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W-histo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rodneytw (桂圓紅棗茶)》之銘言: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feb/14/today-o2.htm 臺灣史 不是中國地方志 ■ 曾韋禎 台灣史學者戚嘉林十日發表「還台灣歷史的真相」一文,以臺灣省文獻會出版《台 灣文獻》、故宮整理清宮史料、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纂「臺灣文獻叢刊」等,說 明官方機構重視臺灣史研究。嚴格說,這不過是做最基本的史料整理,且將臺灣史 置於中國地方志的脈絡,缺乏主體性;後續的研究、闡述,未獲該有的重視。 臺灣史研究,直到一九八二年,才出現第一本臺灣史博士論文|許雪姬《臺灣的綠 營》。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的臺灣史研究,是放在中國「內地化」的思考下展開, 並將閩浙臺視為同一區域作現代化發展的研究,只因當年閩浙總督所轄正是此三省 。這種觀點下的臺灣史,不過是中國漢人社會之延伸,是極為偏頗的一種面貌。 而戚嘉林對清領臺灣的看法,完全是承襲國民黨的那套史觀。遺憾的是,清帝國就 是以殖民心態統治臺灣。以兵制來說,清帝國寧願不辭辛苦由中國調兵來臺戍守, 也不願在臺就地募兵,就是將臺灣人視為次等民族。曾任建省前臺灣最高文官臺灣 道的姚瑩,也是桐城派古文大師姚鼐的孫子,就強烈反對招募臺籍兵勇,應沿用以 往從福建、廣東輪調兵丁來臺入營的班兵制度。在其著《東槎紀略》內的〈臺灣班 兵議〉提及:「今若罷止班兵,改為召募,則以臺人守臺,是以臺與臺人也。」臺 灣人在清帝國眼中,完全不值得信任,連保衛家園的權利都不配。 這跟日本人統治臺灣之心態如出一轍。對日本來說,臺灣人為非國民,自無服兵役 義務,直到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方在臺實施陸軍志願兵制度,但 這也只是募兵制,全面徵兵制是在戰爭已接近尾聲的一九四五年四月,日本嚴重缺 乏兵源後才實施。 戰後的中華民國政府,對臺灣人又公平了?以公務人員考試為例,「公務人員考試 法」中有分省定額之規範,原為保障偏遠邊省,無可厚非。但國民政府遷臺後的名 額計算基準,並非以當時政府有效統治轄區分配,而是以全中國的人口比例來算, 把佔人口多數的臺灣人阻於公門之外。諷刺的是,在當年的報紙上竟可見同是既得 利益者的江蘇省考生,抗議政府過於寬待西北邊省考生,對江、浙等大省考生不甚 公平。外省人與本省人是否真正平等,顯而易見。 至於人民反抗政權的事件,在臺灣史的各時代皆層出不窮,明鄭、清帝國、國民黨 帶來的苦難與殺戮,並不比荷蘭、日本少,戚嘉林獨挑荷蘭、日治時期來說,既存 偏見,所見之歷史自然扭曲不堪。 戚嘉林在有暇捍衛國民黨史觀的臺灣史之餘,也別忘修補他大作《臺灣史》中的諸 多錯誤,不要成為課堂上的負面教材而渾然不知。 (作者為文史工作者) : http://apple.1-apple.com.tw/index.cfm?Fuseaction=Article&NewsType=twapple& : Loc=TP&showdate=20070210&Sec_ID=5&Art_ID=3246169 : 還台灣歷史的真相 2007年02月10日 : -------------------------------------------------------------------------------- : 論壇刊載「呈現台灣真正的歷史」一文,作者家博(Bruce Jacobs)雖為兩岸問題專家,並 : 以中英文發表過許多文章,甚至曾任南京大學歷史系兼職教授,惟對台灣歷史,似仍多誤 : 解。 : 首先,家博略以兩蔣時代,台灣史研究遭禁,並稱1952年至1968年之間,島內沒有出版任 : 何一本台灣的書。當時有關台灣史的研究禁忌有二,即二二八事件與左翼台共部份,除此 : 之外,學者不但可研究台灣史,甚至獲還得官方的鼓勵。 : 清朝治台並非殖民 :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則早自1949年8月出版《文獻專刊》、1955年3月改《台灣文獻》,持續 : 出版迄今,為學者專家提供研究台灣史的平台。此外,故宮博物院於1962-65年間,著手 : 整理宮中檔,後續整理軍機檔,公開有關台灣歷史的珍貴原始檔案。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 ,更是於1957-72年,持續出版台灣文獻叢刊多達309種、共595冊。二官方機構的努力, : 為台灣史的研究奠下堅實的基礎。 : 該文將1624年至1988年間的台灣歷史,分成荷蘭、西班牙、鄭成功的個體海盜政權、滿洲 : 人、日本人以及中國國民黨等六段殖民時期,將後者講成中國殖民時期(1945-1988),還 : 與日本殖民時期(1895-1945)並列,並言及二者對台灣人的殺害及政治迫害。 : 首先,我國自古是多民族所成的國家,滿人早溶入中國,為我中國的一部份。故清廷的統 : 治台灣,也就是中國對台灣的有效合法統治。就時間而言,清廷理台計共213年 : (1683-1895)、荷人佔據台灣僅39年(1624-1662)。閩粵漢人的大量移民台灣,全面開發台 : 灣,就是清廷統治期間。就參政權而言,荷蘭與西班牙佔據期間,沒有任何台灣人派赴歐 : 洲的荷蘭與西班牙出任官職,然清廷理台,早自1686年即增多台灣取進文童生的學額,台 : 人通過科舉考試,赴內地為官,參與全國官僚體系。及至法人、日人侵台,台人先賢協同 : 官兵拼死保衛中國或保衛台灣,後者死事尤其慘烈。因此,中國並非殖民,其理也明。 : 改朝換代並非侵略 : 至於將我國與侵略者日本相比,更是奇怪。後者是日本千里遠來台灣進行赤裸裸地侵略戰 : 爭與殖民統治。前者則是如世界其他國家歷史上的改朝換代,中央政權遷移地方。隨著時 : 間的推移,政權自然會本土化。例如南宋政權在江南的本土化。至於所謂政權的迫害,日 : 本殖民政府的迫害,顯然是祇有台灣人、而不及於日本人,但蔣介石政權的白色恐怖政治 : 迫害,是冷戰加內戰的產物,對象包括本省與外省人。但兩蔣政權決非所謂殖民,例如在 : 提供人民受教育的基本權利方面,外省人與本省人是平等的,這與日本殖民政府實行極端 : 的二元化歧視政策,是截然不同的。 : 該文稱台灣原住民是南島民族,其幅員遼闊,包括太平洋、東南亞,甚至西印度洋的馬達 : 加斯加。從歷史看來,台灣顯然從來不曾屬於中國。照這種論述,難道現生活在台灣的漢 : 人要將台灣的土地都還給南島民族的原住民不成?的確,十七世紀之初,台灣的住民是以 : 今日原住民為主,然而我明鄭政府已於1662年驅逐荷蘭,清廷更是於1683年納台灣入版圖 : ,成為中國的一部份。試問,如果要將時光倒流至1683年,那世界上今日美國、澳大利亞 : 、德國、義大利都是不存在的。 : 最後,該文起始專挑我國內部不幸偶發悲慘事情,卻未依相對比例原則,公平提及白人對 : 台灣人屠殺。荷據時期1952年漢人郭懷一起義事件,據荷人原始檔案記載,當時荷人在台 : 屠殺了約三、四千漢人,但當時在台漢人僅約一萬五千人至二萬人之間。也就是,約每五 : 個漢人,就有一個漢人遭荷人殺害。 : 作者為南非首都比勒陀利亞大學(University of Pretoria)國際關係學博士、台灣史工作 : 者,佛光大學政治系兼任助理教授 : 戚嘉林 -- http://blog.roodo.com/weichen/ 惟願公平如大水滾滾,使公義如江河滔滔。 阿摩司書5:2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2.84.34
dimer:或許讀清代雲貴亦或廣西山區地方的志書,會有不同的見解。 02/14 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