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hihChing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伍、結論 在中國文學作品中,植物為女人化身,其二者除性質相近外,最主要是古代 婦女,特別是獨居婦女必須經常面對植物,仰賴植物維生之故也。而以「賦」、 「比」、「興」等寫作方式,形成婦女與植物親密關係者實根源於《詩經》,例如 有以植物(白茅、唐、蔓草、荍、荷、唐棣、舜等)的外形歌詠女子純潔、柔弱、 嬌艷也。又有以植物(蘩、柏、楊、諼草、勺藥等)的聲音表示內心的「繁擾不 安」、「受到壓迫」、「揚眉歡笑」、「忘卻憂愁」與「將離」。此外,是以植物(葛、 麻、茹藘、桃、李、椒等)的特性歌詠女子之工作與動人之身影,以及願為對方 結婚蕃衍子孫也。至於女子亦以高大美材(柏、檜、松、檀等)讚美意中人,將 內心情感詮釋得既真實又自然,寫作手法十分高明。 然而關於《詩經‧國風》之植物,其反映周代女性生活究竟為何呢?首先, 婚前既有熱戀的甜蜜與失戀的痛苦,更有懷思所愛的幽怨。其次,女子婚嫁取決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始合兩性之好也。最後,則是有關婚後家庭生活,雙方應 該勤以持家,男主外、女主內,男耕女織,互敬互愛,切勿因他人離間而心生懷 疑也。但是<國風>之植物所反映的周代女性婚後生活,雖有描寫夫妻情感之甜 蜜者,多的是分隔異地之哀楚,以及遇人不淑之痛訴也。對於久戍在外夫妻不得 團聚的家庭而言,為人妻者自是思念不已,恐其不能白頭偕老。但倘若是婚後遭 棄的下堂妻呢?她除了傷心,悔恨當初不該相信對方的甜言蜜語,還會堅強反 抗,指責對方忘恩負義。可惜因為男女社會地位本是不平等的,女性終究得不到 輿論支持,此情此景她也唯有繼續忍耐,從一而終矣。 (這僅是初稿,請勿轉載喔)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2.15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