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仕郡功曹,州治中從事。舉茂才,除郿令。 這句就標準的當官途徑啊。 「仕」吏->「舉」->「除」官。 功曹、從事都是高階的「吏」,但無論多高階都是吏,即使地位高到「大將軍長史」還是 「吏」,不過權利可能比一般的太守都大。 「吏」要當「官」,正經的方式就是舉「孝廉」、「茂才」、「賢良方正」,特別徵招有 「公車征招」、「三府辟命」這種。 如鄭泰就是三個都有: 初,舉孝廉,三府辟,公車征,皆不就。 下一步就是為「三署郎官」,這時就是「官」的備員了。 表現好外放當縣官、京城當小京官都是之後的事。 所以劉備祖父也有這種描述: 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舉孝廉,官至東郡范令。 一樣是「仕」吏->「舉」->「除」官。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6.199.25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AN/M.1632118085.A.85D.html
Houei: 我還查到一種"郡國舉明經,年五十以上、七十以下詣太學" 例 09/20 16:38
Houei: 如魏應"歸為郡吏,舉明經,除濟陰王文學" 09/20 16:38
andy82116: 對啊 明經也是正經路線 09/20 16:47
boman: 這大將軍長史的例子不對,長史、司馬、從事中郎是官屬,是 09/20 18:40
boman: 屬於中央任命的官,不是吏,主簿這類是吏。 09/20 18:40
Qaaaa: 那如楊儀這種是吏變正官然後又降回吏嗎(丞相府屬官)? 09/21 16:08
boman: 丞相長史是官不吏 09/21 16:17
boman: 不是吏 09/21 16:18
DerLuna: 差別應該是薪水是誰出? 09/26 22:08
ggxxsheep: 09/27 2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