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oft_Job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轉貼自 翟本喬 博士的FB http://www.facebook.com/ben.jai ---------------------------------------------------------------------------- 我在 2003 年 3 月 10 日進入 Google. 首先花了兩個星期熟悉環境和拜訪同事們, 看 看有什麼 project 可以幫得上忙. 兩個星期後, 十年前的今天, 我的老闆 Alan Eustace 把我找去談對我的期許和計劃. 他說: 我們的 projects 有四個優先順序: 1.提升全公司的工作效率: 人才難找, 你如果讓每個人做事少花 10% 的時間, 那就像免費 為公司多雇了 10% 的人. MapReduce 和 Google File System 就是這一類的 projects. 2.增進使用者的觀感: 因為我們公司的生意是建立在使用者對我們的評語上. 使用者不喜 歡我們, 那就一切免談. Search, Spam Fighting 就是這一類的 projects. 3.增進顧客 (顧客和使用者不一定相同) 的觀感: 因為他們是真正付錢給我們的人. AdWords, AdSense, Ads Quality 就是這一類的 projects. 4.節省成本: 這是最不重要的一項, 但能做到的話還是要做. 如果做得大了 (省得多了), 那它的價值也不輸前面幾項. 千萬不要去省小錢, 因小失大. 接下來他談到量化的期許: "Google 的人均產值是 US$700K. 你在我的核心技術組裡, 我期待你要做到平均值的十倍. 現在你可以回去了, 找出一年至少值七百萬美金的 project, 再來向我報告." 接下來的一個月裡, 我向他申請了一些費用, 購買軟體和參考書籍. 到了第四次, 他叫 我不要再浪費時間: "你我的時間比這些東西的價值高太多了. 以後 US$2,000 以下的東 西你就去買就是了, 不要再問." 第一年過去了, 我嘗試了一些東西, 但還沒有成果出來, 產值是 0. 他並沒有生氣, 或 是限我多久之內交出成果. 第二年有了成果, 就是幾年後 Google 揭露的秘密 server (http://news.cnet.com/8301-1001_3-10209580-92.html), 以及一些到現在我還不能向 外公開的設計. 從 2005 到我離開 (2010), 我 (以及我的團隊, 這些當然不是我一個人 能做得出來的) 的設計原則以及實作總共幫 Google 省下了超過十億美金的費用, 比他訂 下的每年七百萬還高出了很多倍. 十年前的今天, 我在 Google 學到的第一課, 過去只有在某一個演講主題中提到, 今天分 享給所有台灣產業界的朋友們.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240.226.120 ※ 編輯: VVll 來自: 123.240.226.120 (03/25 02:57)
bobju:google的市場規模實在太大,一個有效的idea,即使只是[微幅]改 03/25 09:21
bobju:善,也能帶動極大的影響.就像是匯率波動一樣 03/25 09:22
bobju:同樣的idea,用在google的既有的市場上能有如此巨大的效果,用 03/25 09:22
bobju:在小公司,可能連個屁都沒.搞不好在成本評估階段就被退件了 03/25 09:23
bobju:這篇文章當中看到的,是規模經濟的威力,至於究竟是什麼idea, 03/25 09:24
bobju:我覺得倒是還好 03/25 09:24
dryman:樓上,你確定是微幅的改善嗎... 03/25 09:39
dryman:把這當作規模經濟,那你也太小看維護數百萬server及系統 03/25 09:42
dryman:所需要費的功了 03/25 09:42
bobju:我說[即使只是微幅改善,也能帶動極大的影響],至於究竟是改善 03/25 09:42
bobju:到何種程度?我不確定 03/25 09:42
dryman:降低全世界server的維護成本,偵測還有修復硬碟資料錯誤 03/25 09:43
dryman:還有同步全世界的資料等等。這些可不是微幅的改善啊... 03/25 09:44
dryman:翟本喬博士主要的貢獻在於,整合機房電力系統以及改善出錯 03/25 09:45
dryman:率。機房電力還有硬碟維修成本這些都是可以度量的出來的 03/25 09:46
bobju:樓上d大,那你舉這例不正是在應證我的結論嗎?這idea就只能在 03/25 09:46
bobju:google才能產生如此巨大的規模經濟效益,在小公司連個屁都不 03/25 09:46
bobju:值 03/25 09:47
dryman:我想我們在討論的idea是不同的東西。翟本喬博士的貢獻並不 03/25 09:47
dryman:是google釋放到市場上的產品 03/25 09:47
bobju:規模經濟同樣適用在公司內部成本結構的改善上,你不會不知吧? 03/25 09:48
readonly:都離開google多久了,一直寫一直寫是怎樣… 03/25 10:01
dryman:直接回文 03/25 10:05
dryman:市場規模是果而非因,技術才是創造市場規模的源頭 03/25 10:07
juriolegend:真實的聽過有人向我說過一句話"我們不是google"..滿無 03/25 12:17
juriolegend:言的,這種環境技術如何都是無法發揮的 03/25 12:17
francej:台灣即便有同google資料中心同樣省電的硬體還是沒有搞頭的 03/25 12:18
francej:因為上面的軟體我們根本寫不出來XD 一堆超省電的server 03/25 12:19
francej:對我們而言也只是積灰塵,養蚊子而已 03/25 12:19
francej:當然是可以靠賣硬體給google賺錢就是了. 但利潤恐怕不高吧 03/25 12:20
dryman:其實台灣夠強的開發者也是有,但很多都把程式丟linode日本 03/25 12:29
dryman:機台...因為台灣的機台不穩又貴orz 03/25 12:30
shemale:我一輩子寫不出這種能讓人看的東西 03/25 12:48
Ntst0:推shemale 倒 03/25 17:29
Assyla:在台灣節省成本永遠是最重要的一項事,挑戰員工的跳槽底限 03/26 00:30
cherman:台灣公務體系資訊系統是一個大又容易改善點,但是沒人想做 03/26 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