁架的案件,是怎麼發生的? 是夏侯惇「輕軍往赴」一頭熱亂衝不顧輜重,又被詐降騙。 然後他還是不改衝動的個性,才造成他一輩子後悔的「盲夏侯」稱號。 而他勸荀彧不要見郭貢,自己卻隨隨便便就出馬,看似就是自恃武壯。 打劉備結果不聽李典勸而中伏,而且是身為主將卻輕身往追, 這不是衝動激烈(正面來說是行動力高)是什麼? (順帶提,這場敗,于禁是共同責任者,但在于禁本傳當然被神隱掉了。) 然後就這麼個被現代鄉民看不起,認定戰鬥能力不行的傢伙, 曹操卻屢屢給他軍職升級(注意是軍職), 而且還不是虛銜,不是叫他去做屯田(這蠢謠言底下說)去行政, 是到了建安二十年 他都親自在前線不怕危險(夏侯淵都才陷入險境)親自去視察狀況, 這表示什麼? 就算不表示曹老闆看重他的軍事上的某點(武藝吧?感覺上兵法實在不行), 至少也表示曹老闆特別覺得拿他到前線有作用了。 注意他的軍職可是一直比被眾人吹捧的曹仁要高的。是軍職不是空銜! (另外前面s386644187板友提過了,夏侯惇不是沒有勝仗,  只是翻案者偏愛提他的敗績而已。  但他那種衝動亂來的個性,應該不是孫武所謂無智名無勇功的善戰者,  只怕恰恰相反,操哥用他就用在個勇氣與行動力出眾而已。) 那麼,過毀說完,回頭說過譽。 許多人吹捧夏侯惇啥行政多強的,沒多少證據。 幾乎唯一的一條也就是所謂的「種田」。 可是這種田是怎麼回事? 是他「身自負土,率將士勸種稻」, 既沒有好好規畫「屢陳損益,相土處民,計民置吏,明功課之法」(國淵) 又不曾招募百姓興治諸堨(劉馥) 更不用說寫篇濟河論什麼的了 (鄧艾,當初牧牛小兒如今改成寫計畫也不身自負土) 然後呢, 具體看曹操怎麼使用他: 「轉河南尹」就這一次行政職, 以後又轉回軍職(扯大將軍位子的沒意義,要看具體任務配置)。 之後根本沒給過他其他文職行政職, 這什麼「政治力」? 至於後勤,全是沒影的妄說! 他是有督諸將,然後督一督有時候照樣不甘寂寞親上前線, 征張魯那次就是顯例。 而要說他怎麼待士, 看看他怎麼對待曹操早期獲得的士人衛茲之子衛臻的:  夏侯惇為陳留太守,舉臻計吏,命婦出宴,  臻以為「末世之俗,非禮之正」。惇怒,執臻,旣而赦之。 這樣子的待士法,是能說政治能力多高? 當然啦,他是舉薦了一些人,但這些人大抵是有豪俠氣的。 可以說夏侯惇的魅力大約是在這方面。 (這也沒什麼不對。關羽或許亦屬此類。但就不屬通吃型的。) 總的來說, 夏侯惇就是曹操最見親待的「軍人」。 如果不往曹操亂用人來解, 那麼要嘛是曹操就是喜歡欣賞他還不怕他出事(就是帶他上前線), 要嘛,或許他武藝或至少行動力有過人之處(至少是HP很高), 往「政治人才」解那根本是偏掉的妄言。 又,曹操引魏絳和戎之典,未必表示他靠的是魅力, 也許只是他跟夏侯淵一樣,能讓戎狄看了就畏服罷了。 (注意到曹操不只是人妻控,也是猛男控。看看他愛關羽愛個一輩子的!) 說完夏侯惇,簡單說一點被捧太過的曹仁。 上面已經說了,曹仁在軍職上怎麼樣也比不過夏侯惇。 甚至要比夏侯淵,似乎也沒像夏侯淵那樣愈發受親待: 夏侯淵拜征西略早於曹仁拜征南, 曹仁長期兼行各將軍,本官似乎只能追溯到議郎? 夏侯淵則較早即拜典軍校尉。 曹仁在本傳以及在傅玄的《傅子》當中被吹到天上去了, 然而參看他傳,揆諸實績,似乎沒那麼誇張, (不是要全面否定他,只是說沒那麼誇張。) 其他大欺小或者佔局部優勢的且不論了。 就以周瑜攻南郡之戰,在曹仁本傳被吹上天的, 看看就知道陳壽恐怕只是照抄魏人家傳而故意把實情留給讀者判斷的。 「瑜將數萬眾來攻」, 當時孫權硬擠也才三萬人,孫權自己還要打合肥,給周瑜程普就兩萬, 哪來的數萬眾來攻? 而且光看曹仁本傳彷彿是他自己力挽危局, 直到不得已(賊眾太多了不是我的錯啊),然後?沒寫撤退耶只寫轉封耶! 參看周瑜呂蒙甘寧傳, 結果卻似乎是, 曹仁就想分兵去咬甘寧那個餌(不論目的是否當餌,效果如此), 結果分了兵就兩頭危險,兩面不討好。 然後在南郡上演了拚死救牛金這一幕帥氣卻無腦的大戲, 在夷陵也討不到好處。 差可堪慰的也就射了美周郎一箭而已。 然後是就算有人想要救(李通), 還是保不住江陵。 (順帶提,這次守江陵還有後來那位「周亞夫」徐晃在曹仁底下。) 「天人」固如是? 當然啦不是要把曹仁貶到一無是處。 畢竟他還是多次立了功的, 而且吳人傳記也不免有自捧之嫌(陳壽主要也只是繼受而已)。 但,硬要貶夏侯惇然後把曹仁捧高高的作對比,感覺也很沒意思。 -- Immer mit den einfachsten Beispielen anfangen.                     David Hilbert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0.246.15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AN/M.1570593928.A.24A.html ※ 編輯: khara (36.230.246.159 臺灣), 10/09/2019 12:16:41
andy82116: 曹仁要考慮不如雙夏侯的原因之一是年紀小吧。我們會以 10/09 13:47
andy82116: 為操惇淵洪仁是同一代人,但是曹仁很有可能比另外四個 10/09 13:49
andy82116: 小了10歲以上。他弟曹純跟侄子曹休年紀還差不到8歲, 10/09 13:49
andy82116: 曹仁年紀會有多大? 10/09 13:49
Getbackers: 曹洪比曹仁大嗎? 10/09 16:11
Ayukawayen: 曹仁死於黃初四年,時年56歲,照此計算,比曹操小13歲 10/09 17:26
也是。這是一個考量點。樓上諸位說的沒錯。 不過前期不說, 至少到了215年前後,曹仁也已經壯年了。 在那時後曹操都還是「每引見羌、胡,以淵畏之」而不是「以仁畏之」, (當然啦更沒有用到本篇的主腳夏侯惇,但他仍在前線就是) 這是不是透露了一些訊息呢? (也不是沒有一種可能是,曹仁武藝高可是外表不那麼「猛」?  這當然都只是猜了。  如果照《世說》所云,  曹操自己都曾經嫌自己不夠威嚴不適合見外使就是。) 至少,所謂「唯才是舉」的曹操, 對外姓信任度不高也罷了, 對自家諸夏侯曹裡, 還那麼強調資歷而不是努力拉拔青年才俊,不有點微妙嗎?
s386644187: 我也覺得曹仁略過譽,南郡之戰是周瑜的亮點而非黑點 10/09 19:46
確實。南郡之戰周瑜呂蒙等打得漂亮。 (呂蒙戰略眼光遠不如魯肅,但戰術謀畫是很強。  當然此役主腳是兼文武的周瑜。)
a7v333: 我覺得從你所說的「過譽、過毀」也能解釋為何是武職 10/09 20:29
a7v333: 夏侯惇是曹操最信任的將領,他當過武職、文職,但相較之下 10/09 20:30
a7v333: 文職更差,所以讓他朝武官的路線升級 10/09 20:31
a7v333: 且亂世兵權很重要。把兵權交給能信賴、能統將、不適合文職 10/09 20:33
a7v333: 看起來相當合理啊 10/09 20:33
說得是。曹操特別信任夏侯惇應該是個重要的因素。 只是諸夏侯曹當中也已經有了後起的青年才俊了啊……
Hartmann: 推 10/09 21:04
Houei: 曹洪的乳母 在227年曹叡即位時還活著入獄 也算挺長壽的了 10/09 23:54
andy82116: 曹洪本人也長壽啊,八虎騎他是最晚死的那個 10/10 00:01
Makucy: 推! 10/10 02:24
Houei: 挖咧我記錯了XD 曹叡即位的時間被我往後了1年 10/10 02:29
DerLuna: 拿軍職高跟能力強又不一定是一回事 10/10 02:48
DerLuna: 諸葛瑾也當大將軍阿(非虛銜 有帶兵耶) 10/10 02:48
啊人家諸葛瑾有特技捏!所以孫權喜歡用他啊! 特技:驢面 功能:敵武將一見即不自覺發笑,當場武力 -20。 (不過好像別人就算武力 -20 都比我們諸葛子瑜高就是 QQ) 好吧玩笑話休提。 確實孫權重用諸葛瑾等淮泗人掌兵,有如曹操重用諸夏侯曹般, 不盡看的是才能,毋寧說看的是信賴度。 而諸葛瑾與夏侯惇恰好成了相反的一對: 一徐緩而一躁急。 但諸葛瑾之掌兵, 主要也在呂蒙之後淮泗少人而孫權又不放心把兵權單放給吳人陸遜。 那曹操之不斷重用且升遷夏侯惇呢?
boman: 資别傳的解讀有問题,内容是夏侯淵戰死的陽平之役,曹操只 10/10 09:02
boman: 是救走夏侯淵殘部。 10/10 09:02
是。這裡我可能解讀有誤。但似乎又不盡然。 照《資別傳》所述的陽平之役, 是「先危後濟」而不是勞而無功, 是「自往拔出夏侯淵軍」且「喜出淵軍」而不是「淵軍敗沒,武皇不及救」。 參照張郃、郭淮等傳,夏侯淵軍只剩散卒而且曹操到漢中晚了好幾步。 而徐晃傳看來,征西乃至征張魯,徐晃都跟著夏侯淵立功。 (不書敗,固本傳諱敗之慣習。) 這似乎也未必那麼絕對。 不過也確實如果把時間點拉長, 要說曹操親自到陽平救夏侯淵的那些散卒算是這件事的話, 那確實我這裡的解讀有誤。 感謝提醒。
siliver: 推a7v333,就算兩個升職線都爛,還是得硬挑一個出來啊(爆 10/10 09:05
XD ※ 編輯: khara (36.230.245.251 臺灣), 10/10/2019 12:40:39
andy82116: 大官一個蘿蔔一個坑,雙夏侯能力強又不犯錯,再怎麼聰 10/10 13:50
andy82116: 明再怎麼有能屁股都要往後挪吧? 10/10 13:50
Houei: 個人認為倒也不必把惇哥身自負土這點 貶的那麼低 好歹他種 10/10 17:26
Houei: 田時的身份也是一介太守 兼領鄉侯 原Po舉的那幾個再怎麼有 10/10 17:27
Houei: 規劃 終究未必有像惇哥一樣親自下場做 如此以身作則帶頭的 10/10 17:27
Houei: 激勵作用 應該也不是那幾個可以比的 10/10 17:27
Houei: 何況原Po還刻意不引"斷太壽水作陂" 要說沒規劃也挺怪的? 10/10 17:35
boman: 軍同將還是可以分開看,淵軍危在於主帥戰没,但部隊在張郃 10/11 01:46
boman: 指揮下並没有覆沒,亦堅守到曹操到,稱濟也合適。「喜出淵 10/11 01:46
boman: 軍」也直接提及斜谷道,時點清楚而非夏侯淵另有敗績。徐晃 10/11 01:47
boman: 從史料来看有機會並不在陽平敗軍中,因在夏侯淵戰死後,有 10/11 01:47
boman: 提及曹真督徐晃去救。 10/11 01:48
lore: 我猜應該是獨眼後不利騎馬和帶兵吧,不然他還是常隨曹操和曹 11/03 00:37
lore: 仁平定內部叛亂的。 11/03 00:38
time3Q: 補推 07/01 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