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W-histo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312170208.aspx 學者籲擺脫政治色彩干擾 別戴有色眼鏡看戰後台灣史 2023/12/17 23:11 (中央社記者葉素萍台北17日電)國史館邀學者座談戰後台灣史研究,二二八事件紀念基 金會董事長薛化元認為,處理新史料要擺脫政治色彩的干擾,不能戴著有色的眼鏡看待戰 後台灣史議題;學者陳翠蓮指出,若仍把視角停留在壓迫與抵抗上,將離不開威權政府的 框架。 國史館16、17日舉辦「多元史料的交光互影-戰後台灣史研究新階段學術討論會」,國史 館晚間發布新聞稿表示,國史館長陳儀深主持綜合座談,邀請薛化元、胡佛檔案館東亞館 藏部主任林孝庭、台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陳翠蓮等人與談。 林孝庭表示,他長期思考如何透過台灣所開放的大量史料,讓台灣史研究走向國際化,並 提高層次。原因是很難期待西方讀者對台灣人所熟悉的歷史人物感興趣,西方學界更在意 的是,如何透過個案研究建構新的解釋架構,用以解釋當今發生在台灣內部、兩岸之間, 或者台灣與其他國家互動關係。 以政治檔案為例,林孝庭認為,可以做比較研究,或重新挑戰過去所認知的歷史解釋,或 用來對既有的歷史知識做進一步的延伸;這樣的研究成果,更能引起西方學界的重視。 林孝庭說,例如戰後兩岸同是威權治理,最後台灣轉型成為民主機制,而對岸仍是一黨專 制,其間的差異及原因為何;若將台灣放在更大的東亞脈絡下進行治理典範轉移探討,包 括台灣與南韓、菲律賓等東亞新興國家間的比較研究,都值得推動。 薛化元認為,對於日記、檔案或口述歷史都可以重新思考,因為受訪者在不同的時空背景 下,所談論的內容可能有別,處理這些新史料,不但要抓住時、空的角度,也要擺脫政治 色彩干擾,不能戴著有色的眼鏡看待戰後台灣史議題。 陳翠蓮期許,政治案件的個別案例應再進一步深掘,並放在更大的歷史脈絡中提出新解釋 ,如果仍把視角停留在壓迫與抵抗上,將離不開威權政府的框架。 與會的學者陳文松提及,除了中央政府檔案,地方政府也有很多檔案,但地方政府對於檔 案的保存技術與空間都很有限,如果不留意徵集地方政府的檔案,可能很快會被銷毀。 另外,陳儀深昨天在研討會上表示,這次研討會發表的20篇論文之中,有10篇是國史館人 員自動參與的作品,這樣的高比例、恐怕是國史館有史以來,舉辦研討會很少見的。 陳儀深也感謝立法院長游錫堃昨天出席開幕致詞,他說,今年雙十節游錫堃主持的總統府 前慶典活動,安排藝人楊烈唱誦日治時代文化抗日的先賢蔡惠如撰寫的古典詞「意難忘」 ,描寫異族統治下台灣知識分子致力啟蒙大眾,並願意慷慨進入監獄場景,大家深受感動 ,也慶幸有一位這麼重視歷史、富有文化氣息的國會議長。(編輯:楊蘭軒)1121217 -----------------------------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4523224 陳儀深:國史館典藏上萬份個人及專藏史料 為名副其實「最高史政機關」 https://i.imgur.com/ir0G6IH.png
國史館館長陳儀深表示國史館典藏的人物及社會團體史料,已多達上萬份,典藏史料之豐 富多元,已為學界和各方所倚重。(記者廖振輝攝) 2023/12/16 22:48 〔記者蘇永耀/台北報導〕國史館今、明兩天舉辦「多元史料的交光互影—戰後台灣史研 究新階段」學術討論會,國史館館長陳儀深致詞說,國史館典藏的人物及社會團體史料, 已多達上萬份個人及專藏史料。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任內完成曾永賢資政、謝聰敏立委、 麥朝成院士、邱垂亮教授、台日經濟文化協會等資料的入藏,這兩年還有張炎憲前館長史 料、李登輝前總統史料的入藏和整編,不僅讓國史館成為名副其實、行政層級上的「最高 史政機關」,典藏史料之豐富多元,實已為學界和各方所倚重。 陳儀深於介紹活動時,以現場的背板圖像為例說,表示中間是彭明敏與日本友人宗像隆幸 的照片,下個月國史館即將出版他們兩位的《來往書信集》,旁邊有蔣中正總統的日記, 上面是蔣氏父子的照片、以及美麗島雜誌社黨外人士的照片等。學術討論會名稱「交光互 影」,是他借用中研院近史所一位前輩學者王聿均的話,王是創所所長郭廷以教授的學生 ,他在《郭廷以門生故舊憶往錄》說:「郭先生非常注重歷史前後的連續性,著重於不同 文化的互相影響、交光互映,也可以說是不同文化精神的融會貫通。」 陳儀深接著說,過去有人稱中研院近史所是南港學派,主要是指那裏有很多「大陸運台」 檔案、學者會充分運用檔案做研究的意思,殊不知郭廷以很重視口述史,他常和沈雲龍等 前輩,帶著張朋園、蘇雲峰等年輕的研究同仁出去做口訪,所以近史所是台灣口述史的先 驅,也是出版黨國元老、軍政人物訪問紀錄最多的機構;當然當時近史所和國史館、甚至 黨史會關係密切,國史館同時做了不少訪問記錄。後來張炎憲館長時代做了李總統本人的 訪談錄,最近這幾年他自己也常帶著幾位同仁進行訪問錄音。 陳說,國史館自從1957年在台灣復館後,隨即向各政府機關徵集檔案。早期的國民政府、 賠償委員會、資源委員會等機關檔案以外,還有國民大會、司法院等,行政院隸屬單位、 如外交部、教育部等各中央機關的檔案,都有移轉到國史館。 陳儀深表示,在政府檔案之外,國史館亦陸續取得歷任總統及副總統移轉之檔案文物。最 主要者,1995年入館的「大溪檔案」,還有2003年陳誠副總統的「石叟叢書」和相關文物 ,特別是2004年《總統副總統文物管理條例》公布施行以後,歷任國家元首、副元首的文 物,包括現任的蔡英文、賴清德的資料,陸續源源不絕地入館;這也是最近兩蔣日記終能 返國,典藏於國史館的法源。 -----------------------------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4522976 游錫堃:研究台灣史料可見 台灣民主並非蔣介石國民政府所引進 https://i.imgur.com/Hrjempi.png
立法院長游錫堃(右)16日出席「多元史料的交光互影—戰後臺灣史研究新階段」學術討 論會,國史館長陳儀深(左)致贈討論會會議論文集給游錫堃。(記者廖振輝攝) 2023/12/16 20:04 〔記者蘇永耀/台北報導〕立法院長游錫堃今日出席由國史館主辦「多元史料的交光互影 -戰後台灣史研究新階段」學術討論會開幕式時指出,面對現今國際局勢,對岸強敵虎視 眈眈,國內也有是非不明的觀點與勢力。他希望發掘更多台灣的歷史真相,期許透過台灣 各方面的史學研究,有一天可以凝聚出台灣的歷史共識,並讓這些知識進入校園,讓我們 的下一代能夠更加瞭解台灣歷史,尤其是民主發展的艱辛歷程,凝聚台灣認同與建構台灣 主體性。 今日討論會包括國史館長陳儀深、副館長許瑞浩、台大歷史系教授陳翠蓮、政大歷史系兼 任教授劉維開、政大台灣史研究所教授薛化元教等多位學者專家與會。 游錫堃表示,2016年後台灣史研究開始豐碩發展,逐一找到過去國人無法認識或有所誤解 的歷史答案。今天是12月16日,是台灣民主發展史上至關重要的日子,因為100年前的今 天,發生了「治警事件」。1895年日本接收台灣後,武裝抗日運動持續至1915年噍吧哖事 件後,力量逐漸式微而告一段落。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台灣許多留學生及本土知識 分子,受到當時美國威爾遜總統所提14點原則談論民族自決的啟發,開始投入台灣政治民 主運動。 游接著說,從林呈祿先生發起反對具有「內地延長主義」的六三法撤廢運動,到1921年1 月30日由林獻堂領銜發起「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後續同年10月17日由林獻堂、蔣渭 水等人成立「台灣文化協會」,帶動啟蒙台灣民主與文化運動。而「治警事件」的起因是 石煥長、蔣渭水醫師等先賢,於1923年1月16日成立「台灣議會期成同盟會」,向台北州 報備卻遭禁。接著他們轉往東京,於2月16日報備獲准,成為台灣史上第一個合法的政治 結社。然而,此舉卻觸怒了日本統治者,1923年12月16日,日本政府展開全島大逮捕,被 搜索逮捕共99人,18人被起訴,其中7人被判有期徒刑,史稱「治警事件」。 游錫堃表示,從研究台灣史料可見,台灣民主並非光復以後由蔣介石的國民政府所引進、 成就及實施地方自治,戰後在威權黨國教育之下,許多台灣人只熟知中國史,卻不知自己 土生土長的台灣歷史。台灣民主可謂百年追求,是先賢用血淚累積打拼而來。所以身為台 灣人民更應體認到,今日的民主自由成果需要共同努力珍惜,守護捍衛。 游強調,從史料紀載,1925年孫中山、1938年蔣介石、1941年周恩來以及1947年毛澤東等 人都曾表達支持或鼓吹台灣獨立的言論,更印證台灣自古即非中國的一部分。再次期望學 者們持續研究,幫助台灣邁向成為正常的國家的道路。 -----------------------------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31216002899-260407?chdtv 國史館辦學術研討會 專文探討《軍委會侍從室檔案》 18:272023/12/16 中時 李奇叡 國史館今明兩日舉辦「多元史料的交光互影—戰後台灣史研究新階段」學術討論會。本次 會議特邀立法院長游錫堃致詞,並邀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兼檔案館東亞館藏 部主任林孝庭教授進行主題演講。 本次學術討論會之發表人,除了國史館陳儀深館長與多位修纂同仁以外,也邀集政大台灣 史研究所李福鐘教授、林果顯副教授、前田直樹助理教授等學者專家,針對檔案、日記、 口述歷史、回憶錄以及各種照片、手稿文獻等多元史料予以解讀,經過交互比對與研究, 發表20篇重要論文。 會中將論述蔣中正、蔣經國、陳誠等幾位總統、副總統之日記,並對參謀總長賴名湯、青 年黨籍監委陳翰珍、海關總稅務司李度、律師黃繼圖的私人日記進行多面向的探討,從國 家領導人或個人的日記視角所見,再參證檔案、口述歷史以及回憶錄等多元史料,無論外 交、國防與經濟、金融政策發展,乃至上層權力糾葛與地方派系紛爭,均能呈現不同的面 貌。 而國史館館藏、登錄12萬6119筆個人專檔的《軍事委員會侍從室檔案》,可說是蔣中正與 蔣經國總統的人才庫,本次學術討論會也將專文探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5.150.4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W-history/M.1702871038.A.4AE.html ※ 編輯: CCY0927 (111.255.150.44 臺灣), 12/18/2023 15:47:06
H2OHero: 好文認同,的確應該摘掉政治眼鏡看真正的臺灣史 12/18 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