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Reewalker (報告饅頭班長不夠)》之銘言: : ※ [本文轉錄自 Reewalker 信箱] : ※ 引述《thewtf (濱邊美波我老婆)》之銘言: : : 我看網路是這麼說的 : : 正史三國志陳壽也有提到郭嘉 : : 但是我忘了有沒有寫到這一段 : : 如果當時郭嘉不要讓他去打烏桓蠻族 : : 是不是就不會因為水土不符而死 : : 這樣孔明也不會出現 : : 大家都這樣說奉孝不死孔明不出 : : 真是如此嗎?孔明當時在家中怎會知道郭嘉死了沒 : : 也沒新聞報導也沒報紙和手機 : : 如果真是這樣也表示孔明沒什麼才華 : : 只會躲而以 : : 如果郭嘉沒死的話會有什麼改變嗎 有人願意討論柳城之戰、或稱白狼山之戰這個相對冷門的戰役是很好啦 但是Z大嘟嘟此人的文就不必轉了 因為此人一貫套路都是不討論已知的事實, 而是拿一堆他自己也不甚了了的專有名詞跟學術用語, 拼拼湊湊成一堆花花綠綠的東西,徒然眩人耳目 矇騙外行人可以啦,這也許是他發文的動機與樂趣來源 但是沒有建立在事實基礎上的理論終究是蒼白無力的 大嘟嘟就此交代掉,來聊聊柳城之戰 首先先來講講郭嘉在此戰的意義 如果你只看《三國志‧郭嘉傳》,就會產生跟大嘟嘟一樣的錯覺, 以為郭嘉用了一連串的策略策畫主導了整個柳城之戰; (題外話,大嘟嘟之前還在起碼三個版面力戰群雄, 痛陳所謂的軍師只是產生在華人想像中的產物, 這邊卻又突然認為郭嘉可以主導整場柳城之戰,他非到現場不行 以今日之我非昨日之我,頗有先賢梁啟超之風啊 XD) 但如果了解整場柳城之戰是如何進行的,就能明白這不是一場超級軍師的個人秀, 而是實實在在體現曹操這個團隊為什麼強大、為什麼可以一掃華北開創強權, 這個團隊從決策到執行力的過人之處。 要了解曹操團隊在柳城之戰的作為,首先就必須了解柳城之戰的來龍去脈。 柳城之戰的整體經過如下: 建安11年時位於幽冀并三州的袁氏勢力大部分都已經掃蕩完畢。 袁譚、高幹敗死;袁熙袁尚則被自己的部將焦觸背叛,投奔遼西烏丸(桓)。 當時的烏丸單于蹋頓,在袁紹時與袁紹和親,得到了袁紹的支持與安撫, 順利擴大勢力,史稱「略有漢民十餘萬戶」(通鑑) 袁熙兄弟亦打算憑藉這股勢力來光復失土。 而曹操亦不會忽視,在建安11年即有征伐烏丸的計畫, 令董昭開平虜渠、泉州渠以解決糧運問題。 建安12年,曹操將成行, 手下諸將包括大將張遼以及中軍史渙都持反對意見, 最主要的理由是認為道路偏遠、孤軍深入,萬一南方荊州劉表與劉備聯手襲許, 將來不及回救。但是軍師祭酒郭嘉反對這種說法,認為劉表無法駕馭劉備,不會來犯 袁家對烏丸以及河北士民宿有舊恩,若不趁早誅滅,待其歇息已定,後患無窮, 另一中軍主將韓浩也持贊成意見,故曹操拍板決定成行。 此役參戰的武將有: 張遼、張郃、徐晃、張繡(未至身死)、曹純、韓浩、史渙、閻柔、牽招以及郭嘉, 還有未成行前就聘請前來為嚮導的田疇。 當年五月,軍至無終。本來曹操計畫由濱海路線掩襲烏丸, 但是到了七月,天降大雨、道路泥濘不通,各地要路又有烏丸守軍防備, 曹操攻勢受阻。這時田疇提出了取盧龍賽古道奇襲柳城的想法,郭嘉也贊同這個想法, 曹操遂佯言秋天才要進軍,實則拋棄錙重,上徐無山、經白檀、平岡,強行軍五百餘里, 由西向東逼進柳城。曹操軍至柳城約兩百餘里時,烏丸才驚覺曹操軍到來, 但欺曹操軍人少,集結大軍迎戰曹操軍。雙方會於白狼山。 曹操在山上望見烏丸陣型不整,命張遼張郃等搶先衝鋒,一戰大破烏丸,斬蹋頓, 俘獲漢、胡人二十餘萬口,袁熙兄弟亡命遼東。 整理完經過,再回頭來說郭嘉。郭嘉在這場戰爭中的建言有二: 一是附議曹操北伐烏桓,二是「提出」奇襲烏桓的想法。 首先談一,從以上的整理不難發現,北伐烏桓是曹操本來就有的想法, 並非曹操本來無此想法,而郭嘉獻策給他, 而郭嘉的建言,更多的用意反而在於撫平曹操臣下對於北伐烏桓的不安。 再來第二點,如果參看〈田疇傳〉,就可明白對奇襲烏桓提出具體規畫的是田疇, 這也是合理的,因為郭嘉非本地人,除非他真的是甚麼曹操底下頭號情報頭子, 不然理應不可能對人生地不熟的遼西提出具體的奇襲計畫。 所以他在〈郭嘉傳〉對奇襲的發言應當看成他對田疇奇襲策的分析與贊同。 這也是我們常爭論的郭嘉在曹營的定位到底是甚麼。 從以上不難看出,郭嘉的強項,其實在過人的情報分析與宣傳能力, 如果不精確地以德意志第三帝國比較,郭嘉與其說是古德林,不如說更像戈培爾, 而且是高配版的戈培爾:高明的宣傳人員同時具備高級參謀的情報分析能力, 這可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柳城之戰他的確有功不可沒之處, 但這些功不可沒之處跟一些郭嘉粉想像的可能不太一樣就是了。 此戰還有一個低調但不可不提的人就是董昭。 董昭在群星匯集的魏書第十四,光芒鋒頭都被他上面那兩個人掩蓋了, 甚至還因為勸進魏公而留下了污點。但此人對曹操前中期的發展至為重要。 董昭在袁紹手下就善於鎮守後方與鋪辦後勤,曹操更是借重他這兩項長才, 董昭經常性的被當作征服地的戰後處理大員,或者是第一線的後勤指揮官來使用。 柳城之戰也是,如果沒有董昭開鑿的那兩條運河,北伐烏桓基本就不可能成行, (曹操一開始並沒有打算用放棄補給的奇襲策略) 董昭會繼郭嘉之後成為軍師祭酒是有理由的,他值得被更多的關注。 戰術面講完,再來講戰略面。首先先談談:曹操不打烏桓,會不會提前觸發永嘉之禍? 這點我們可以看看烏桓的歷史。丘力居等人最強盛時期也跟關內漢人(張純)聯手過, 跟僅握有幽州一州的公孫瓚也不過打個五五開而已。 蹋頓被袁紹養的白白胖胖,也沒有對袁氏政權露出獠牙過。 而他們現在要面對的是全盛時期的73勝金州勇....不對,是東漢曹操政權。 要說從官渡以來關關難過關關過的曹操團隊,突然就給烏桓打爆了, 這也未免太跳Tone了一點。就算是會戰曹操真的有大敗給烏桓的可能性, 烏桓順勢南侵了,有在關內建立能跟曹操長期抗衡的政權的能力嗎? 如果袁氏兄弟已經如上文所說的變成烏桓的「傀儡」,也就是影響力衰弱到只剩招牌, 烏桓可以直接挾持的話,那中原河北士族對待非天龍人的偏鄉賤民甚至蠻夷是甚麼態度, 董卓的下場已經很好的示範給你看了,你得不到支持的。 如果袁氏兄弟仍有足夠的影響力,可以號召河北士族, 那他們顯然不會甘於被蹋頓控制,矛盾必然產生, 而袁氏政權天生缺乏避免矛盾激化的機制,就算蹋頓對袁氏一派死忠好了, 也不過是推遲曹操平定北方的時間點,不說袁熙跟袁尚本來就無與曹操對抗的器量, 引入烏桓根本上也不可能解決袁氏政權的問題。再說了,永嘉之禍的發生, 原因之一恰恰是因為曹操打敗了蹋頓,讓閻柔將烏桓、鮮卑等部搬入關內, 換言之這個鍋一部分本來就是老曹把外族都搬進來引起的,而非老曹不征討外族。 所以戰略上因為老曹征伐烏桓失敗而得利的只有南方政權,這也是前文少數講對的部分, 曹操推遲了平定河北的時間點,就等於孫吳多一點時間可以達成二分天下之策, 而不用緊急修改自己的戰略兼打一場賭上國運的極端劣勢的戰爭。 不過劉備也在荊州,而且勢必與赤壁時採取不同決策的情況下, 孫吳能不能順利地推進二分天下也是一個問題。而說到底, 曹操平定河北的進程本來就快過孫吳君臣的想像,魯肅才被逼得修改戰略。 (一個不太精確的比較:桶狹間之戰後信長吃掉美濃,花了整整七年, 而曹操官渡後吃掉比美濃大不知道多少倍的土地,也同樣花了七年) 這也可以連結到板上有一篇問赤壁開戰的時機的文章。老曹愛冒險本來不是新聞, 官渡之後更是敢於下這種高風險高報酬的決策:因為他的團隊就硬是能達成。 單看柳城之戰,老曹的意見一出來,有優秀的情報分析師兼名嘴幫你統合內部意見, 有一流的後勤可以讓你整個戰略計畫成案;到了現場正攻法不行, 由在地力量跟自己的參謀部整合成一套可行的B方案並付諸實行, 臨場對陣,有不世出的猛將可以在己方缺糧的情況下痛擊對方弱點,進而達成勝利。 官渡以來曹操的團隊就是這樣一路貫徹老曹意志下去的,簡直堪稱完美, 無怪乎老曹敢於選擇挑起赤壁之戰,除了帳面上幾乎沒有會輸的因素, 贏了就是終極大獎:天下統一、開創王朝──有比這更刺激的選項嗎? 當然沒有!拿了A、K不賭是棒槌!!....然後被同花大順打死,那是另一個故事了。 不過奇襲、奇策本來就是這樣的,有贏就會有輸,本身並無對錯之分。 最後一點關於征討烏桓的戰略優勢,是較少人注意的, 就是老曹終於得到包括虎豹騎在內的優秀騎兵來源。 跟KT遊戲給人的印象不同,曹操其實是優秀的步兵指揮官, 也因此他前期大敗常常是基於被對面的騎兵隊胖揍一通導致總崩, 對徐榮、對呂布都是這樣輸掉的。 所以他應該很早就在籌劃如何建置自己的騎兵部隊, 統治關中(長安以東)後算是有了基礎條件,鍾繇有管道可以幫他弄馬進來, 而奇襲烏巢應該算他第一次經典的運用騎兵案例,只是數量可能並不多, 他能組建大規模的騎兵部隊應該還是要等到征伐烏桓過後。 以上是個人對柳城之戰的一點粗淺看法, 板上各位先進敬請不吝指教。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20.20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AN/M.1650956190.A.8C0.html
tomhawkreal: 同花大順 XD 04/26 15:16
hesho: 增加突擊發動率的虎豹騎耶 04/26 17:15
wilson00164: 推 04/26 21:07
Hartmann: 大推,珠玉在前,完全不用獻醜了 04/26 21:36
khara: 其實甚至吳漢可能都用過烏桓鮮卑,也沒事。 04/26 22:00
khara: 東羅馬應付早期突厥與斯拉夫還算有技巧,說真的還是看人看 04/26 22:00
khara: 方法。 04/26 22:00
hgt: 應該是景丹帶的幽州烏桓突騎 04/26 22:05
articlebear: 推 赤壁之戰就算輸了 其實也穩穩掌握了襄陽跟江夏 不 04/27 01:53
articlebear: 虧了 04/27 01:53
TheoEpstein: 推一個,好文 04/27 02:06
Landius: 董昭這樣算六邊型策士嗎? 04/27 02:14
我覺得沒有很六邊形,帶兵作戰這點還是缺點實績 儘管從董昭的建言跟事蹟來看他帶兵應該有一定程度的知識才對 魏書十四最六邊形的應該是屬蔣濟,出將入相能出策能帶兵能安民, 人格除了貪杯也沒啥特別缺陷的萬能策士 XD
tucker: 這文一定要推,轉錄文章本就良莠不齊,真的不用太認真XD 04/27 02:16
amare1015: 厲害了這篇 推 04/27 03:07
gary84097: 推一個。另外記得聽過一個說法,說曹操自己知道柳城之 04/27 05:28
gary84097: 戰他賭很大,所以打贏後還是獎賞了當初反對他的人? 04/27 05:28
那個不光知道,就是他生死邊緣的經驗, 他在沙漠裡斷糧斷水,搞到要殺馬來吃、掘地三十餘丈(約70公尺左右)才挖的出水 所以這隻疲兵與烏桓遭遇,竟然還能衝鋒擊破對方, 不知道算是奇蹟,還是張遼太鬼神....(首先建議衝鋒的就是他 XD)
articlebear: 挖70公尺會不會太扯? 04/27 08:25
其實還好,真正缺水的地帶動輒可以挖個一百公尺以上,還要鑽岩石的 這個70公尺(漢末三國一丈約2.3~2.4米)可能還不用挖岩石層
Houei: 1.曹操"車重在後" 似滿足有餘力蓋水經注提到的盧龍城 2.遼 04/27 13:12
Houei: 東藉韓忠知悉柳城烏丸峭王嚴 靠攏曹操 但公孫康"素畏(袁)尚 04/27 13:12
Houei: " 不排除意圖坐看鷸蚌相爭 3.峭王嚴本要助袁譚 惟考慮袁氏 04/27 13:12
Houei: 兄弟不相容 故臨陣拒戰致"虜陳不整" 以扯袁尚後腿的可能? 04/27 13:12
gary84097: 感謝可樂大解答XD 然後張遼真的猛! 04/27 15:29
※ 編輯: colamonster (1.171.20.201 臺灣), 04/27/2022 16:02:20
o07608: 能被可樂大指名道姓的罵,算是種成就~"~ 04/27 18:07
andy82116: 我覺得董昭跟賈詡風格蠻像的 04/27 18:18
Houei: 《曹瞞傳》云"時寒且旱,二百里無復水" 但〈田疇傳〉寫"此道 04/27 22:43
Houei: ,秋夏每常有水" 曹操更直稱"方今暑夏"..〈武帝紀〉也寫8月 04/27 22:43
s386644187: 推 04/28 10:08
Lachdanan: 推 果然能統一北方不是只靠一人 04/28 11:08
bulank: 請問 六邊型 是啥意思 @@ 04/30 21:24
chordate: 六邊形就是能力圖 https://imgur.com/4YB2kH1 04/30 22:04
chordate: 像這樣接近六邊形的 04/30 22:04
CVChang: 推 05/01 14:20
alvis000: 推 06/08 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