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W-languag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mar/27/today-life1.htm 《客語教學危機與展望系列一》班級銳減 客語淪為新弱勢語言 台北縣華江國小客語班只有個位數學生,凸顯了全國客語教學必須克服的困境。 (記 者王敏為攝) 鄉土語言教學實施近四年,掀起母語學習風潮,卻也造成新的語言危機?教育部最新統 計發現,今年客家語班級數大幅銳減兩千多班,由去年一萬零一百三十一班,驟跌為七 千九百九十五班,相對於閩南語與原住民族語逐年攀升,客語儼然成為「新弱勢語言」 。 連續兩年評鑑鄉土語言教學的台師大講師張美煜提出警訊,鄉土語言教學確實出現弱勢 語言新危機,客委會統計全國客家人口占總人口二十%以上,但中小學客語班級卻不到 十%。 語言人口 每年流失五% 不僅閩南人口多的縣市,學校鄉土母語課程多採閩南語單語教學,就算客家縣市,客語 班級數也遠低於人口比例。原本就已面臨每年五%語言人口快速流失的客語,更無存活 空間。 以最北端的基隆市為例,客家人口約占一成五,鄉土母語課程開辦近四年,卻遲未開出 客語班,直到今年被客委會「盯上」,才專案補助選出一所客語生活學校。 南端的高雄縣,國小閩南語共三千七百三十八班,客家語僅一百五十班,相差近二十五 倍,相較於高縣廣義客家人口達二十%,客語班嚴重不足。 一向被視為客家大本營的新竹縣,客家人口高佔七成,客語班級僅五十四%;桃園縣客 家人口四十一%,全縣十八萬國小學生,不到五萬人上客語課,開班比例不到三成。 延伸到東台灣,花蓮縣客家人口約佔三分之一,國中小客語班級僅有十九點四%;台東 縣客語班更急降到僅四十八班、約五%,不僅落後閩南語的四百五十二班、原住民語四 百一十班,更遠遠不及二十二%的客家人口比率。 鄉土教學政策 疑有偏差 對於客語班級銳減的現象,教育部也大感訝異;國教司司長潘文忠指出,政府一向積極 推動鄉土教學,鼓勵學生自由選修、學校自主開課,希望扶植各種都在面臨流失的鄉土 母語,客語班級出人意料地銳減,是否教學資源分配或制度出現問題?必須進一步深入 探討找出原因。 張美煜則指出,國中小九年一貫課程首次將鄉土母語納入本國語文課程,值得肯定,遺 憾的是,教學卻出現「西瓜效應」,許多縣市及學校為省去開課麻煩,依據人口優勢及 作業方便,都採取閩南語單語教學,導致其他族群學生學習母語權益被忽略。 原住民族語所幸有升學加分優待,取得母語認證的強勢保護,但是客語學生的母語學習 權,卻變相成為遭受排擠的最大受害者,政府不能輕忽。 (記者謝文華、袁世忠、申慧媛、郭怡君、劉力仁、朱有鈴、黃以敬、溫春華連線報導 ) -------------------------------------------------------------------------------- 閩南語偏大 西瓜偎大邊 學校客語教學 不進反退 由新竹客家庄祖父母帶大的「阿志」,小學轉到台北唸書,從小講慣客家話的他,在學 校沒開客語班狀況下,被迫選學閩南語,但因腔調陌生講得不好,學習嚴重受挫。對於 客家話與閩南話,阿志都越來越拒絕開口了…。 近日,一篇「桃園縣客家庄與福佬庄國小實施客語教學」論文發表,點出的則是「南客 北閩」的桃園縣中,南桃園有八十一校開辦客語課、閩南語課程也有五十五校;但在北 桃園,客家人口二十一%,一百多所國小中高達八十三校沒開客語課,選修客語學生不 到二%,在這客家大縣,客語教學嚴重失衡。 「人口只有兩成,語言就勢必成為弱勢?」論文作者、桃園縣國小老師管聖洲感慨的, 不僅是北桃園的窘況,也一語道出全國客語教學推動,必須面對的少數人口族群困境。 近年政府大力推動鄉土母語教學,但師資不足、學校開課積極度不足,甚至客家家長、 學生意願低落,都使得客語教學「不進反退」。曾普查客語教學的政治大學副教授彭欽 清質疑,在教育官僚體系慣於講求行政方便態勢下,母語教學納入學校課程,對弱勢語 言可以是推手,卻也可能變成「殺手」。 師資不足 中市一老師教84班 台中市號稱客語有五校、九十多班開辦,進一步實地探訪,其中八十四班卻只有一位兼 課教師遊走,各班每學期實際僅上二至三堂課。 在宜蘭縣,朝陽社區是少數的客家人社區,當地小學生兩百多人,有客家背景者至少一 百多人,但學校開出的客語課,只能滿足四分之一學生。 「學校能說能教客語的老師太少,週一至週五課排得滿滿,還得跨校跑班,授課負擔過 重。」家長黎里隨抱怨,這導致半數以上想學客語的學生,礙於現實放棄選課。 為推動鄉土教學,教育部九十二年舉辦第一次、卻也是唯一一次的客語教師認證考試, 一千多人報名,通過八百多人,但根本不敷需求;直到今天,大多數縣市還是採取漠視 態度,現職教師短期研習就教客語,幾乎都是「現學現賣」。 客家風雲雜誌社主任陳康宏透過認證,進入台北縣華江國小開班,全校只有四名學生選 課,但他還是風雨無阻授課,「不然,這些孩子連上課的機會都沒了。」 鄉土教學評鑑委員張美煜指出,現職教師中客家籍其實不少,遺憾的是,不少客籍老師 可能為了省事不想跑班,因此寧願放棄母語,選擇在原班教閩南語。 教材混亂 一班多音雞同鴨講 台南市一向被視為閩南重鎮,其實有七點四%客家人口,只是,閩南語開班率百分之百 ,全市客語課卻只有七個班、一百八十名學生。其中南市博愛國小,客籍學生三十人, 人少必須併班混齡上課,學生成熟度、學習速度都不一,有的早會客語,但也有學生不 曾接觸,起點不同,教學特別不易。 更困擾的是,雖然教育部曾建議通用拼音作為客語拼音系統,博愛國小主任彭秋齡指出 ,坊間教材還是無法統一,有老師採K.K.音標通用拼音,有老師認為ㄅㄆㄇ注音符號較 好用,還有些北部學校則是使用漢語拼音,孩子在不同學校或不同年級,根本無法銜接 。 新南國小主任曾文欽進一步表示,客語分有四縣、海陸、饒平、詔安、大埔等五大腔調 ,也造成教學困擾;有時,甚至連老師都未必發音準確。台中市賴厝國小教客語三年的 巫素瑞老師坦承,只有小時候和長輩以客語對話,求學、教書很久沒有講,早已生疏, 因此只能自己摸索,遇到艱澀教材,還得回台中縣東勢老家找父母「惡補」。 學校無心 學生學習意願也低 閩南語偏大的壓力,更使得鄉土語言教學弱者越弱,學校開課出現「西瓜偎大邊」效應 。陳康宏指出,教育部有專款補助鄉土母語開班,學校開不開客語課,關鍵在於「縣市 首長、校長的觀念、學校有沒有心」。 台北市是桃竹苗之外的客家人口重鎮,所有學生小一起必修英語,卻一度因為客語教學 只有二十一校開班、一千一百七十人學習,遠不如人口比例,引發部分客家團體抨擊, 去年起才明顯增班;基隆市則是過去三年未開出客語班,今年才首次試辦客語生活學校 。 部分縣市的客家學生較分散,學校更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政策又未規定非開客語 班不可,因此採取最省事的閩南語單語教學,放任客語課要開不開惡化下去。 陳康宏感慨,當年支援教師通過認證,不僅沒實習就上陣,縣市主管機關更從未進行教 學考核,心態是「有教就好」,開課成效、學生學習如何?沒人過問。 此外,許多學校混齡併班,又不在正常時間上課,利用早自習或午休開班。年紀還小的 客家學生,其實不想與同班同學分開上課,不願被標籤化,因此寧願選修閩南語。「這 些學生不僅無法學習母語,還須多學習另一種鄉土語言,等於是雙重懲罰。」 家長迷思 學英語勝過學客語 為協助校內十名客家學生學母語,高雄縣福誠國小退休的總務主任廖源輝,自願回校教 導一週一次的客語班;中崙國小客家籍校長溫卓淇,則親自上場任教,和學生練習客語 對話。 師資、教材都沒難倒他們,兩人最感挫折的,卻是許多客家家長對於小孩學母語的熱忱 低落,甚至有不少家長認為,「與其學客語,不如先學英語」。 「即使父母是客家人,在家也不一定跟孩子說客家話」,溫卓淇指出,不少父母寧願讓 小孩學英語、國語甚或閩南語,認為這些才是未來競爭用得上的語言。 鄉土教學 避免強更強弱更弱 對於社會類似「客家人在家裡都不堅持說客家話,怎能奢求小孩學會和別人尊重客家語 」的說法,清華大學社會系教授張維安認為,這根本是「似是而非」。 他強調,在社會工作和主流媒體全以國語和閩南語為主的大環境下,此說法好像叫客家 人只要活在家裡就好。鄉土教學雖強調「保留多元文化、尊重各種語言」,但台灣社會 其實還停留在「同意你存在,但我不願去瞭解」階段,較強勢族群不覺得有必要學弱勢 語言,弱勢者才要多學。 「如果政策沒有適當設計,額外鼓勵和支持弱勢語言,任憑學校按市場機制決定,太少 人修就不開課,勢必造成『強勢更強、弱勢更弱』後果。」 -- http://blog.yam.com/weichen/ 惟願公平如大水滾滾,使公義如江河滔滔。 阿摩司書5:2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5.28.76